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60~80%为轻度移位和无移位,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但对不稳定的和难以复位的三、四部分骨折需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是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我院从99年至今应用改良三叶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15例,获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Herbert螺钉和微型锁定接骨板在桡骨小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5年3月收治21例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其中MasonⅡ型13例,MasonⅢ型8例。7例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8例采用微型锁定接骨板固定,6例采用Herbert螺钉+微型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6个月按Mayo评分评测肘关节功能: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Herbert螺钉固定及微型锁定接骨板对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坚固的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1年8月期间,笔者手术治疗34例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病例,其中胫骨骨折17例,尺桡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8例;AO分型:21例为简单A型骨折,13例为楔形B型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患者术后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及肌力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均闭合复位成功,无一例切开,34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周,平均8.5周,关节功能良好,无患肢疼痛、骨折再移位、肌萎缩等,无需艰苦的康复训练。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结果术后随访1.5-24月(平均11.7月),应用Sanders评分标准:优15例,良6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91.30%。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内固定的一个很好补充,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直径为1.5mm或2mm的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棒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5例。经肘后正中“s”形切口,游离并保护好尺神经,肱三头肌舌形切开,显露骨折端。切开复位后2~3枚可吸收棒交叉固定,术中C臂x线机透视,并检查稳定性是否良好,术后行长臂石膏托外固定3周,3周后拆石膏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每1~2周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本组35例得到全部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4~28个月),术后x线片示无骨折再移位,骨折全部愈合,无伤口感染,无骨化性肌炎及继发性尺神经损伤,发生肘内翻畸形1例;按Flynn肘关节评定标准,本组优2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4.3%。结论PDLLA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牢靠,效果理想,不影响骨骺发育,避免了再次手术取内固定。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6月应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18~62岁,平均43.5岁。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2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拔出及断裂,关节面无塌陷,下肢力线无偏移。根据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系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本组优19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4.4%。结论应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能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简介:目的对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方式与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折临床效果观察,探讨胸腰椎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资料,分别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44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3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2.5岁。观察对比术前、术后、术后12、18个月时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术后12、18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变化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组与跨伤椎固定组,均能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本文中经伤椎固定组能够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治疗中较好的选择。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软骨损伤与半月板破裂的关系.方法85例共96膝半月板损伤患者,按受伤到手术时间参考Keene时间划分标准分为三组:①急性期组;②亚急性期组;③慢性期组.观察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形态及病程与关节软骨破坏程度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整个病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软骨病损.其中急性损伤的软骨病损多为Ⅰ-Ⅱ度,亚急性损伤软骨病损为Ⅱ-Ⅲ度,慢性损伤以Ⅲ度为主,开始出现Ⅳ度病损.9例交叉韧带损伤及14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软骨损伤明显较同期患者严重.软骨损伤程度与半月板破裂时间成正相关(P<0.01).结论半月板破裂能导致软骨损伤,同时软骨损伤能加重半月板损伤.应早期诊断和治疗半月板破裂,减少伤残的发生.
简介:目的对65例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探讨盘状半月板关节镜下手术的指征和方法。方法选择1996年9月~2003年9月65例盘状半月板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36例,年龄8~46岁,平均年龄21、3岁。65例中合并半月板破裂者50例,包括分层撕裂23例,桶柄状撕裂16例,瓣状撕裂11例。手术方法:应用美国Stryker及德国蛇牌关节镜系统.用300镜观察,交替使用内侧和外侧切口置人不同角度篮钳和镜下电灼对半月板进行处理,保留半月板边缘6~8mm。结果65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4个月,平均14、3个月。手术后关节交锁症状全部消失。术后6个月根据Ikeuchi膝关节评分标准,优48例,良12例.一般5例。无术后功能差的病例。结论盘状半月板成形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半月板的功能.延缓膝关节的退变,除Wisberg韧带型盘状半月板或合并严重撕裂者,应尽量采用此手术方法。应严格掌握该术式、适应证、禁忌证,避免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用改良动力髋钢板固定,延期动力化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动力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35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24月,平均15.2个月,骨折均愈合,患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改良动力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疗效肯定,可预防术后主钉松动,骨折延迟愈合、髋内翻、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