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基于1983年~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FDI(实际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和环境污染的数据,通过建立VECM模型以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加工贸易、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FDI的流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国的环境压力,短期两者的因果关系不明显;而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加工贸易都在相当程度上恶化了我国的环境。
简介:[目的/意义]我国各地建设各类产业集聚区的热潮已持续多年。伴随产业集聚区建设热潮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究竟如何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方法/过程]基于中国两位数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以经过调整的EG指数测算产业集聚程度,并应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动态影响机制进行考察。[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产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其对环境污染排放变化的贡献率仅为2.5%;环境污染的冲击对产业集聚程度变化的长期解释力大于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且中国的工业集聚可能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与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相比,工业废气污染更易成为“污染避难所”效应的动因。
简介: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公众对环境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绿色发展,需有关各方协同努力,居民主体是一个基本的力量。城市居民对空气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如何作用?以粤港澳大湾区中九个城市的居民调查为样本,将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和环境质量指标纳入分析框架,通过OrderedProbit回归方法对影响居民空气污染防治支付意愿的不同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布局和升级状况,以及居民的本地居住时间、年龄、个人收入、对空气污染严重程度的认知判断以及性别等显著影响居民支付意愿。本地居住时间越长、年龄越大、认为空气污染越严重、个人月收入越高的男性,越愿意支付空气污染治理费用。但学历、体育锻炼方式、污染致病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均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改善当前空气污染防治效率和提高居民支付意愿的对策建议,包括发展绿色产业、增强居民支付能力、提高环境质量信息透明度、出台普惠性的疾病预防方案与措施等。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蔬菜中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围绕会泽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深入探讨了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与防控策略。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研,明确了会泽县蔬菜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主要污染源。接着,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对蔬菜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含量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并探讨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对会泽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建议。本研究不仅为全县蔬菜重金属污染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