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从经验与理论两个方面,论证"来着"为"语气词",在语义上选择"近过去"或相似的特征,在范畴上选择CP(相当于句子).通俗地说,"来着"的所谓"近过去"义是由它范畴选择的CP所负载的而非它本身所固有的.这样处理的解释力会更强,同时这样的处理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的功能范畴的研究上.
简介:<正>筛网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到,它的用途有筛分、过滤、隔离、电磁屏蔽等。也有利用金属网的散热作用,装在易燃、易爆气体的通道上,借以阻止明火引燃、引爆后方气体,如装在矿灯上的防火罩和油罐、气体管道上防火器内的防火网等。筛网孔眼的大小叫“网目”,简称“目”,它是指每单位长度(不是单位面积)内的孔数。也有的是指网
简介:<正>有些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古诗文,忽然在某地方冒出一个或几个“我”字,或者整篇都是第三人称的叙述,开头或结尾都突兀地插入一个“我”字,使人甚感困惑不解。应该怎样解释这些“我”字呢?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代为自称”,即作者代叙述对象自称(廖柏昂《古诗文“代为自称”表达方式述略》,见本刊一九九二第三期)。但是这一说法是不符合这种语言现象的实际的。因为据研究,
简介:
简介:近来,世界各地高校中“媒介研究”、“新媒介研究”、“比较媒介研究”如火如荼。他们笃信,新技术影响着特定类型信息的创造、保存、传输,而新技术的采用则意味着一场重大变革,对生活的许多方面潜移默化:经济、社会关系、政治体制、知识与学术、艺术与娱乐,并通过这些领域影响着所谓“身份”、“自我意识”、“主体性”等更加难以捉摸的经验。技术进展,
简介:<正>在美国,1639年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出版的《1639年新英格兰年鉴》(AnAlmanackforNewEnglandfortheyear1639)是最早的一部印刷而成的年鉴。年鉴随着殖民地的扩展逐年增加。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兄弟詹姆斯1728年开始编撰《罗得岛年鉴》(RhodeIsland)。最著名的要数马萨诸塞州的物理学家和旅店老板N·艾姆斯(NathanielAmes)和他的儿子所编的年鉴,从1725年起发行一直持续到1775年。他们的年鉴中增添了欧洲的
简介:来自疑问代词的“什么”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否定手段,它用在谓语动词或者形容词之后表示否定,也可以用在名词或者引语之前表示否定。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这种否定方式的系统调查分析。文章主要考察否定标记“什么”的使用情况,确立它的语法意义和使用条件,并探讨它的历史成因。文章认为“什么”的核心功能是对已经实现的状况的否定,与现代汉语其他否定标记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分工。
简介:要扩大新闻的信息量,必须对新闻作品进行信息分析。我们在分析新闻作品信息量的时候.不能忽视其中很重要的一种信息,就是其中的潜在信息。
简介:<正>字的通假义通假是古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音近意义无关的字的通用。它是汉字特有的一种现象。字典编纂工作中常会遇到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不同辞典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分歧比较大。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一致。一、古代文献里经常发现通假现象。越古的文献这种现象越多。从近些年出土的竹简帛书和同书的传世刻本相比较可以证明这点。比方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抄本和今本《老子》比较,帛书使用的通假字比传世刻本多出了10倍①。
简介:“身毒”是我国古代对今印度国的音译,可以看作一个联绵词,它本身只有记音的作用。“身毒”始见于汉代。《史记·西南夷列传》:“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简介:<正>俗语也叫俗话,是一种广泛流传的结构相对的通俗而简炼的语句。它具有群众性,口语性、通俗性等特点,类型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常用的成语等。俗语之所以生动活泼、深受欢迎,除了自身的特点外,还因为俗语往往采用双关、比喻、对偶、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俗语有很多对偶句,笔者曾经对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俗语
简介:(一)比喻在语言表达中的地位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符号与语言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在一个社会群体里,语言始终是为确定的实践目的服务的一种工具,正确地运用语言并不断地加以改进和锤炼,具有头等重要性。
简介:“得”读作[ta?^→43],苏州话的“得”用法上跟北京话“得”大同小异。所以,其本字的资格是不用怀疑的。我们把“得”分为两个:“得1”和“得2”。二者的差别有三条:
简介:<正>对稿件进行整理、加工,是编辑人员的重要职责。要履行好这一职责,不懂得修辞,尤其是话语修辞是不行的。所谓话语,就是语义上有联系、有完整话题、结构上相衔接的一连串语句。话语修辞是研究话语修辞的规律的。传统修辞学,从语音、词汇、语法的角度来研究修辞手段及其表达效果;但这些效果,只有在话语中才能显示出来。作为编辑人员,必须立足于话语,掌握好由句子构成的超句统一体的规律。
简介:《辞海》(1979年合订本)“扶桑”一词的解释,共有三项。其中第三义项为“我们对日本的旧称”。1980年2月25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发表闻一同志《关于“扶桑”》一文后,一年多来,不少读者来信对于“扶桑”究竟指日本还是墨西哥?提出一些问题和看法。这里发表两种不同意见的文章,供有关词典在修订时参考。关于“扶桑”问题,我们不准备讨论。
"来着"的词汇特征
“网目”的准确解释
“我”的特殊用法
拥抱金色的秋天
《故事的变身》导言
早期的美国年鉴
“什么”的否定功用
新闻的潜信息
我的梦想之旅
字的通假义
王蒙的反讽
“身毒”的读音
俗语中的对偶
谐音双关的演变
错题试卷的诞生
比喻的形式描述
善解烦恼的曾国藩
苏州方言的“得”
谈话语的连贯
关于“扶桑”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