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狂犬疫苗“2-1-1”接种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新的接种方法积极推进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本社区2011年10月-2013年12月148例被被狗、猫、鼠等动物咬、抓伤人群进行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74例,实施“2-1-1”接种程序;对照组74例实施传统的“五针次法”接种程序。在接种程序中10d和接种程序结束后15d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进行统计比较,并进一步观察其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患者10d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76%、12.16%;接种程序完成后15d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30%、85.14%。抗体转阳率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结论“2-1-1”狂犬疫苗接种程序完全符合药物动力学原理,它能迅速提高机体内血药浓度,并在短期内产生抗体,同时也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更加方便患者。但疫苗的接种效果与患者各机体个体差异存在一定的联系,全程接种15d后应加强抗体水平的检测,如抗体阴性患者应积极寻找原因及加强接种。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载脂蛋白E(ApoE)水平和认知功能特点,为PSD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客观依据。方法1.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作为认知功能的评定指标。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poE水平。结果1.事件相关电位(ERP)测定卒中后抑郁组N2及P3波潜伏期较卒中组和对照组延长(P<0.01),P3波幅降低(P<0.01)。2.PSD组血清ApoE水平高于卒中组(P<0.05)。3.卒中后抑郁组ApoE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卒中组(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合载脂蛋白E水平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扩增出乙型脑炎病毒 ( JEV) E蛋白基因 , 并进一步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MBP-C, 经测序验证无误后转化大肠杆菌 BL21 Gold表达乙型脑炎病毒 E 蛋白。经异丙基巯基半乳糖 ( IPTG)诱导表达后 ,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表达量约占菌体上清液总蛋白的 40 %,分析证实确为乙型脑炎病毒 E蛋白且有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为实验室制备乙型脑炎病毒 E蛋白诊断抗原和为今后研制乙脑分子诊断试剂盒和基因工程疫苗打下了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E不同剂量在早产儿贫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早产儿72例,将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3组(n=24)。其中,A组应用小剂量维生素E方案,B组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方案,C组应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分析各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的改善情况,比较早产儿输血率等指标。结果A、B两组治疗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明显优于C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输血率为0.0%,比B组的4.17%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不同剂量的维生素E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但以5mg/kg*d-1的剂量对患儿进行用药,可取得最为显著的疗效,建议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解剖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一2012年2月应用跟骨外侧L形入路对6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解剖钛板内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6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个月-16个月;术前B?hler角0-20(10.0±4.5)°,术后,术后B?hler角恢复至25-40(35.0±3.5)°。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40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90%。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术后2例发生伤口延迟愈合,1例发生伤口感染,经治疗后伤口愈合。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精细的术中操作,良好的术后管理,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