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右页附图是三座山的全景对比照。左图是吉林省的长白山,右上图是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右下图是山东省无棣县的碣石山。三座山都具有穹隆冢起特立的山态,但是一比较,后两者只是矮子和侏儒。为什么将这三个相距千里的山放在一起比较?因为长白山才最有可能是《山海经·北次三经》中所载的古碣石之山,而后两座山应算是个后起的替代品。为什么这样说呢?
简介:“神咒”在《大灌顶经》中占有重要地位,《大灌顶经》中的前九卷直接以“神咒”命名,着力强调“神咒”的殊胜作用,後世的一些佛教典籍和佛教工具书以此为据判定《大灌顶经》为密教典籍。笔者对《大灌顶经》进行了专题研究,确定其为中国僧人撰写的伪经,在此基础上对经典中的“神咒”有一些新的认识,因而构拟一文,求教于方家。
简介:李经方(1855--1934年),字伯行,号端甫,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同治元年(1862年)过继给李鸿章为嗣。一生跟随李鸿章从事洋务、外交等活动,深得李鸿章喜爱。甲午战争后,因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谈判,并参与签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而遭国人唾骂。他既饱读经书,又习得英文,一生出使多国,深谙当时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清末被外国列强熟知的中国少数外交家之一。
简介:背景与故事在近现代,出土古代典籍不是罕见之事,如殷墟甲骨、敦煌卷子、秦简日书、马王堆汉墓帛书、张家山汉简等皆是。古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发掘,但因偶然机缘而发现前代典籍之事,仍不时有之,较著名者如“孔壁尚书”、《竹书纪年》等。而中国星占学史上最重要、也最奇特的文献《开元占经》,正可侧身此列。
简介:子夏有句名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19·131)这句话的本意是:你做官做得好,有余力、闲暇了,就去读书;你读书读得好,有余力、闲暇了,就去做官。古人对'优'字的理解,是指有余力、有闲暇。孔子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1·6),就是这个意思。现代人望文生义,把'优'字理解为优秀、出众,认为仕途出众的官员要学习、学习优秀的人才要
简介:本文通过对两类校勘记的考察,对整部的撰写体例有所说明,并由此对这部著作的成书过程作了点再思考.
简介:因明学是藏传佛教探求佛学真理和知识的一种方法论。对藏传佛教的修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辩论术与认识论密切结合起来,以“破”与“立”的理论思维来论证教法义理和佛学哲理,在一问一答中,推出正确的见解,以使问答的双方加深义理的理解。这种逻辑论式对玛久拉仲修学广、中、略三品《般若经》和建立其般若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简介: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为清代校勘学集大成之作,是我们阅读《十三经注疏》时需要经常翻检的一部工具书。关于这部大著的成书过程,阮元在《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各经《校勘记》前的序中讲得很明白。比如《春秋公羊传注疏校勘记序》就说:'元旧有校本,今更以何煌所校蜀大字本,宋鄂州官本,及唐石经本,宋元以来各注疏本,属武进监生臧庸胪其同异之字,元为订其是非,成《公羊注疏校勘记》十一卷。'其他各经《校勘记序》最末都有类似的话,只不过臧庸换成了顾广圻、李锐,或者其他人。阮元在《宋本十
简介:《山海经》所载发源于昆仑之丘的南方赤水,是以蜀地的岷江为背景加以表述,往往以西海为参照系,反映的是楚文化的观念。南方赤水名称的生成,是五行说把南方与赤色相配的产物。出自昆仑之丘的黑水、青水、白水,也生成于五行说。西北海外的赤水,处于太阳照射不到的幽暗之地,是旱神所处的空间,生态条件极其恶劣。赤指遮蔽、藏伏,这是西北海外赤水名称的文字学依据,并且与五行说对北方所作的认定相契合。《山海经》对极北地区名物描述所用的赤,均取其遮蔽藏伏之义。《山海经》有关南北赤水所作的描述,有实与虚的差异,但是,都在五行学说掌控之中。
简介:本文依据洛阳景教石幢拓本,制作其《幢记》释文,并就现存残文,对《幢记》撰者、立幢人及其亲族的华化胡裔身份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洛阳景教团的佛教化。同时,通过对相关历史的考察,作者推论《幢记》所云之洛阳“大秦寺”当始建於唐贞观年间。
简介:陈序经对南北文化持有独到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南方文化"实质上就是从南方输入的西方文化,"南方文化"具有进步性,是将来的中国文化.南北文化观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属,而是进一步阐明其东西文化观的重要部分.其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他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而且也体现了他的文化学理论对其思想的重要影响.
简介:以慧皎《高僧传》编撰的材料来源为考察的立足点,由此不断上溯,寻绎《高僧传》在体例上的源自和精神上的指向,可以清理出一条“道安一僧佑一宝唱一慧皎”的演变线索。这条线索的意义在於能够揭示《高僧传》书写范式成立的关键消息:经录是僧传得以孕育成型的“母胎”,从经录到僧传,是佛教经籍背後着译者角色,亦即人的地位,日渐凸显的过程;《高僧传》书写范式的成立正是佛教内部从经典到人、从古到今学术嬗变的必然结果。
简介:梁启超作为清季民初极富代表性的政治家、思想家,始终活跃于政治和舆论的舞台.激剧动荡的社会进程,造成其“流质易变”的特异表现.“欧游”之后,他淡出政治,潜心著述讲学,用生命的最后十年,完成了从政治到学术的自觉转向,实现了外在“转向学术”与内在“学理转向”之间交互影响的双重“蜕变”.他本人带有“学问上兴味”的自我书写,则为我们解读“过渡时代”政治与学术的珍域交织,提供了生动的样本和深刻的启迪.
简介:《布洛陀经诗》不仅是壮族麽教的一部经典代表,更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经诗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既来之于壮族人民的实践又渗透并指导着壮族人民的方方面面,它集中体现在解决以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冤仇上。笔者试图通过对壮族家庭伦理特质和伦理原则的挖掘,突出“家和万事兴”是壮族人民家庭和社会观念中最重要的主题及其现实价值与意义。
简介:《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以下简称《灌顶经》),又称《药师经》《药师琉璃光经》《灌顶经》,一卷。相传为东晋西域沙门帛尸梨蜜多罗所译,主要内容是讲述药师佛功德,该经被视为药师信仰的源头。有关其是否为疑伪经尚存有争论,据伍小劼《〈大灌顶经〉研究———以〈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中心》(2)(以下简称'伍文')研究,早期一些日本学者如小野玄妙、大村西崖、望月信亨、长部和雄、阿纯章及西方学
简介:许经明先生,清同治六年(1867年)九月十九日出生于晋江安海一个贫苦之家,光绪壬辰科秀才,当过塾师,也当过新式学校教员、校长,执教长达50余年。他支持过清末变法图强和辛亥革命,痛恨倭寇侵华,极力鼓励学生和孩子们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和解放事业,是一位爱国爱乡、追求民主,敢于担当,
简介:布洛陀经诗是壮族古老而宏伟的创世史诗,是壮族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征。在地理—民族—文化—经诗的研究范式中,我们发现,地理基础之上的生活方式、经济关系促进壮族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与审美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确定了布洛陀经诗的文献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呈现方式,突显了民族文学对当下文学创作的给养、借鉴意义。
简介:在西藏现有梵文贝叶经写本中,保存有大量因明学方面的珍贵资料,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既有早期因明的经典原著,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后期各种重要注疏,内容涵盖了因明学方方面面的各个领域。这些珍贵的因明资料有一部分流传到海外,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因明学研究的内容,为因明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国内还保留着大量的重要因明写本,我国因明学界应该充分利用我们丰富的文献资料优势,加强对因明梵文写本的整理研究,为因明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简介:从一名台湾普通人家的子弟成长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朱经武的人生是一个奇迹;一所仅有四百多名教职员工的大学,在十六年的时间,一举跻身于国际优秀学府之列,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也是一个奇迹。朱经武这样解释奇迹:宏大的远景,再加上坚定的努力。
简介:2009年初,西藏博物馆又得到了一件珍宝,那是从山南地区泽当镇一户农家征集到的一部珍贵的手抄藏文《八干颂般若波罗密多经》。这部《八千颂》长61厘米,宽8厘米,共365页,完整,成书于18世纪、保存状况良好。配有一对松木经夹板。整书以藏文乌金体即正楷字书写,其中前三页为蓝淀纸金汁书写,两端各彩绘释迦牟尼、般若佛母等六张尊像,而其余均为白纸黑墨,整书字迹工整、流畅而清晰可辨。
《山海经》中的碣石之山即今吉林长白山
神咒与神王--《大灌顶经》中的“神咒”探析
晚清安徽新式学堂创办人李经方办学思想探析
《开元占经》:三百八十年前的“出土文物”
一本难念的经:听孟子讲“学而优则仕”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中的两类校勘记
从玛久拉仲的一二辩经看她的般若思想
《山海经》南、北赤水的差异及其名称的生成
《幢记》若干问题考释——唐代洛阳景教经幢研究之二
东西视野中之南北差异:陈序经南方文化观述论
从经录到僧传:《高僧传》之编纂成书及学术背景考察
“经之运动”与“史之改造”:梁启超的“学术转向”及其自我书写
壮族家庭伦理解析——循《布洛陀经诗》思想之流而展开
俄藏敦煌本《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残卷缀合研究
一位清末秀才的爱国情怀——《许经明文存》的启迪
文化地理学视野中的壮族布洛陀经诗研究
西藏贝叶经中有关因明的梵文写本及其国外的研究情况
神奇背后——访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
一部珍贵的手抄藏文《八干颂般若波罗密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