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选择曲目工作,是演唱艺术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为一名演唱者在演唱中除了具有好的嗓音、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技巧、驾驭舞台的能力等,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演唱曲目以体现歌唱者的音色、音区、技巧掌握和性格特点等。也是十分重要的。从为数浩繁的曲目中进行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曲目,这一工作的本身首先就反映出歌者、声乐教学者的艺术水准和歌唱理念。独唱曲目的选择更是如此。它涉及歌唱者对歌唱艺术的理解和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包括作品风格、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语言色彩、声部分类及演唱技巧等诸多因素。
简介:20世纪初,中国传统音乐格局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民间与城市、流行与经典等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其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20世纪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转型时期。随着对音乐传统内容的审视、音乐传统历史的梳理、传统音乐的分类及民间素材的研究与创作、音乐作品形态的分析的历史过程,传统音乐研究开始向纵横方向扩展。
简介:海南黎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我国南海区域具有鲜明"陆缘海"特征的文化写照,也是海南本土音乐与我国南海周边诸岛国民间音乐相互包容、互相渗透的一种文化缩影。2014海南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通过"非遗"保护、教育传承及南海文化三个方面的理论阐释和设计论证,不仅将相关民间音乐流布和演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和研讨,而且通过其地域特色鲜明的"本土音乐"与我国南海周边岛国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的渊源联系的探索,提出了构建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泛区域化"南海文化圈"的学术概念。
简介:该文将“音乐人文叙辞今典”作为整个诗学策略的关键核心,进而,驱动音乐学学科建设。作为系列始端,以“诗/史”关系起兴,并对20世纪中国新音乐文化及其人相应的诗学历程进行叙事,以至提出“通过叙辞诠释历史”。作为后续个案,对中国古典音乐文献《乐记》所示八个叙辞,给出相应范畴,并辅别种文献集录。
简介:<正>欧美著作的评介与苏俄体系的影响(1949—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本民族专业音乐教育的理论体系远未形成,于是,评介国外技术理论是学科建设的主渠道。这一时期,不少欧美音乐家的作曲技术理论著作被评介到中国。如保罗·兴德米特《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罗忠镕译),瓦尔特·辟斯顿《和声学》(丰陈宝译),乔治·韦治《键盘和声学》(汪培元、杨民望译),柏顿绍《和声与对位》(陆华柏译),勃克
简介:本文就由于琵琶演奏专业教学与非专业教学的差别而出现的不同教学理念、教学形态,剖析非专业教学的弊端及其成因,并探讨如何以专业教学的科研成果为依托,促进非专业教学师资队伍的专业化,从而为琵琶演奏专业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人材并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琵琶教学水平。
简介:由我院承担的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重大项目《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之西安鼓乐研究》,经教育部组织的专家严格评审和面向社会公示,
简介:音乐教育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事业的命脉。30年代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发展最有成效的阶段。萧友梅说过:“西洋音乐的进步全凭讲究音乐教育。”他担任同立音专校长后,音乐教育生涯达到人生巅峰时期,短短几年将学校建设成远东第一流高等音乐学府,开拓了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模式的道路。
简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刚刚进入认知阶段的小学生。因此,小学教育阶段最注重的是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任何一位音乐教师都必须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下功夫。那么如何利用课堂上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来带给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兴趣呢?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展开讨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简介:外来术语的译名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词语代码转换问题,也就是从某种语言符号置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使之成为被移人语言中可被同等意义理解的新符号。尽管这个符号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在理解和解读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偏差”,但这些“偏差”只要不是文化或政治的原冈,最终还是会消失和被校正的。
简介:以河池学院为例,通过对构建"钢琴即兴伴奏"与"和声学"综合性学科体系的初步设想与实践的研究,以点带面,从教材的编撰、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入手,提出改革思路及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钢琴即兴伴奏技能以及和声学理论的全面掌握,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音乐人才。
简介:二、1980年代至今——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的深化与拓展直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西方1980年之前的音乐分析成果才逐渐地被引入。然而,当中国还没来得及消化这些成果之前,MGDMM1980年版本特"音乐分析"词条的推出,实际上又成为了推进西方音乐分析方面研究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并掀起了西方音乐分析研究的新一波高潮。
简介:“跨世纪议程”的对策与方略──关于音乐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编者按:这份调查报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调查报告撰写组撰写,韩钟恩、崔宪执笔,乔建中审定。制定未来音乐学研究对策与方略,显然是一项事关中国音乐学学科建设的"跨世纪议程"。中国艺...
简介:“数码钢琴”作为数字科技时代诞生的一种新兴乐器,以独特的特性,丰富并不断完善以钢琴、手风琴、管风琴、双排键等集群的键盘乐器学科,对解决由于近年高等艺术院校扩招所造成的师资缺乏等教学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当前一线教学存在着专业教材的奇缺的问题。因此,构建数码钢琴教学的基石,务必从教材突破,应展开其教材的编选工作。武汉音乐学院钢琴基础教研室从数码钢琴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等,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简介:“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于1999年立项,2001年12月完成,2003年12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以《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为名正式出版,被学界评价“21世纪开创性的著作”①。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简介:2015年1月,在四川音乐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历经两年多的精心筹备和艰苦努力,根据四川省社科联和四川省教育厅联合发布的关于授予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的决定(川社发[2014]31号),四川音乐学院申报的“西南音乐研究中心”获批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2015年1月16日,学院院长林戈尔教授、科研处长雍敦全教授出席授牌仪式。
简介: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国立音乐院一国立音专的院刊和校刊终于得以结集完整出版。这是上海音乐学院对民国时期音乐文献保护、开发和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音·国立音乐院一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院校刊集》的“解密”能为中国近代音乐史和上海音乐学院院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带来便利和帮助。
简介:文章以1980-2007年间武汉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学科历任教师和1987年以来历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论文与专著为对象,对其学科发展概况作了大致的回顾,并对其研究特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作者认为,该学科历史悠久,成果丰厚,并在国内外音乐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武汉音乐学院和中国民族音乐学界一支重要的学术力量。
简介:2005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第七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之后举行的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大会上,与会会员通过总结学会工作、修改学会章程、改选学会机构、制定学会规划,圆满完成任务。3年过去了,无论在学会工作方面还是在学科建设方面,又有新的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
论教学科研与实践操作的互动性——我在教育科研中日趋成熟
因材施教、因声择曲——声乐独唱曲目选择的科学研究
学科架构、规划和愿景——音乐人类学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弘扬传统音乐 践行学科理论——2014海口·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述评
通过诗学策略,驱动音乐学学科建设:音乐人文叙辞今典,并以此设栏
从借鉴吸收到融汇化合——中国(大陆)当代作曲技术理论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上)
琵琶演奏专业教学对非专业教学的指导作用——琵琶演奏专业教学科研系列之一
我院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
西洋音乐的进步全凭讲究音乐教育——萧友梅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培养小学音乐兴趣
称民族音乐学,还是音乐人类学——论学科认识中的译名问题及其“解决”与选择
构建“钢琴即兴伴奏”与“和声学”综合性学科体系的初步设想与实践——以河池学院为例
西方音乐分析学科的历史发展与当代走向(下)——兼及对中国音乐分析发展的反思
“跨世纪议程”的对策与方略──关于音乐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
论数码钢琴教学的学科建设——兼述武汉音乐学院钢琴基础教研室的教学实践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国家社科基金音乐学项目选介——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
“西南音乐研究中心”获批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音·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院校刊集》的历史沿革及其意义
新时期以来武汉音乐学院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关于学科发展的回顾与研究特色的思考
2005~2008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与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