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现场搜索、营救、医疗卫生”是震后抗震救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3个方面,医疗卫生工作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疫情的发生与否以及严重程度如何,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抗震救灾中的医疗卫生工作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本文基于1013份玉树地震救灾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吸取了汶川地震等以往地震的经验和教训,对震后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医疗救援、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环境卫生、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卫生防疫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为提升我国应对灾害的医疗卫生应急保障能力提出了建议。调查结果显示:与汶川地震相比,玉树地震医疗救援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伤员医治和心理疏导效果显著;玉树地震医疗服务工作得到59%的群众认可,但是灾民安置点的医疗点配备稍显滞后,震后3天才有56%的安置点具备医疗条件: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基本令人满意,但环境卫生问题突出,近21%灾民感到不太满意。
简介: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之上的MBS法和GFT法,对比分析了1970年以来汾渭地震带台站建设各阶段ML≥1.0的地震目录的完整性。结果表明:在基础地震台站建设阶段(1970-1977年),ML2.4-ML2.5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站调整以及遥测台站建设阶段(1978—1997年),最小完整震级为ML2.2;在地震台站数字化阶段(1998年-至今),ML2.0-ML2.1级以上地震目录基本完整。从时间尺度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汾渭地震带相同起始震级所对应的拟合优度值基本呈稳定增加趋势,表明汾渭地震带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逐步提高。文中采用改进的b值标准差法对b值基本稳定时所对应的震级进行了识别和评价,提高了最小完整震级识别的准确性,同时还分析了汾渭地震带最小完整震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汾渭地震带北部Mc较中南部偏低。研究结果为汾渭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台网优化布置提供了基本依据。
简介:随机有限断层法作为半经验半理论的地震动合成方法,综合考虑了震源、传播路径以及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可在工程关注的频率范围内模拟地震动时程,为实现较大区域地震动模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系统阐述了随机有限断层法的基本原理、静力学拐角频率模型及动拐角频率模型的发展;分析了主要模型参数(断层尺度、破裂速度、剪切波速及应力降)、Kappa因子和介质品质因子的取值原则,并结合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取值范围;最后讨论了现有模拟方法在考虑参数取值、子断层划分和子断层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不足以及能量处理方式上的缺陷,明确了随机有限断层法发展的方向。
简介:作者于2013年6月底,前往芦山、雅安和成都等在“4·20”芦山地震中震感强烈的村镇,对地震前宏观异常信息开展了采集与调研.通过设计宏观异常调研问卷,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共收集134份问卷,其中含有地震前宏观异常信息88条,包括动物、气象、地声、地磁、地下流体、地雾、人体7种类型.通过调研以及对调研问卷的分析表明,芦山地震前确实存在着一定数量和范围的宏观异常现象,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前宏观异常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调研中还发现与城市相比,农村因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自然现象相对少受人为干扰,是地震前宏观异常的主要发生地,因此,应该加强广大农村地区地震的认知培训和宏观异常上报信息平台建设,发挥专群结合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