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满族是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民族,也是进行了卓越文化创造的民族。满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具体是指满族传统文化中能够促进时代发展与进步的积极作用、能够为我们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中国现实社会各种问题提供有益借鉴的部分。我们在发展中国的硬实力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我们在发展中国软实力和巧实力方面仍然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迫切需要借鉴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以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 标签: 满族 传统文化 时代价值
  • 简介:在弓箭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人类制造的石器工具不具备大规模改变生态环境的效能;人类最基本的食物获取方式采集与狩猎也不构成对生态环境的大规模破坏;人类和其他生物一起,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与关丽。尽管在文明程度方面原始社会无法同后来的文明时代相比,但是,同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大规模破坏,人类同大自然的日益疏离相比,原始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生态保护价值,给文明时代人类极其重要的启迪,应该作为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加以珍视。

  • 标签: 生态环境 原始社会 生态伦理
  • 简介:《毛泽东年谱(1949-1976)》在编撰过程中,追求资料性、权威性和学术性的统一,注重系统性、完整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其主要看点是从毛泽东同外宾的谈话、毛泽东的会议讲话和谈话、毛泽东手稿、有关会议记录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提供了大量新材料。将毛泽东年谱与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等其他中央领导人的年谱结合起来进行研读,有着互证互补之用,可以拓展毛泽东研究视野,深化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 标签: 毛泽东 年谱 中共党史
  • 简介: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人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人类活动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广义的生态文化不仅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还必须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本文所探讨的苗族传统生态文化,即属于广义生态文化的范畴。

  • 标签: 生态文化 现代价值 传统 苗族 人与自然 人类活动
  • 简介: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体现了人们希望"壮汉双语教育应该是什么"的主观价值目标和判断。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是:1.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融合;2.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3.促进个体和谐发展,提高其文化适应能力。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互补性和时代性。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主要有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培训多元文化教师,改革教学和评价方式。

  • 标签: 壮汉双语教育 价值取向 实现路经
  • 简介:《谢陈二公墨迹合印》是何振岱影印己藏谢章铤、陈宝琛手迹之书,其中保存了陈宝琛词札、书信数十通。词札可与《听水斋词》刻本互相校雠,反映了词稿原貌,间接反映了其词学取向。书信多为陈氏文集所未收,反映了陈氏寓居天津、塘沽时的生活状态。本书之发现对研究陈氏之生活及创作提供了较为重要的材料。

  • 标签: 《谢陈二公墨迹合印》 陈宝琛 校刊 书札
  • 简介:最近一段时间,各省市区都在讨论所谓“核心价值观”问题,列出了各不相同的各省市区“价值观”的核心词,例如北京总结的“北京精神”(或日“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词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总结的“上海城市精神”核心词是“公正,包容,责任。

  • 标签: 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观 城市精神 核心词 市区 北京
  • 简介:传统砖雕依附于建筑而存在,并赋予建筑丰富的表情。本文从研究临夏砖雕的历史价值入手,总结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前景,以期使临夏砖雕艺术这一古老的技艺得以保护和传承。

  • 标签: 临夏砖雕艺术 建筑艺术 民俗文化
  • 简介:本文针对存世谶纬佚文错杂混乱的问题,以"皇"和"帝"的资料为例,作一大略的揭示,指出存世谶纬文献的两个特征:其一,零散不成系统。有的篇目佚文极少而且散乱,甚至不知所云;其二,形态不很确定,不同的辑佚书互异的情形很普遍。故而,在使用谶纬文献时,我们需要把可信的存世谶纬佚文当作一个整体看待,以之作为汉代历史研究的思想背景。

  • 标签: 谶纬 佚文 文献
  • 简介: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是唯物辩证法思想在社会生活层面的体现和运用。本文立足于“辨证”的认识视野,审视和解构了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文章认为,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辨证统一;“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辨证统一;“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辨证统一;“理想性”和“现实性”的辨证统一;“多元性”和“主导性”的辨证统一。

  • 标签: 唯物辩证法 和谐社会 价值取向
  • 简介: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家中,吴冠中可以说是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是中国从现代到当代跨世纪绘画的典型的画家之一,他一生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与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践行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几十年孜孜以求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他鲜明的个性风格和艺术特色。他用一幅幅经典作品恪守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情实感和创作理念,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标签: 当代价值 吴冠中 艺术人生 油画民族化 文化艺术事业 西方绘画
  • 简介: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志书,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延续的独有载体,对历史上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有较为详实和全面地记载,应当充分重视和全面挖掘志书在抗击自然灾害中的价值。真正发挥志书在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 标签: 志书 自然灾害 价值 传承
  • 简介: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创建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地专级)。它的创建依据《共同纲领》中“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规定,完成了由法令到制度的成功实践;对西藏等地树立了样板,为和平解放西藏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依据大量的档案及文献,对创建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开展了深入研究,反映解放初年中共对四川藏区的相关工作,肯定创建藏族自治区的积极作用,说明该自治区的制度设计、组织构建及人员安排等对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产生的示范作用与深远影响。重要的还有,有关部门从建设西康藏族自治区总结的经验及措施,成为尔后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基本范式,广泛推广,积极实行,影响深远。

  • 标签: 甘孜藏族自治州 民族自治区 西康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价值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旧唐书》传世各本之中,嗣雅堂钞本是一部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早期文本。该本大致抄成於明代中后期,所据底本则源出南宋绍兴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较之明清两代通行刊本,钞本更为忠实地保存了《旧唐书》的原始文本面貌,可与唐宋时期诸多同源文献记载相印证,从而为《旧唐书》的校理提供新的版本依据。

  • 标签: 《旧唐书》 嗣雅堂钞本 文献价值
  • 简介:南京下关天妃宫在历史上称为龙江天妃宫。自从郑和下西洋回国,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感应所致,奏闻于朝,建龙江天妃庙之后,沿江沿海一带,如太仓、长乐、贤良港、泉州、湄州等地,普遍建立天妃庙宇,并遣使致祭。在明代,南京奉祀天妃的庙宇,共有三处,一在下关,一在上新河,一在大胜关,而以下关天妃宫规模最为宏丽,廊下宫内都画满了精美的壁画。

  • 标签: 历史价值 天妃 保护现状 郑和下西洋 下关 龙江
  • 简介:新发现的浙江省龙泉市档案馆藏民国地方法院档案,共17333卷,88万余页,时间自咸丰八年(1858)始,至1949年止,是目前所知民国时期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大的地方司法档案。龙泉司法档案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司法史、社会史、法律社会史三个层面。它为研究中国司法从传统到近代的演变,包括制度、程序、法理、实践等各方面的过渡和衔接,以及法律与社会变迁之关系,近代浙南地方经济民生、政治军事、宗族组织、婚姻形态、社会问题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 标签: 龙泉 诉讼档案 民国 地方法院 社会变迁
  • 简介:俞本《纪事录》从一个粗具史学意识的老兵的视角,记录了其亲历的明朝建国与开拓河州的军事历程,及其亲见亲闻的元末明初许多富有细节的重要事迹。此书自清初失传,至现代被重新发现,学界对其可靠程度尚存疑问。本文在陈学霖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成书的确切年代和文本的形成流传过程,进一步考察此书作者“亲历其事”与“不为贤者讳”的可贵之处及其局限性,判断此书独特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本文的结论是:(1)《纪事录》很可能系初刻,且忠实於原文。存世者为海内孤本,但刊刻粗率,错讹甚多,校勘非常困难。(2)作者用心搜集史料,详细记录其亲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但学养有限,文辞鄙陋,晚年着述回忆错乱,导致原始材料编排错讹百出。(3)《纪事录》所记之事皆可考可证,绝非杜撰,作者直抒己见,全不顾及为尊者讳,但仅凭一己之好恶,难免记事偏颇,甚至是非颠倒。总之,《纪事录》是元末明初一位社会下层的亲历者以无所顾忌的理念写成的回忆录类野史,它提供的独特而细致的史料非常珍贵,可是只有经过相关史料的检验对照,并分析作者存真或致误的可能性之後,方可徵信。

  • 标签: 《纪事录》 元末 明初 《明兴野记》
  • 简介:释赞宁《宋高僧传》承继梁代释慧皎《高僧传》、唐代释道宣《续高僧传》而作,是记载唐初至北宋初三百多年间佛教僧人精英的总传。要了解佛教在中国的生存发展情况离不开佛教史籍,同时佛教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宋传》成为研究唐代至宋初中国佛教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历史学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 标签: 《宋高僧传》 史料价值
  • 简介:唐代以前,内地对广袤的西南地区地理了解甚少,且在地域观念上充满陌生、神秘甚至恐怖感。唐宋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经略的加强与西部地理之学的兴盛,文人学者对西南地理风物的考察记述明显增多,出现了《蛮书》、《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入蜀记》,《吴船录》、《成都志》、《益部方物略记》等一大批地志名著。这批地志文献不仅在唐宋地理学史上有重要价值,更重要的是多角度对西南地区的物候生态、奇木珍果,金属矿藏、温泉盐井、奇禽异兽、瘿病瘴疫及其农田水利、民族风情等记载,为后世丰富对西南地区地情特色认识,了解与开发西南自然资源与人文地理资源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唐宋西南地志之学的兴盛,不仅标示着唐宋时期西南地区方志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表明内地对西部地区自然地理的认知较之前代有了长足的发展。

  • 标签: 唐宋时期 西南地志 西部地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