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科学教育越来越专业化,这在我国也是一个发展的趋势.这种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科学知识的倾向将影响到所培养出来的一代人的知识、技能结构以及基本素质.在这样的目标下培养出来的,即使是很杰出的人才,也很可能大多数只是某个狭窄领域的专家而对其他领域几乎一点也不通.时代和社会并不要求人人成为科学家,但要求人人都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对急速发展变化着的时代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简介:夏目漱石的文作创作,以小说的成就最高。在他的小说中,表现了日本明治时代普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多蹇命运;蕴含着内涵丰富的道德意识,冷峻的自我剖析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本文拟通过对他各个时期主要作品的分析,探寻其创作发展过程中主题的转换轨迹,以及随之而出现的创作风格的变化,并对漱石文学别具一格的特色和艺术成就作简要的评述。
简介: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代表的、以生命超越为特征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这种美学思想不仅对古代文人士大夫影响巨大,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当代作家葛水平的创作思想。葛水平的文学创作中,对待生、死的基本观点以及对死的超越的方式都体现了她对儒家生命美学的继承。此外,其作品对21世纪中国的社会现实的真实的记录和作品的主题--生存,则鲜明地表现了她对儒家生命美学的发展。
简介:陈若曦小说创作吸收、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其作品,特别是早期作品有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到处渗透着象征、暗示手法,神秘主义及超现实的时空交错手法,反讽手法以及意识流手法。对陈若曦小说创作中使用的现代派艺术手法进行了探析
简介:张秀亚常以回忆之网去打捞失落在人生经历渊泽中的忧郁情感,以审美意象点燃感情的火焰,善于解读大自然,散文语言新颖独创,显示出典雅婉约的艺术风格。
简介:结合“以意为主”的诗学观在中国诗学中的流变,以及“意”在李奎报诗歌本质论中的特定内涵,来分析、研究李奎报对中国诗歌创作中“重意”这一审美趋向的两种理论批评倾向。其一,李奎报关照到中国诗歌创作中“意”的思想性,即重视诗歌的社会实践作用;其二,李奎报审视中国诗歌创作中的对“意”的表达的艺术性,即由对中国诗歌的思想内容的揭示,转向对中国诗歌的审美式批评。
简介:英国当代剧作家马丁·昆普在其代表作《安·非她命》中大量地运用拼贴、互文性及突出读者在戏剧创作中的主体性等后现代创作技巧,生动形象地构筑了一个中心模糊化、情节碎片化的'荒诞'世界,并通过其间所折射出的人际淡漠、暴力伤害、大屠杀、种族歧视和女性身份建构危机等尖锐的现实问题,引导读者对当前社会弊端及个人生存困境有所反思与行动。
简介:乔叶的文学创作三管齐下,散文、小说和非虚构写作平分秋色。乔叶的作品对人性黑洞的深入挖掘和微妙掌控,对世相百态的深入洞察,呈现出生活的真谛,可以说是乔叶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也是其作品独特风格之所在。
简介:王越是明代的台阁重臣,其创作虽一定程度上受到台阁诗论与创作的影响,但他强调“浩然之气”,追求道与古人相合,并随着个人生活环境由台阁转入边塞,其诗歌创作也明显具有了向儒雅文学复归的特征。
简介:现存规模最大的西夏寺院建筑、闻名北方的佛教圣地——张掖大佛寺大佛殿内,绘有一幅国内罕见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连环画.关于这幅壁画的创作年代目前还无定论.本文尝试从取经连环画与小说《西游记》的情节比照和宗教内容的衍变中,对壁画的创作时间作些推证,以期从另一角度给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一些新的启示和参考.
简介:在马修·阿诺德(1822-1888)写的这篇《多佛海滩》中,作者利用对海巧妙的比喻以及感情上的投射描写出当时英国社会的混乱和人们渐渐缺失的真诚信仰。通过大海不同场景意象的使用,结合象征手法深刻揭示特定时代英国社会人们的精神濒临崩溃现象,将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指出人们又回到从前那个没有信仰的年代,彼此没有真爱,只有恐惧,争斗,内心极其矛盾的一面。在诗的末尾,即使世间已经如此冷漠无情,作者仍然向往能和爱人坚定信心、真心相爱,在这个混浊的世界里坚守一丝和平的信念。
简介:中国古代有借闺音以抒情、言志的“男子作闺音”现象,沈从文在湘西小说创作中也深谙此道。在城市遭遇的自卑苦闷让沈从文梦回湘西;而阿尼玛原型影响下的女性崇拜心理让沈从文更多寄梦于女性形象。湘西女性形象的塑造让沈从文在城乡对照中完成了对湘西世界的造神运动,从而实现了对自卑的超越。因此他笔下的湘西小说具备了“男子作闺音”的基本特征,其中的一些重要女性形象,被赋予了作者自身最重要的人生追求与审美理想,同时,也充当了沈从文情感情绪的隐蔽代言人,要想读懂真实的沈从文,需要我们揭开其女性形象创作背后的神秘面纱。
简介: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有人认为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是基本功好,但创作能力差.这对我们这些做美术教师的来讲是不能不引起深思的。其实学生就是教师的作品,是美术界与教育界的希望,而教师则是学生的向导、是桥梁、是基石,是通向艺术殿堂的阶梯。既然责任重大,对待教学就应该象是对待我们自己的每幅作品一样,多开动脑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简介:象征是黄咏梅小说修辞的整体构思方式。黄咏梅的小说在现实层面上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在超现实层面上,传达了对人生、对命运的悲悯情怀。这种悲悯,是从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叙述、环境描写以及人物刻画中升华出来的,高度意象化的思维方式,成就了黄咏梅小说修辞特有的诗意象征。
简介:著名画家陶元庆20年代曾在台州中学任教,成绩斐然。在此期间,他为鲁迅画了一幅著名的肖像,并应鲁迅之邀,创作了大量的书籍封面画,和鲁迅结下深厚的友谊。
简介:欧洲是世界近代科学的主要发源地,也是科学普及活动的发祥地。此前,我作为教育部公派出国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德国宇航中心学习和交流。在德国,人们并不会将博士研究生归为Student(学生),而是将我们视为Employee(雇员)。因此,我有了与宇航中心员工一样的权利和义务,这其中就有为德国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义务。
简介:社会科学普及与科学技术普及由于在普及环境、特色、社会认同、推进对策等方面有所不同,所以需要作对比研究。我们首先强调“勇”——克服重视科学技术普及,鄙视社会科学普及的倾向;再次强调“智”——创新社会科学普及与科学技术普及的途径;最后强调“功”——建立社会科学普及与科学技术普及的功勋。
简介:现代派小说《喧哗与骚动》作为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通过纷繁的意象体现了小说之美。小说的叙事结构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作家的创作技巧。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表现手法兼容并包、对已有技法取长补短、大量使用象征隐喻的技法、借鉴现代主义漫画的手法,对小说的创作技巧进行解读。
简介:从陈丹燕的近期作品入手,分析了她的创作特点和风格
简介:把握作品的相应背景,便意味着进入了开放的审美体系,许地山的受佛家思想影响,以及个人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的个人背景,构成了他“问题小说”的特殊品格。
STS和科学教育
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夏目漱石及其创作
从儒家生命美学看葛水平的文学创作
论陈若曦小说创作的现代派艺术
凄清妍婉 典雅动人──张秀亚散文创作论
李奎报对中国诗歌创作的“主意”论
论《安·非她命》中的后现代创作技巧
乔叶文学创作的三维艺术特色
崇雅复古——明代诗人王越的创作趣尚
张掖大佛寺取经壁画的创作时间推证
大海的诗意——意象在《多佛海滩》创作中的运用
“男子作闺音”——论沈从文湘西小说女性形象创作
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创作的灵活性
悲悯情怀的诗意象征——黄咏梅小说创作论
陶元庆在台州中学、他的画及与鲁迅的交往
科学家最擅长科普,科学家有义务科普
社会科学普及与科学技术普及比较研究
浅析现代派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创作技巧
成长着的女作家——评陈丹燕的近期创作
从许地山的“问题小说”看作家背景与创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