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测压吸石输尿管软镜引导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测压吸石输尿管软镜引导鞘结合钬激光进行治疗,术中经引导鞘对肾内压力进行测量,行碎石吸石处理,术后检查血液指标,出院前腹部X线片分析碎石效果。结果:术中肾内压为5~23mmHg,平均(9.1±2.3)mmHg、最高肾内压为13~45mmHg,平均(18.2±2.0)mmHg,最低肾内压-10~7mmHg,平均(1.2±2.2)mmHg,平均肾内压-10~45mmHg,平均压力(5.2±3.6)mmHg,7例患者发生高热情况,对症处理后缓解,57例患者术后经过腹部X线片显示,碎石效果良好。结论:测压吸石输尿管软镜引导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中,效果明显,保障了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和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电子软镜在实验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影响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的研究旨在深入分析电子软镜在清洗过程中发生损坏的原因,以明确根本问题。首要目标是通过识别操作流程、人员技能、清洗剂选择等方面的问题,找出导致设备损坏的核心因素。其次,我们致力于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以根治维护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今后的清洗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在此基础上,通过培训和指导,提升清洗人员的技能水平,降低因人为原因导致的设备损坏风险。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解决眼前问题,更是确保电子软镜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此外,我们将通过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维护与安全管理机制,包括定期检查、清洗流程标准化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我们深信这项研究不仅能够为电子软镜的维护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将为类似设备的维护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我们期望为实验室设备的维护水平提供新的标杆,确保科研工作在最佳状态下进行。方法 通过选择代表性案例,收集系统配置、用户反馈等数据,进行安全漏洞分析和用户调查,评估维护策略有效性和合规性,最终撰写报告,从而全面了解电子软镜在实际应用中的维护与安全管理情况,为系统优化和管理策略提供有益信息。结果 通过对电子软镜维护与安全管理个案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导致软镜损坏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包括力度不当、清洗剂选择错误等。此外,清洗操作规程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未明确规定清洗步骤中的细节,导致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理解偏差。培训频次相对较低,部分操作人员对最新的清洗操作规程不够熟悉。同时,操作人员对电子软镜的特性了解不够深入,未能根据设备特性调整清洗方法。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首先,我们建议对清洗操作规程进行修订,明确每个步骤的细节和要求,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清晰理解并正确执行。其次,提高培训的频次,确保所有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最新的清洗操作规程,加强其对设备特性的认识。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强调加强对电子软镜特性的介绍,使操作人员充分了解设备的敏感性和使用要求。最后,我们建议考虑引入智能监控技术,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清洗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操作并进行提醒。通过上述改进建议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有效降低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坏风险,提高电子软镜的维护效果和延长使用寿命。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也为未来类似设备的维护提供了经验和指导。结论 这些综合的研究结果为电子软镜的维护与安全管理提供了全面的参考,为未来的系统优化、管理策略制定以及用户培训提供了实质性的数据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日间病房肛周手术患者实施低阻滞平面腰麻的效果,分析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整群抽样在本院接受日间病房肛周手术的患者100例,筛选范围为2019年3月-2022年3月。电脑随机1:1分组实施不同麻醉,分别为每5s注射0.1mL的速度给予患者布比卡因(0.6mL),本组50例设置为研究组;另一组50例(参考组)给予每1s注射0.1mL的速度注射布比卡因(1.5mL)。从两组麻醉30min内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应用价值。结果 相较于参考组,研究组麻醉后血压水平、心率水平更具优势,即更稳定(P0.05)。结论 对日间病房肛周手术患者实施低阻滞平面腰麻方式值得借鉴,能够减轻麻醉应激,具备一定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处肝切除手术在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体内冲击波碎石方法进行诊治,实验组采用多处肝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残留结实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3例患者残留结石,残石率为15%,结石清除率为85%;实验组有1例患者残留结石,残石率为5%,结石清除率达到9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处肝切除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残石率,提高结石清除率,并有效减少并发症,在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方面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用于复杂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从而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参考资料。方法选取收治的复杂创面修复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一致,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伤口的恢复效果以及创面伤口发生感染等情况。结果两组复杂创面修复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面积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创面面积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从创面伤口感染率和并发生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复杂创面修复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术引流用于复杂创面修复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电脑表格方式将本院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诊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确最佳手术治疗方式。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缝线辅助固定在关节周围复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66例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缝线辅助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通过X线、CT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评估来评价治疗效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例患者中,骨折愈合率达到95.5%,术后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所有患者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时,关节活动度平均恢复至正常的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有5例(7.6%)出现轻微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均顺利康复,无需再次手术。结论: 缝线辅助固定技术在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率,还能改善术后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径路气管插管法在临床支撑喉镜声带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声带息肉患者,均行支撑喉镜声带手术治疗,并根据其术中所用气管插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等两个不同组别,各组别中病例数均为23例,其中观察组为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为经口气管插管,对比两种不同气管插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安全性。结果术中支撑喉镜置入时,两组患者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和HR(心率)等指标水平与入室和插管前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各组间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拔管时,观察组患者呛咳发生率为21.7%,与对照组患者的47.8%相比,P<0.05,差异明显。结论临床对声带息肉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麻醉实施支撑喉镜声带手术治疗,患者易耐受,血压、心率等各项指标均较稳定,呛咳较少,应用效果良好,可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声带息肉治疗中支撑喉镜与纤维喉镜下手术的效果。方法:声带息肉患者取样77例,入院时间2018年09月至2021年03月,随机分组,行纤维喉镜下手术(n=39,参照组)和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n=38,试验组),比较其嗓音声学参数、并发症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试验组NNE(-16.08±2.15)dB,基频微扰(0.19±0.03)%,振幅微扰(1.70±0.16)%,比参照组低,试验组(6.36±0.48)d出院,(4.27±0.64)d声音恢复,(1.46±0.32)d首次发声,比参照组早,并发症率5.26%(2/38),比参照组23.08%(9/39)低,P<0.05。结论:应用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可减少并发症,改善嗓音学指标,具有确切疗效和较高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进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研究样本共取127例,均为2019年12月至2022年01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依据是否实施药学干预分为干预前(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和干预后(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比较干预前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合理用药率、用药满意率。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合理用药情况如下:药学干预前,7.09%品种选择不当,16.54%用法用量不当,13.39%无会诊,14.96%无微生物送检,15.75%适应证不适宜,比干预后1.57%、7.87%、0.00%、6.30%、4.72%高,P<0.05。干预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用药满意率96.06%,比干预前83.46%高,P<0.05。结论: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中加强药学干预可增强用药规范性,显著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升用药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