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士对职业伤害的认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认识职业暴露对自身带来的危害,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方法提通过近3年皮肤科护士针刺伤的调查分析原因。结果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淡薄,缺乏标准预防知识,缺乏相应防护措施,操作流程不规范,对废弃物处理不当,工作年限短,社会心理因素,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暴露规章制度。结论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心理辅导,提高适应能力,年轻护士对针刺伤的感染危险性的认识不深,认为没什么,临床部分护士对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不够,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定期开展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教育的培训,贴宣传海报、发放小册子等形式,使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深刻认识到血源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的危害,提高防护技能和意识,减少锐器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皮肤溃疡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诊治的57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继发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deepveininsufficiencyPVDI),12例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全部患者住院期间均经术前保守治疗、手术及术后伤口护理治疗,住院时间27~39d,平均27d,术后24例患者小腿皮肤溃疡顺利愈合,其余33例患者创面行皮肤移植后痊愈。结论下肢静脉血栓性溃疡经过术前保守治疗、手术及创面护理等多种治疗手段结合使用方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皮肤性病门诊的性病临床资料。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皮肤性病门诊科就诊的70例性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所有患者的病历和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性病患者的病种构成、疾病流行特点、患者职业、患者家庭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最后从统计分析结果中得出一定的结论。结果患者中的病种构成从多至少依次为梅毒(58.6%)、尖锐湿疣(15.7%)、淋病(12.9%)、生殖器疱疹(10.0%)、沙眼衣原体感染(2.9%)。患者疾病的流行特点显示高危人群为教育程度较低、国家公务员或者干部、已婚者、本地人。患病原因为非婚性接触的较多。结论性病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进行防控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肿瘤误诊的原因及教训,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与警惕性,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对5例外院误诊为前列腺肿瘤的直肠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PSA),直肠镜检、经直肠前列腺B超、CT或MRI及经直肠穿刺活检。4例行Miles手术,1例行肿块局部切除术。结果5例患者均经手术及术后病检证实为直肠肿瘤,其中直肠癌2例,直肠平滑肌肉瘤2例,直肠间质肿瘤1例。结论部分直肠肿瘤与前列腺肿瘤的症状和体征有某些共同之处,如果医生能高度警惕认真做直肠指诊,结合PSA、CT或MRI以及经直肠穿刺活检等检查,直肠肿瘤通常还是容易确诊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在应用抗肿瘤药物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以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6例肿瘤患者为对象。观察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之后的临床不良反应,统计不良反应类型,归纳不良反应的年龄层次。结果针对患者使用不同类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调节激素平衡类药物组的发生比例最高达96.15%,其次为细胞毒性类药物组85.71%,最后为调节生物反应类药物组69.23%。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不同年龄分组来看,壮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76.92%,青年组其次为85.71%,中老年组的发生率最高达92.4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肿瘤患者选择抗肿瘤药物,需要重点关注青年和中老年患者群体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更换药物,将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面部色素痣实施切除后运用局部皮瓣修复缺损组织的效果探究。方法以2013年4月—2015年4月因面部出现色素痣而进入我院实施切除手术的病人79例为对象,借助局部皮瓣对切除受损组织展开修复处理,经探究该医疗方法的操作情况,评估受损组织修复疗效。结果79例病人都得以按时拆线,有77例的皮瓣组织在Ⅰ期内完好愈合,占97.47%;其余2例皮瓣的较远处创缘皮组织坏死,占2.53%,但于拆线后10~12天内,坏死皮组织得以较好愈合。跟踪随访数据表示,所有病人不见功能性障碍和病变反复现象,术口瘢痕并不显著,修复皮瓣和附近皮肤的质地、颜色没有突出差异。结论在有效设计局部皮瓣前提下,将适宜类型的皮瓣用在色素痣切除之后面部受损组织修复操作中,能获得良好愈合功效,且面部美容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和减轻痤疮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76例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使用药物将其分为果酸组(38例)与阿达帕林组(38例),阿达帕林组患者给予阿达帕林外擦治疗,果酸组采用20%果酸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果酸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阿达帕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果酸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阿达帕林组(P<0.05),而果酸组与阿达帕林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0%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和减轻痤疮后色素沉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P-selection,Ps)和血栓素B2(ThromboxaneB2,TXB2)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实验组加用红花黄色素静滴,14d为1个疗程;对两组的血清Ps和TXB2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前Ps、TXB2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7天、l4天两组分别进行比较两因子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塞能够明显降低Ps和TXB2的血清浓度,推测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