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回溯中国古代素有“无舞不授器”的风尚,也就是说舞蹈时要有舞具相伴,在东方人看来一切道具,都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不是无关宏旨、装饰点缀之物,这与西方舞蹈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剑舞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钧沉、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显著特征。我们走民族化的道路、保持民族自身的特色,就要利用革新传统的艺术样式,赋予新的生命,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把中国古典舞剑舞作为身韵的继续与深化,通过挖掘整理可以进一步强化身韵徒手的训练成果,并达到“以身带器、以器练身”的教学目的。剑舞的开发是继身韵诞生之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学科又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国芭蕾舞剧创作开始在"民族化"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成为中国民族芭蕾的早期硕果;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也在向"现代化"的时代新方向靠拢,产生了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芭蕾舞剧艺术。在民族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跨艺术"表达手法也成功植入了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当中,成熟的文学经典、音乐作品成为前期"芭蕾舞民族化"的借鉴对象,芭蕾对文学和音乐作品的交融借鉴要适用舞台艺术性和实际操作性的改编原则。随着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的蓬勃生长,芭蕾艺术和电影艺术、文学艺术开始互为包装地进入大众视线,随着"艺术商品进市场"的风潮涌动,"跨艺术"表达的芭蕾舞剧创作,作为当代中国芭蕾"民族化"道路的手段之一,其现代性趣味也是令人津津乐道并值得予以探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