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4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并统计不良反应的结果。结果经过4个周期治疗后,CR率为27.5%,PR率为62.5%,SD率为10.0%;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其次为血液系统,均可有效耐受。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应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绝大部分患者可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实验组采取TAPP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与应激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术后下床与住院各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皮质醇与胰岛素水平均较术前提高,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TAPP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有创伤小、恢复等优势,并且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MSCT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在2012年2月—2015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于肺癌16例(38.1%),肝癌11例(26.2%),乳腺癌4例(0.95%),甲状腺癌3例(0.71%),卵巢癌3例(0.71%),肾癌3例(0.71%),来源不明的恶性肿瘤2例(0.47%);其中13例肾上腺转移瘤表现为双侧,右侧16例,左侧13例。42例转移瘤中55个病灶均为实性肿块,边缘清楚,双期CT增强扫描,直径小于3cm的肿块呈均匀明显强化,直径大于3cm的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巨大肿块内伴低密度坏死。结论密切结合病史及CT表现,能对绝大多数肾上腺转移瘤做出正确诊断,有利于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除手术切除外,化学疗法和放射治疗是胶质瘤治疗的重要策略,然而,不幸的是,许多胶质瘤患者对放疗和化疗的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抵抗性。因此,深入挖掘胶质瘤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放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期间抽取80例肺癌脑转移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评价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的有效率96.67%,对照组为76.67%,前者数据结果大于另一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依从性及生命质量评分方面没有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依从性较高,生活质量更好(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肺癌脑转移放化疗患者中,做好护理工作可以改善近期疗效,减少毒副反应,进一步提升依从性以及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放射疗法医治肺癌脑转移疾病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3~2017.8收治的150例患者资料,35例运用单纯全脑放疗(WBRT组),47例进行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SRS组),40例进行单纯立体定向放疗(SRT组),38例接收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SRT组),观察各组治疗情况,在组间做对比分析。结果:以上四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分别是42.9%、87.2%、85.0%、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RT组死于脑转移的患者占比54.2%,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相比之下,SRT能更好的控制肺癌脑转移患者病情,WBRT+SRT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发性口腔溃疡187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溃疡处涂抹rhEGF凝胶;B组:溃疡处bFGF喷雾;C组:rhEGF凝胶联合bFGF喷雾治疗;D组:2%碘甘油溃疡局部涂抹.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四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C组有效率为93.9%、A组为82.2%、B组为80.4%、D组为44.6%.C组的疗效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EGF凝胶联合bFGF喷雾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创面的愈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