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与《剧本》月刊的交情,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的戏曲界已经走出文革炼狱,正品尝着一场繁华相竞的春梦.余悸荡尽的编剧们与他们的演出团体,纷纷把新作呈现于京华,赢得"鸡林声价",亦为沉寂多年的中国剧坛,留下许多佳作.这一切,与一个《剧本》月刊的存在,与其编辑部全体同仁的慧眼、匠心、劳力,可谓息息相关.……
简介:李四去世两年还没投胎,一直在地府排队。这日,他遇到了刚来地府的同村张三的魂儿。张三见了李四就说:'你这两年是白搭了,还不如我,美美地在人间享了两年清福。'李四一听就笑了:'你儿子儿媳对你非打即骂,还享两年福?遭了两年罪吧。'张三哼了一声:'那都是老皇历了,这两年,儿子儿媳对我那不是一般的好,我过得神仙似的。现在我死了,我儿子儿媳悲痛欲绝。'李四非常奇怪,张三的儿子儿媳不孝,怎么会悲痛欲绝呢?他决
简介:庭内有棵花。之所以称为一棵花,是因为那是棵高大的槐树,高高大大地立在蓝天下,清清爽爽地撑开一片天地来。清晨的雾太浓,花便一嘟噜一嘟噜地拥着、挤着。花气太浓,浓成馥郁的白,又一丝丝、一缕缕浸润在澄澈的风中,松疏有致地垂落下来,叮叮当当地摇成阳光中薄的风铃。
简介:村西有两棵树,树很高,很大,是两棵梨树.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树上开满了雪白的梨花,煞是好看;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个大皮薄的雪梨,很是馋人.树是怎么长成的,谁也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也没有人说得清,只是好像不经意间就长出了那两棵树.树长在公家的田地里,树自然是公家的.梨树刚结出果实,孩子们便三五成群地偷偷爬到树上,摘下青青的梨来,美美地啃上一口,生出了满嘴的苦涩,就互相抛打,引来一片欢笑.有大人看见,使劲吆喝几声,孩子们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向村里跑去,洒下一路欢声笑语.
简介:我与胡正老师的两次情缘那是2009年8月桂花飘香的一个日子,我在太原出差期间,就想着要到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省作家协会大院拜访号称山药蛋派'西李马胡孙'五老战友中仅存的一位老作家胡正老师.那时我还根本不认识胡正老师,只是从过去拜读老师的作品和观看电影《汾水长流》中对老师有所了解,知道老师1924年出生,祖籍灵石县,1938年9月仅有14岁的他就参加了革命,先后在晋西南牺盟会吕梁剧社、延安鲁艺部队艺术干训班、120师政治部战斗剧社、晋西北文联《晋绥日报》等单位工作,期间他参加武装工作队,是一位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严酷的战斗洗礼的老作家.
简介: 我上午诊治的病人当中有两个是患乳腺癌的,一个是城里的女人,一个是乡下的女人.我奇怪,她们的家属怎么都没来?城里的女人似乎很自豪地说,她老公正在单位开会,走不开;乡下的女人红着脸,低眉顺眼地说,男人正在家里收庄稼,她没让他跟来.……
简介:十六岁生日那天,忽然觉得落寞;姐姐说那是必经,十六、十七岁的孩子总是喜欢无事多愁善感。而我欣然于这种说法,于是我拿一支笔写道:十六岁是什么?好像有人说十六岁是花季。而似乎现在的十六岁多了一份老练,少了一份青涩。我有时候觉得我们像童年,可却又不那么天真、幼稚;觉得我们像青年,可好像也没像青年们那么成熟。十六岁好像是座连接童年和青年的桥吧。爱感悟,却感悟不到什么;爱幻想,却也懂得这不那么现实;喜欢耿耿于怀于某件事,突然间又仿佛完全忘却。我说,我们曾经纠结于心,其实都过去了。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我很希望我自己往后都是一片空白,我真的很希望,可是不可能;那就沾染好了,那或许是一笔灰色的失败,也很有可能是一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