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发一种专用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时的三维导航器。方法选取颈干角为(135±5)°,并且股骨大转子顶点基本与股骨头中心等高的人体股骨骨骼的干标本32例,其中左侧16例,右侧16例。通过股骨头中心、平行于股骨干、垂直于股骨干与股骨颈所在的平面用钢锯将股骨标本的股骨头进行截骨;在股骨大粗隆顶端开口向股骨近端髓腔内插入PFNA主钉,主钉钉尾与股骨头中心点在同一高度上。在本课题所研发的股骨近端髓内钉三维导航器的导引下向股骨头颈部打入动力钉导引针,测量动力钉导引针在股骨头截骨面上的出针点与经股骨头中心点直线的垂直距离作为偏离值。结果利用本课题所研制的三维立体导航器在32例股骨骨骼的干标本上置入导引针,其中14例偏离值为0(占43.75%),最大偏离值为2mm,仅3例(占9.375%),平均误差只有0.69mm。结论本课题所研制的导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定位精确,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研究应用。
简介:目的在高原环境条件下构建体外生物型人工肝装置,通过在线运行初步评价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应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竭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已适应本地环境的健康长白仔猪2头,雌雄不限,体质量分别为29.5kg和31.0kg。建立经颈外静脉至下腔静脉/颈外静脉插管组合血路,以驱动泵、血流管路、辅助加热器及含有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反应器构建生物型人工肝装置,于体外血液循环中持续转流8h,观察实验前后动物的一般状态、心率、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改变,有无出血倾向发生,血流管路凝血情况及培养肝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分离所得肝细胞量为2.72×109,肝细胞纯度为93%,肝细胞活率为96%。体外血液循环实验后,动物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心率无显著改变,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均正常,未见出血倾向;血流管路凝血不明显;反应器内培养肝细胞活率,实验前后分别为(87.33±2.08)%和(84.67±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构建的高原体外生物型人工肝装置较为稳定、可靠,动物耐受性好。
简介: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的关系及在PAH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PAH患者328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234例,平均年龄32.4岁。选择同时间段在体检中心体检的17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136例;平均年龄34.3岁。两组均进行血液分析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PAH患者均行右心导管检查。结果PAH组MPV较对照组高[(9.08±1.20)fLvs(8.15±0.74)fL,P〈0.001]。在PAH组中,其中轻中度44例,重度284例。重度PAHMPV较轻中度PHA高[(9.2±1.1)fLvs(8.6±1.3)fL;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PV〉8.75fL作为分界点预测PAH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59%。结论MPV水平与PAH存在明显相关性,MPV能作为诊断PAH的一种炎性标记物。
简介:对比分析胎儿脐静脉与大脑中动脉的力学特性,为大脑中动脉损伤以胎儿脐静脉移植修复提供生物力学特性基础。取正常人新鲜尸体大脑中动脉与新鲜胎儿脐静脉各15个试样进行拉伸实验。分别将大脑中动脉和胎儿脐静脉试样装夹在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夹头内,以0.3mm/min的实验速度对试样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胎儿脐静脉的弹性限度应变值、最大应变值大于大脑中动脉组,差异显著(P〈0.05),胎儿脐静脉组最大应力、弹性模量值小于大脑中动脉组,差异显著(P〈0.05)。胎儿脐静脉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大脑中动脉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相似。胎儿脐静脉的拉伸力学特性有利于移植大脑中动脉损伤的修复。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伤与坠落伤所致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特点,以利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致伤因素与骨折类型、骨折形式、延迟诊断或漏诊、Frankel分级的关系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现多节段脊柱骨折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和高处坠落伤所致(占81.3%),致伤机制复杂,常合并其他损伤,易于漏诊或延迟诊断.其中交通事故伤多以相邻型骨折为主,骨折形式以椎体爆裂或压缩为主(以前、中柱损伤多见),脊髓损伤较重(FrankelA、B级为多),较少发生延迟诊断或漏诊,而高处坠落伤则以非相邻型骨折为主,易导致后柱(椎弓、椎板、小关节)损伤,脊髓损伤相对较轻,很易发生延迟或漏诊.结论对较重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尤应仔细了解受伤情况,宁可多照脊柱(尤其两端)X光片,以免漏诊.必要时行全脊柱摄片,治疗应全面考虑,相互兼顾,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通过手术对照,探讨急诊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同时为了检验3D-CTA检查的诊断符合情况。方法5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1岁。对普通CT高度怀疑为动脉瘤性SAH患者行急诊Philips256iCT扫描,以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显示动脉瘤病灶。对3D-CTA检查未发现动脉瘤患者再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核对。对诊断为前循环动脉瘤的48例患者在72h内进行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术。术后复查CTA检查夹闭效果。结果前循环动脉瘤患者4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2岁。急诊3D-CTA从59例SAH患者中共检出前循环动脉瘤49个,手术证实前循环动脉瘤50个,漏诊1个。手术证实动脉瘤形态、大小、指向、瘤颈宽度与3D-CTA所见基本相同,准确率98%。4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0~18个月进行随访,预后良好(GOS4、5级)42例(87.5%),严重残疾(GOS2、3级)4例(8.4%),死亡2例(4.1%)。结论急诊3D-CTA检查具有无创、检查迅速、便捷、相对经济等优点,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的最佳方法。并可在早期或超早期指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简介:注射型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聚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组成的室温自凝生物材料,可以用注射器或注射枪注射使用,含有硫酸钡显影剂,以利于术后观察,主要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及作为充填修补材料。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经过多年研发,成功地开发出了注射型骨水泥,于2005年3月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准产注册证书,已全面投放市场,填补了国内空白。性能对比:国产注射型骨水泥和几种进口骨水泥均能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但国产注射型骨水泥的放热温度较进口产品低,这对于保护骨髓腔周围组织不受高温破坏十分有利。同时国产注射型骨水泥的抗压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几项指标与进口产品相当或超过了进口产品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见下表1。
简介:目的制备用于组织工程的水溶性O-羟乙基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纤维复合支架。方法首先采用壳聚糖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备水溶性O-羟乙基壳聚糖,然后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水溶性O-羟乙基壳聚糖为引发剂,采用本体封管聚合法,激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水溶性O-羟乙基壳聚糖-g-聚乳酸共聚物。分别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溶解实验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改性后的水溶性O-羟乙基壳聚糖能明显提高溶解性能,降低结晶性能和氢键间的相互作用。结论通过改性,为得到水溶性O-羟乙基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奠定了有利条件,并且此共聚物具有较好的孔隙率和网状结构,这对作为药物支架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此外,改性后的共聚物易溶于一些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有利于以后在组织工程中进一步应用。
简介:我院自1991年~2007年5月,对86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中的体会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