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钢琴作品自1949年来,在创作上、数量上和水平上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促使了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钢琴作品不断涌现。其中根据中国传统民间曲调或古曲改编的钢琴作品,不仅在文化上体现了中国之美,而且在演奏艺术和视听艺术中让更多的人通过钢琴这一载体,领略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之美。这些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优秀钢琴曲目,影响着我国钢琴艺术事业的脚步,也影响着现代钢琴作品的创作和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影响着中国文化之美在钢琴艺术领域中的传承、发扬。本文站在文化视野的角度下,分别从文化中的音乐内涵、音乐形象、音乐意境几个部分,对中国古典钢琴作品的审美特征进行探讨。旨在激发人们对中国古典音乐审美热情,唤起心灵深处尘封的古典情愫,让更多的人去通过中国古典钢琴作品这个通道去开启祖国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化,并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之美、精神之美、文化之美完整的、潜移默化的传承下去,这正是中国古典钢琴作品的作用、魅力与艺术价值所在。
简介:中国古典音乐哲学所谓"发于声音"、"形于动静"的言说所蕴涵的,乃是一种"赖有我以凝道"之中国古典特色的实践人本主义哲学.人类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即运象成行的音乐艺术行为实践,既是得道的途径,又是行道的手段.就音乐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内在关系而言,音乐之符号的意义,与其用法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所谓"乐体",正是有关"乐用"即音乐之用法的范畴.音乐所谓乐体,乃是人类历史途程中各种不同社会生活行运样态的基型.正因为人类不仅能够接收可听声,而且可以主动"自发"可听声,所以听觉的音乐艺术与视觉的造型艺术比较而言,更具有主观的意味.任何可听声,都可以引起人们以自己的歌喉自发同类可听声时的同样主观体验.人类对音乐之所以会产生强烈感受的秘密,正在于每一个音符都引起了某种对应的内在生理和心理的呼应.
简介:<正>《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编辑小组于去年十二月根据中国音协音乐史核心小组拟定的提纲,编写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要》(1840—1949)年的写作提纲第二次修订稿。十二月三十一日曾提请音协理事会讨论了这分提纲。一月下旬编辑小组广泛进行了采访调查、收集资料的工作。许多访问工作是和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现代音乐史编辑小组派京采访的同志共同进行的。他们曾访问了领导过左翼文艺活动的夏衍同志和领导或参加过左翼音乐活动的七位音乐家。并且访问了几位老音乐教师和戏剧家。他们还访问了革命老妈妈,《我的一家》的作者陶承同志及省港大罢工的参加者刘达潮同志。搜集到欧阳立安创作的两首歌曲和一首民歌填词,以及《沙基惨案》,《夜吊沙基烈士》粤语唱词两篇。编辑小组又从西北军老战士那里搜集了七首带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