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种不同形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家兔颅骨缺损区,于术后第2、4,12周进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不规则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出现较多异物巨细胞,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种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都有活跃骨组织生长,未见明显骨组织生长障碍。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CT早期动态监测与脑外伤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572例脑外伤患者,其中男性404例,女性168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4.2岁。分为手术131例,非手术441例。进行CT早期动态监测。分析CT早期动态监测与脑外伤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患者死亡率及3个月、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相关性,以及RotterdamCT评分与脑外伤患者预后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外伤后24h之内与伤后24h之后手术治疗者数量间差异显著统计意义(P〈0.001)。RotterdamCT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RotterdamCT评分与脑外伤患者出院时死亡率及伤后3个月、6个月GOS评分差异统计意义(P〈0.05)。手术与非手术间患者死亡率差异统计意义(P〉0.05);但间3个月及6个月GOS评分差异统计意义(P=0.002、0.003)。RotterdamCT评分越高,患者伤后3个月及6个月GOS评分越低,即预后越差(3个月:秩相关系数r_s=0.369,P〈0.001;6个月:秩相关系数r_s=0.382,P〈0.001)。结论CT早期动态监测可及时了解脑外伤患者颅内情况动态变化,指导临床治疗策略,降低脑外伤患者死亡率,但其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作用有限。

  • 标签: 脑外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CT) 动态监测 手术治疗 预后评价
  • 简介:自从1981年美国报道了首例艾滋病人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认识并蔓延开来。近年来又以惊人速度迅猛增多,几乎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尤其是对于属职业暴露者医务人员,感染机会明显增大。特别是对于手术医生中骨科医生,因手术操作动作大,技术要求高,力量也相对大,骨折端锋利易刺破皮肤等因素,被感染机会也相应比普通医生增高了许多。虽然意外损伤感染率有报道为0.33%,但是目前艾滋病有效治疗方案,一旦感染,将给自己、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所以治疗中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较为关键。

  • 标签: HIV感染者 手术医生 骨折病人 防护 艾滋病人 骨科医生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次性使用高频手术器回流电极结构和原理,重点论述了导电胶合成及影响因素、产品制造工艺。临床使用比较满意

  • 标签: 一次性 高频手术器 电极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切除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在第7肋间腋中线作1.5cm切口,插入胸腔镜.在第5肋间腋前线和腋中线间作约6cm小切口,行肺切除术17例,其中肺楔形切除术3例、肺叶切除术14例.结果术后17例中肺癌14例(腺癌12例、鳞癌2例),肺炎性假瘤1例,肺结核球2例,PTNM分期包括Ⅰa9例、Ⅰb1例、Ⅱa2例、Ⅱb2例.随访5~37月,除1例死于肝转移外,其余健在.结论胸腔镜手术在肺切除术中应用,有利于肺孤立性小结节诊治,可作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一种手段.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切除术 肺肿瘤 肺疾病
  • 简介:目的通过SCT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模型对骶髂关节形态特点进行解剖测量,为新型骶髂关节前方弧形解剖锁定钢板设计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集68位成人患者(男性36例,女性32例)骨盆SCT数据测量,测量骶髂关节弧形板放置路径中骶髂关节线(AB、BC)及AB与BC夹角、骶髂耳状面的连线(DE、DF)及DE及DF夹角,重建人体骨盆解剖结构模型;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骶髂关节线男性AB:(24.65±6.37)mm、BC:(28.64±8.18)mm1为133.18°,女性AB:(19.54±4.58)mm、BC:(31.29±8.84)mm2为131.38°;男性DE:(22.26±4.82)mm、DF:(19.08±3.39)mm1为63°女性:DE:(18.94±5.20)mm、DF:(21.27±3.65)mm2为63.3°;平卧位时骶骨侧部呈与水平面平行,这种关系减少了CT影像测量与实体测量误差。结论骶髂关节解剖结构存在很大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骶髂关节线及性别具有的相关性,与左右无明显相关性,骶髂关节形态决定骨盆形态及承受力稳定性作用。新型弧形锁定解剖钢板应用,能够与骶髂关节相匹配,缩短术中钢板塑行时间,增加力学稳定性。

  • 标签: 骶髂关节 SCT扫描 三维重建 解剖学
  • 简介:观察不同强度力学加载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参数影响。取35只9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即假手术,去势对照,去势加载1N、去势加载2N、去势加载4N。加载大鼠加载4周后处死,取胫骨上端松质骨进行树脂包埋,不脱钙切片。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参数。结果表明:加载大鼠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明显高于去势对照,骨小梁分离度明显低于去势对照。动态参数显示,去势大鼠骨转换明显高于去势加载和假手术。随着载荷增加,大鼠骨形态计量各个参数和骨微观结构均有所改善。说明力学加载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微观结构有较大改善,能够有效地减少骨量丢失,减缓由于去势引起骨质疏松进程。

  • 标签: 力学加载 去势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质疏松 动态加载系统
  • 简介:1例故障例1:每天透析2h以后,百特透析机集体出现卡泵现象,而其他机器此现象。除钙后透析正常,大约2h后又出现此现象。经多方查找,发现系水处理设备反渗膜破膜,造成水质变差。当透析用水Ca2+达到一定浓度时,与透析液中CO32-结合为CaCO3沉淀结晶,造成卡泵现象。由于百特比例泵泵头最精细(活塞紧密程度可以拉出真空),是所有机器中唯一可以在产生微量钙结晶而发生卡泵报警

  • 标签: 透析液 透析机 故障 水处理设备 隐患 配制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10年7月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2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7岁。应用切开复位、环状韧带修复或重建和尺骨延长截骨术进行治疗。以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肱桡关节位置作为观察指标。术后患者根据Mackay功能评级、有无桡骨小头再脱位、桡神经是否麻痹来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时间为(95±20)min,术中出血量为(200±41)mL(使用止血带)。桡骨小头稳定者10例行环状韧带修补,其余15例行环状韧带重建。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3年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根据Mackay等功能评级,优18例,良4例,差1例,综合优良率达95.7%。结论采用切开复位、环状韧带修复或重建和尺骨延长截骨术是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孟氏骨折 陈旧性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截骨矫正后凸畸形生物力学特点。方法12具新鲜猪胸腰椎段脊柱标本,随机分成截骨对照,每组6具,截骨标本截骨处并行椎弓根钉固定,在生理负荷下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顺逆时针轴向旋转6种运动范围测试,记录载荷值大小,并行统计分析。结果生理负荷下截骨屈伸、侧屈和轴向旋转运动稳定性与对照差异性。结论脊柱截骨后采用椎弓根钉固定后稳定性能够达到对照水平。

  • 标签: 脊柱后凸 手术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介绍胫骨中下段骨折微创手术器械研发设计与应用。方法胫骨中下段骨折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术中选用适合胫骨中下段解剖特点锁定加压钢板,结合自行设计复位固定器及钢板置入器。结果随访X线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畸形愈合,钢板螺钉断裂及移位发生。结论术中利用微创器械,使骨折复位简单,钢板置入容易,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更符合生物钢板内固定术概念。

  • 标签: 胫骨中下段骨折 微创手术器械 设计与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羊体外循环模型中肺损伤存在,探讨体外循环下肺损伤与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表达之间关系。方法健康成年羊1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5-30kg,羊龄8个月。分为脂多糖对照,每组8只。通过建立浅低温体外循环模型,停跳90min,复跳6h,分别比较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普通病理组织和超微病理组织各自特点,测定AQP-1mRNA表达。结果利用体外循环前指标作为自身对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之后,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中心静脉压在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再灌注至平稳时分别为(5.86±1.12)kPa、(6.52±1.33)kPa、(6.36±1.04)kPa],肺干质量/肺湿质量比值(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0.232±0.025、0.224±0.021、0.187±0.022、0.153±0.018、0.134±0.023)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P〈0.001),血浆总渗透压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P〈0.01)。病理组织证实,复跳之后3-6h可以见到明显肺间质水肿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内AQP-1mRNA表达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100.0、98.1±24.4、80.2±20.3、78.1±17.7、55.3±16.4),在复跳后3h与6h分别降至术前水平77.8%和54.6%(P〈0.01)。结论体外循环造成肺损伤在心脏复跳后3-6h内表现严重,同时AQP-1表达下降,存在肺血管内皮损伤。

  • 标签: 体外循环 肺损伤 水通道蛋白1(AQP-1) 基因表达
  • 简介:对人全血IL-1βELISA法在医疗器械热原体外检测中应用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用该法对样品直接接触法和浸提液法这种不同接触方法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于内毒素O113,直接接触法测得内毒素当量高于样品浸提液中测得量;对于非内毒素热原脂磷壁酸(LTA),直接接触法测得值与浸提液测得值量相当。结果表明,人全血IL-1βELISA试验可用于体外检测医疗器械中内毒素和非内毒素热原,且直接接触法优于浸提液法。

  • 标签: 热原检测 体外 IL-1Β 医疗器械 直接接触法
  • 简介:提出一种基于Sobel算子和数学形态相结合改进算法,用于尿液试纸条图像边缘检测。首先采用Sobel算子对预处理后尿液试纸条进行边缘检测,得到粗略边缘图像;然后采用双结构多尺度形态算子精准检测。根据图像特点,使用形态算子时,将膨胀运算和开运算进行加权求和,有效地克服了图像双边缘现象;最后使用顶帽底帽联合运算以增强图像边缘。实验表明,本研究提出改进算法信噪比可达到8.6471,边缘连续性指标可达到0.9212,实现了尿液试纸条图像边缘准确定位和清晰成像。

  • 标签: 尿液试纸条 SOBEL算子 数学形态学 边缘检测 图像处理
  • 简介:1概述骨科医师在面对大面积髋臼或股骨近端骨缺损时,打压骨移植(IBG)是常用技术手段之一。髋臼端IBG包括用打压颗粒骨填充空洞缺损,继之插入骨水泥或非骨水泥髋臼假体。股骨端IBG主要是用颗粒骨逆行填充股骨缺损并造就一个类似的髓腔,这样骨水泥股骨柄就可以顺利打入。这一技术对于一些年轻病人显更有吸收力,因为这样做能潜在恢复一定骨储备。在全髋关节返修(RTHA)中,最常见骨缺损原因是无菌松动、颗粒介导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移位、

  • 标签: 全髋关节 骨移植 返修术 生物学表现 临床应用 假体周围骨溶解
  • 简介:目的测量并掌握一种用于C2前方重建新型异形钛网设计相关6解剖参数。方法取19具尸体寰椎标本,男性11例,女性8例,直接测量:①寰椎前弓前后直径、②寰椎前弓高度、③寰椎前弓横径;取得37人颈椎正中矢状位层面CT影像,男性22例,女性15例,用软件测量:④C1前弓下缘到C3上终板垂直距离、⑤C3椎体高度、⑥C3椎体前后直径,分析数据,包括男女性数据间检验以及人口参数和测量参数之间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19具尸体标本平均年龄57.58±14.77岁,尸长1635.53±83.12mm,37例CT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32±10.89岁,身高1685.97±59.54mm,体重70.65±7.01kg;参数①~⑥测量平均值分别为7.34±1.23、10.92±1.51、15.30±1.07、27.33±1.97、13.23±1.31、16.44±1.09mm。尸体标本测量中男女性尸长和参数①结果具有统计差异,尸长与参数①~③呈线性相关性;而在CT测量中男女性在身高和参数④上差异统计意义,身高与参数④~⑥呈线性关联,体重仅与参数④具有相关性。结论男女性在寰椎前弓前后径和C1前弓下缘到C3上终板垂直距离参数上具有差异;获得了相关解剖数据,其测量和分析结果对C2前方重建钛网设计、修剪、制造及专利申请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解剖 CT测量 相关性分析 C2 钛网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内肿瘤常常采用后路部分或全部椎板切除术,大多数患者症状得到长期缓解,但有部分病人由于手术破坏了脊柱后柱结构,术后发生持续反复腰腿疼,其原因较多,而硬膜外瘢痕粘连是最重要原因。为了预防腰椎管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形成,自2006年8月~2009年4月我们采用钛网椎管成形加玻璃酸钠治疗椎管内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外瘢痕粘连 腰椎管术后 手术方法 临床观察 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观察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对固定枕颈角及临床疗效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综合策略(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完成后路枕颈融合术13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10例;年龄31~60岁(平均42.9岁)。50例年龄20~6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获得正常人群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数据;术中基于上述数据调整固定角度。记录患者术前和术中枕颈角度变化,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平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各随访时间点枕颈角和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前6例患者Takami'枕颈角为非正常值,其中4例患者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均为非正常值。13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即刻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2~48月(平均27.4±15.1月),术后患者枕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6.4±0.8分降至2.9±0.6分;JOA评分由术前12.9±2.3分改善至15.3±0.9分。术后各随访点枕颈角及下颈椎曲度显著变化(P〉0.05);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枕颈部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有助于选择合理固定角度并避免枕颈角度不佳所致各种并发症,从而获得满意手术疗效。

  • 标签: 枕颈角 策略 后枕颈角 Takami'枕颈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