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人们还没有真正弄清什么是素质教育的时候,素质教育就已经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中小学全面铺开。时至今日,素质教育改革已推进十余年。教育教学的工作者,研究者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品尝了推进素质教育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素质教育更是“一纸空文”,学校无奈,家长不满,学生“荒芜”。在农村地区掀起了又一场轰轰烈烈的“进城热”、“择校热”,于是乎,城市学校、重点学校生满为患,而农村学校、非重点学校却“江河日下”,可谓对比鲜明。笔者扎根农村教育已十余年,对此种现象颇为忧虑、困惑,教学之余思来想去,偶有感悟。
简介: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形式上的公平,指责其公平的虚假本质,揭露资本主义实质不公平,构设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实现的事实上的公平,即在起点、机会、程序和结果都展现平等与公平。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推行马克思公平观过程中却呈现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反差,尤其在收入分配等方面出现不良反应。这并不能否认马克思公平观的实践指导价值,也不能否认中国在实现事实上的公平的努力,也不代表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相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殊时期我们更应坚持和注重马克思公平观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引,坚持公有制经济体制、资源分配方式以及宏观调控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弥补初级阶段之不足,向事实上的公平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