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是回顾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取得的经验,并针对地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条例 保护措施
  • 简介:本文通过总结实施莫斯科前后两个总体规划的经验,阐述了苏联城市理论界对旧城改建问题的多年研究和探索的成果及各种理论流派.同时对苏联城市建设理论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旧城改建 总体规划 文脉 环境保护
  • 简介:对高星级酒店而言,根据顾客需求调整服务供给和沟通方式以创造满意的服务体验,往往是一线员工的责任。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本文关注企业如何促进一线员工的适应性行为。通过对3家高星级酒店394位一线员工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员工感知的服务氛围对顾客需求知识和适应性行为有显著影响;自主性动机和顾客需求知识在员工感知的服务氛围和适应性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在企业的支持下,员工能够产生适应意愿,主动了解顾客需求,最终表现出适应性行为。最后,本文结论表明企业在激发一线员工适应性行为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标签: 服务氛围 适应性行为 自主性动机 顾客需求知识
  • 简介:传统的就保护区论保护的规划方法,忽视了保护区与城市空间发展之间的关系,隔离了保护区与地区历史文化脉络格局的联系,阻碍规划本身在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以及保护地区历史文化特色与脉络上所起的作用。区域视角即从更大范围的空间战略层面进行分析与研究,是解决保护与发展矛盾和避免文化遗产孤岛化的有效途径和出路。以巍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例,运用区域分析的视角,探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路径与方法,提出巍山空间发展战略框架、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和空间体系,以期为快速城市化时期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 标签: 区域视角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规划 巍山
  • 简介:社会变革的加速、文化思潮的演进和大众需求的转向使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呈现为当前迫切的问题。本文吸收文化记忆等理论,建立起乡村遗产的"文化记忆-展示-凝视"模型,认为,乡村文化记忆是文化展示的基础,乡村遗产的主题化展示为凝视确立了具体的视觉焦点,文化凝视又以获取文化记忆为旨归。继而,在城市与乡村的结构张力下,本文从主人与客人、实践与表征、历时与共时的双重维度考察了乡村遗产的主体、性质和构成。本文并以鲁西南3个典型村落为例,从记忆符号梳理、展示主题定位和凝视目标强化等方面,构建起乡村遗产保护利用的实现路径,提出乡村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型、乡村地方感培育、乡村文化记忆载体化及遗产"展示-凝视"模式等建议。

  • 标签: 乡村文化遗产 文化记忆 文化展示 旅游凝视
  • 简介: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实施后将近两周年工作的回顾,简要分析了目前的名城保护工作形势、面临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对策,确保认真贯彻执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遗存 保护 对策
  • 简介:研究导致世界遗产“濒危”的威胁因素能够为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与保护提供重要借鉴。对全球濒危世界遗产威胁因素定量统计发现:武装冲突、管理不力、工程建设是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自然遗产共同面临的三大威胁;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濒危因素还包括城市发展压力、不合适的维修/重建等;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因素则还包括非法偷猎、捕捞,以及林业采伐、农业种植、放牧等农林生产活动等。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的首要威胁因素是旅游发展压力,管理问题、城市发展压力、水利工程建设等也较为突出。提出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建议:明确遗产旅游价值取向,加强高峰期游客管理,控制旅游设施建设规模;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探索世界遗产管理的新体系、新思路;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压力,积极预防极端自然灾害的破坏;严格控制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道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

  • 标签: 世界遗产 濒危世界遗产 威胁因素 保护 中国
  • 简介:面对愈加强大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的冲击,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建设理念,开始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领域所引入和应用。生态博物馆理念与传统博物馆理念的本质区别是,生态博物馆强调在文化的原生地保护文化遗产,并且由当地民众自主管理,从而使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与文化遗产得到一体保护。通过对国外生态博物馆建设理念的文献综述,结合国内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有益实践,阐明我国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当代意义,提出生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希望对我国的生态博物馆建设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 标签: 文化遗产 生态博物馆 原生态环境保护
  • 简介:随着政府对直接投资的收紧,在名城保护和开发中,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逐步被以PPP为代表的多元融资方式所取代,大量社会资本开始介入这项工作中来。名城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社会资本的参与,可以极大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但是也应该警惕:由于资本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从而给名城保护造成一定的冲击。我国古城保护开发的现状表明,社会资本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甚至有主导古城保护开发的趋势。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为例,该城在运用社会资本进行古城风貌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因急功近利使得保护恢复工作操之过急、利益导向引发过度商业化、因"假古董"泛滥而造成"建设性破坏"等问题。新形势下的名城保护开发工作,应该从加强城市史的系统研究和古城价值的个案研究、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等方面对社会资本的利用进行引导、约束和规范。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开发 社会资本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建水古城
  • 简介:元旦前夕,以"保护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建设"为主旨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2014年理事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有关部门领导到会并讲话。热心关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赵忠祥也应邀到会。

  • 标签: 张抗抗 国家林业局 赵忠祥 播音指导 中国作家协会 生态建设
  • 简介:基于旅游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针对我国旅游业生态计量方法上的欠缺,引入欧盟适合生态计量的Cloverleaf方法。在介绍Cloverleaf方法各个理论组成部分,分析该方法在旅游业的具体应用,并运用Cloverleaf方法对意大利的Ponza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状况加以评估。结合案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常规方法,为旅游业的生态计量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 标签: 生态计量 Cloverleaf方法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任何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或学科都有与其学科性质和学科内容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以作为该理论和学科研究的基本手段和工具。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根据其学科性质和特点,我们应使用如下研究方法:一是综合法和借鉴法;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三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标签: 旅游学 理论研究 方法
  • 简介:民族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联系,在“非遗”的立法保护过程中,应注意它的载体——民族民俗文物的法律保护。为此,建议将民族民俗文物的立法保护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及时进行民族民俗文物大普查,紧抓“非遗”立法中民族民俗文物应保护的机遇,改变民族民俗文物法律保障体系真空,修订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在条件趋于成熟时制定独立的《民族民俗文物保护法》或《民族民俗文物保护条例》,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中的民族民俗文物法律保护

  • 标签: 非遗 立法 文物 保护
  • 简介:本文按照历史演进过程,全面回顾并梳理了20世纪初至今100余年来,我国有关古迹和古物保存、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制建设的历史。如今,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经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和行动上日益与国际接轨。

  • 标签: 古迹保存 文物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制度史
  • 简介:地名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地名的灵魂。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地名日常管理、地名专项普查、地名公共服务等工作有序推进,依附于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我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度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容忽视的问题。毋庸置疑,中国特色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度的逐步建立、日趋健全,是一项关系到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的长远战略。为了最大限度确保我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度建设取得实效,各级政府应注意十大问题,即“四个认识、四个高度、一个关键、一个结合”。

  • 标签: 地名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 制度建设 诊断分析 对策建议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1950年代胶东渔场的资源保护政策,反思了中国环境史学界的"破坏——保护"取向。很多资源保护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往往伴随着高度规范性的政府权力。渔业机构为保护海参而采用了设置禁捕期、限制规格和设置保护区等相结合的办法,这些手段并非对资源危机的回应,也不能阻止稚参的大量生产,它们旨在避开低效的生产季节、截断非法的交易链条以及占据产量最高的参场。本研究表明,环境史学者应该走出"衰败论"的怪圈,揭示隐藏在资源保护政策背后的开发秩序与利益体系。

  • 标签: 资源保护 政府权力 胶东 海参 衰败论
  • 简介:生态主题影赛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冠名,每月从中国生态摄影网《每周拾图》栏目中选出10幅作品,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7名,发表于《旅游纵览》杂志。

  • 标签: 野生动物保护 生态主题 中国 协会 一等奖 旅游
  • 简介:比较方法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特别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以比较方法代替实验作为验证假说的基本方法。由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宏观性、复杂性及学科性质的模糊性,是难以用实验来模拟的。因而,比较方法在地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比较方法 属性 规律性 地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