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增删词语是词典编纂者在修订辞书时必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通过《现汉》不同版本增删、修改词语的实例来分析《现汉》增补新义新用的主要方法,并指出《现汉》吸收新义新用存在的问题。
简介:作者:杨义书名:中国叙事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ISBN:9787010075587DOI:10.13760/b.cnki.sam.201601019五四以来,随着西方文学理论的不断传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穷尽一生投身于西方文艺理论研究。
简介:<正>在众多语言学著作中,又增添了一本有创新意义的新著,这就是由邢福义教授主编、武汉地区一批中青年语言学者执笔的语言学著作:《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我们认为这是一本有价值的著作,希望对语言学、文化学以及符号学有兴趣的读者认真读一读。什么是文化语言学?该书作者给予的定义是:“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相互之间关系的科学。……是语言学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文化语言学》第1页)作者一开始就提出:
简介: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敢”除了表示动力情态“没勇气”以外,还可以表示道义情态“不许可”。表示道义情态的“不敢”具有“低正式度”的语体特征;只能用来提出道义要求,无法用来陈述道义的存在。主语的人称、认识情态和时间是分化“不敢”的动力情态意义和道义情态意义的重要手段。综合分析古代文献以及汉语方言和其他语言的材料,表示道义情态的“敢”义词在句法分布上遵循“否定〉疑问〉肯定”这一序列,表现出蕴含共性。
简介:《左传·成公十年》有“攻之不可,达之不及”一句,杜预把“达”解释为“针”。后世大型训诂资料集未予收录,字典辞书不设这一义项。通过系统梳理达的古文字字形,参考达的直接引中义,证明达确实有“针”义,而且是它的本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新义新用的处理
衔华佩实,自成一家:评杨义《中国叙事学》
文化语言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评邢福义教授主编的《文化语言学》
论现代汉语中表示道义情态的“不敢”?--兼论表示道义情态的“敢”义词句法分布的蕴含共性
“达”字“针”义的文字学解释——从一个实例看古文字字形对于词义训诂研究的特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