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约书亚·奥本海默是近年刚崭露头角的纪录片导演,但是他的两部纪录电影《杀戮演绎》和《沉默之像》都在国际影坛引起了相当的震动。这两部纪录片都聚焦于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印尼反共大屠杀事件。除了题材极其震撼,创作理念和艺术手法也体现出当今纪录片创作前沿领域的很多特点,本文将从种族灭绝和大屠杀题材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发展走向入手,分析奥本海默如何把对历史的反思同对现实的观照相结合,如何把握大屠杀题材拍摄中的伦理原则,如何将超现实主义的实验性探索融入到纪录片创作,从而向纪实和虚构之间的界限进行挑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展现奥本海默的作品特点及其对于今后纪录片创作疆域将产生的影响。
简介:林兆华是北京人艺著名的"大导",从《绝对信号》开始,林兆华坚持先锋戏剧实验,为中国话剧舞台开拓了一条中西合璧,传统和现代交织的道路。林兆华擅长排演著名剧作,我们也注意到了他1990年导演的《哈姆雷特1990》和2007年导演的《大将军寇流兰》这两部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品。改编莎剧永远是戏剧导演的终极梦想和终极难题。几百年来,莎士比亚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无数剧团排演,如何结合本国的戏剧特性,观众的欣赏习惯,将本国的,当代的价值观念与莎士比亚作品中蕴含的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普遍价值结合起来。是所有排演莎士比亚作品的剧团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简介:作为西方人,我们总倾向于在传统逻辑的话语范围内描画各种不同的刺激因素,去迎合那种在自身经验中大量存在的,最终可浓缩为单一的或聚合的整体的,由无休止的事件、人物和影像构成的概念.在(2001)这部从首映之日起就令观众困惑不已的影片中,戴维·林奇成功地将连贯性逆转,通过服从于非逻辑的时空、心理和语言条件的"意义"(直觉的和情感的感知)营造出影片人物和超现实主义世界的传统"意义"(逻辑).尽管批评家就能否从中推导出逻辑的意义这一问题存有分歧,但意见对立的双方,在认真研究和反复观看影片时,不是无意忽略就是有意掩饰了林奇对未知领域以及对于语言结构的不信任所表现出的美学兴趣.这方面的缺失,使林奇及其影片损失巨大,事实是否如此尚可争辩.在观看时,考虑到林奇对于意义话语的美学原则是很重要的,这会为他如何将传统逻辑话语服从于非逻辑话语的过程提供一个缜密的解读.本文要仔细研究的是丽塔(劳拉·埃琳娜·哈林饰)这个人物以及作为延迟范例的寂静俱乐部场景.这些范例能使我们看到,只要领会了林奇的美学标准,就可以更充分地评价和理解中的超现实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关于"真实",是通过未知的一切--直觉和情感"话语"的流动和有节奏的推进--被"感知"(感觉和知道)的.这些可以被理解为矛盾或无意义,理解为象征语言的缺席--概念界线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