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突破性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现有研究忽视了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探讨突破性技术难以实现商业化、出现“峡谷”期的原因.本文基于关系嵌入与组织合作适配视角,以阿里云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突破性创新的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及实现机制,深入剖析关系嵌入与组织合作如何在突破性创新不同阶段进行动态适配,从而打开企业突破性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的“黑箱”.研究表明,突破性创新路径分为“夭折”式、非线性演进式和“峡谷”跨越式;突破性创新的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实现机制为关系嵌入与组织合作间的动态适配.本研究对企业进行突破性技术投资和营造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意义.
简介:消费者驱动的大规模定制是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何逐步实现大规模定制,现有研究尚未深入探讨。本文基于价值共创的理论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尚品宅配公司发展历程中一系列关键事件,系统揭示了大规模定制演化的诱因、过程与结果。研究发现:案例企业的大规模定制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共同推进了价值共创,基于互动和体验的价值共创又促进了大规模定制的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演化路径呈现出定制规模、定制品种、定制环节和定制能力的差异性;价值共创在不同阶段的互动主体、互动环节、互动内容与用户体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构建的价值共创视角下大规模定制的演化过程模型对中国制造企业向大规模定制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简介: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行跨国经营。但随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规模的迅速增长,出现了因跨国治理能力薄弱,当面临中国与东道国存在制度、文化等差异时,无法避免对外投资的战略失误所遭受的跨国经营风险。现有文献主要以经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跨国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对企业国际化战略和绩效方面进行了探讨,而对新兴经济体国家企业的跨国治理能力的构建与演化机制缺乏深入剖析。本文以联想集团跨国经营过程为案例,将联想集团跨国经营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围绕两个问题:“企业如何做和做什么”,通过构建企业环境与战略-跨国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跨国治理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开展典型案例研究。研究表明:①企业跨国治理能力构建的前提是建立清晰的股权结构和激励机制(如何做);②企业跨国治理能力的构建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需要经历企业跨国治理结构与环境-战略的低层次匹配,到企业跨国治理机制、治理结构与环境-战略的高层次匹配过程(如何做);③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当着力构建国际化的董事会团队和高管团队,形成良好的跨国治理机制,改善国际化经营绩效,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做什么)。
简介: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管家理论和国际化理论,尝试探讨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企业董事会作为一种跨边界的治理机制,在国际化战略决策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通过构建企业环境-董事会资本-国际化战略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董事会资本如何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演化,以适应国际化战略决策的需要,尝试以此打开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董事会资本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的"黑箱"。本文选取我国跨国企业治理的典范——联想集团跨国治理——为案例,发现联想集团在跨国经营过程中,通过调整董事会提供的资源——董事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适应外部化环境的变化,并与集团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国际化战略匹配。同时,联想集团国际化战略的调整也影响企业董事会资本的变化。本文研究贡献是:(1)从动态角度探讨了企业环境、董事会资本和国际化战略三者动态交互的演化机制;(2)发现了企业董事会资本与国际化战略的动态匹配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可指导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改善和提升企业董事会治理有效性,也可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简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中国航天复杂产品系统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化的原因、过程与特征,及其知识转移方式的演化轨迹,并进一步挖掘知识转移视角下的企业产学研合作中航天复杂产品创新能力演化过程.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化过程中的知识转移轨迹,构建了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和企业创新能力协同演化理论模型,尝试从知识转移的视角打开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黑箱”.本文对提高我国复杂产品领域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率,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实践借鉴意义.
简介:应用Ucinet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使用DEA模型测度协同创新效率,并探究协同创新网络和协同创新效率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2005-2020年间,七大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创新节点、持续协同节点、网络密度、网络规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已经处于或呈现了网络化协同创新的结构特征.2)京津冀呈现DEA有效,即创新效率趋于最优,其他城市群创新效率呈上升趋势,但与最优状态尚存在差距,主要原因为协同创新要素的投入规模未达到所需的最优规模.3)网络结构对协同创新效率影响显著,其中,网络密度呈强负向作用,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网络中心势呈弱负相关.基于以上分析,从城市群网络结构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