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为82.40%,灵敏度为82.21%,准确度为82.33%,阴性预测值为88.35%,阳性预测值为74.03%。多层螺旋CT与CAG诊断冠心病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和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消化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GIST(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患者影像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表现对照。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6例胃肠道间质瘤中位于胃24例,十二指肠6例,空回肠10例,腹腔网膜3例,食道2例,结肠1例。肿块向腔外生长者居多,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直径1-17cm不等,肿瘤大于5.0cm者多有中心或偏侧坏死区,且与周围组织境界不清时考虑肿瘤恶变。多数病灶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呈持续明显强化。46例中恶性27例,其中1例伴肝转移,1例伴有腹腔转移。结论MSCT可以很好的显示消化道间质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定位准确率高,高度恶性定性准确,可为临床诊治GIST提供详细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一例IMH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CTA可以显示IMH典型形态学改变。结论IMH具有特异影像学特征,CTA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骨质疏松老年妇女骨密度及骨质量的多层螺旋CT相关参数,为骨质疏松椎骨骨折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40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老年妇女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0例骨质疏松非椎体骨折老年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对两组患者的骨密度以及骨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骨密度及骨质量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可准确地反映出骨质疏松脊椎骨折老年妇女与非脊椎骨折骨质疏松老年妇女在骨密度以及骨质量方面的差异,进而为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行CT检查发现肺结节患者60例,46例患者病情确诊,选择GEDiscoveryCT750HD扫描仪,行常规CT扫描和低剂量扫描,选择GEAW4.6工作站进行图像的处理分析,观察两种诊断方式扫描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情况,对比不同剂量扫描肺结节直径。结果在肺结节形态方面,常规剂量扫描和低剂量扫描在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方面情况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肺结节直径方面,常规剂量扫描和低剂量扫描肺结节直径分别(11.3±6.5)mm、(11.2±6.3)mm,两种诊断方式肺结节直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肺结节诊断方面诊断价值相近,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在关节创伤中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关节创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X线和CT检查,采用不同方法对骨骼和软组织进行重建。观察诊断结果和准确率,比较三种重建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48例患者肩关节损伤9例(18.8%)、肘关节损伤5例(10.4%)、膝关节损伤13例(27.1%)、踝关节损伤6例(12.5)、骨盆损伤15例(31.3%)。患者采用CT诊断的诊出率、准确率均明显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D重建诊出率为95.8%,MPR重建诊出率为100.0%;VR重建诊出率为97.6%,组间比较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关节创伤患者而言,CT诊断准确率较高,采用重建技术能够明确损伤部位和程度,且不同的重建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点,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MSCTPA)对肺动脉栓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都进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检查。80例患者中,位于左侧肺动脉主干的有8例,位于右侧肺动脉主干的有12例,位于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的10例,位于右下肺动脉及其分支的30例,两侧或单侧多部位的20例。在CTPA上均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病灶主要呈卵圆形、圆形、杯口状、条带状。部分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等改变。结论640层螺旋CTPA是目前无创性诊断肺栓塞最佳的方法,其对肺栓塞病人的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门静脉血栓的诊断情况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手术确诊的38例门静脉血栓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平扫与增强扫描后的诊断结果。结果门静脉血栓11例中合并肠系膜静脉栓塞6例,合并脾静脉栓塞3例,脾静脉栓塞2例,可见血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门静脉瘤栓分布在门静脉主干10例。左、右支瘤栓各4例、3例。左右支均有瘤栓1例,主干伴左右支瘤栓1例。CT管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与转移。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8例,其中4例患者合并侧支循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与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能准确有效的在门静脉早期展现出门静脉血栓立体图像,有利于后续诊断与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脑动脉瘤42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对照组20例进行头颅CT检查,对研究组22例进行多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较大,应予以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对比剂结合生理盐水在128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颅脑颈部CTA检查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碘海醇组、碘帕醇组和碘克沙醇组,每组分两小组,分别给于低剂量(50mL对比剂+20mL生理盐水)与常规剂量(70mL对比剂+20mL生理盐水),每组各为30例,对两组的血管成像显示情况评分及CT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三种不同药物低剂量组颈动脉与颅内动脉显示情况评分与常规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显示评分低剂量组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低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分叉等CT值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低剂量对比剂结合生理盐水在128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中的应用能够确保图像质量,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发生外渗后的正确护理方法。方法72例颌面部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CT增强造影剂外渗的处理及预后。结果72例颌面部CT增强渗出患者中,按扫描类别分,CTA扫描渗出例数占58.33%,常规增强占29.17%,功能成像增强占12.5%;按造影剂类别分,分别应用4种造影剂渗出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CT造影剂注射速率分,速率为4.0~5.0ml的占54.17%,速率为2.0~3.0ml的占19.44%,速率为3.0~4.0ml的占26.39%;按造影剂剂量分,注射剂量70~100ml的渗出例数大于剂量≤70ml的例数;按渗出面积分,轻度造影剂外渗(造影剂渗出小于10ml)的占77.78%,中度造影剂外渗的占16.67%,重度造影剂外渗的为5.56%;按肿胀范围分,肿胀范围1~3cm的占75%,4~10cm的占19.45%,超过10cm的占5.56%。经积极处理及针对性护理,经随访证实均未出现后遗症。结论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或避免造影剂外渗发生的重要方法,关键是有针对性的及时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413例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利用高压注射器采用经外周静脉通道注射的方式注射造影剂。观察患者造影剂外渗的情况,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中有7例患者发生了造影剂外泄,发生率为1.69%,其中2例患者的造影剂渗出量在50ml以上,渗出量在20ml~50ml之间的患者3例,2例患者的渗出量不足20ml。为所有患者进行及时的处理,全部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为临床患者采用CT增强扫描,造成患者造影剂外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手段进行处理,能够更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CT扫描的诊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