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和早产的重要原因,与围产期母儿并发症及死亡密切相关。随着对前置胎盘疾病的不断认识及经验积累,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围绕前置胎盘的定义、分类、高危因素、诊断、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临床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对2013年的"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进行了更新,旨在规范和指导妇产科医师对前置胎盘的诊治做出更合理的临床决策及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收治的32例胰管结石临床资料,总结不同类型胰管结石的处理方法。结果32例患者术前均通过超声、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明确诊断。其中超声诊断正确率81.3%(26/32),CT诊断正确率86.2%(25/29),MRCP诊断正确率90.4%(19/2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正确率100%(8/8)。根据结石的位置及术中探查将胰管结石分为3型:I型17例,结石位于主胰管;Ⅱ型11例,结石位于主胰管和分支胰管;Ⅲ型4例,结石位于分支胰管。依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全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共有并发症11例(34.3%),术后残石率为9.3%(3/32)。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不等,术后腹痛、脂肪泻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合并胰腺癌者于术后12~35个月后因胰腺癌复发转移死亡。结论胰管结石处理复杂,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胰管结石的主要方法。胰管结石分型对其个体化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外科手术是治疗胰管结石常用的重要手段。
简介:摘要腹腔游离体(PLB)常在术中意外发现,因体积小、与原手术病灶无关联,长期未引起临床重视。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PLB检出率提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症状的巨大型PLB个案报告逐渐增多。PLB的临床特点主要有3个:(1)活动度大;(2)无血液供应;(3)肿瘤标志物阴性。在CT不同层面,PLB的影像学表现各异,根据其中心最大直径断面表现,可将PLB大体归纳为4种类型:(1)二种密度结构;(2)三层密度结构;(3)多层密度结构;(4)混杂密度结构。根据PLB大体表面观可分为3种类型:(1)普通型,直径< 5.0 cm;(2)巨大型,直径为5.0~10.0 cm;(3)超大型,直径>10.0 cm。提高对PLB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有助于正确选择处理方法:(1)体检偶然发现的普通型PLB可随访观察;(2)术中意外发现的PLB应顺便取出;(3)巨大型或超大型PLB,以及出现在消化道、泌尿系统等部位且伴有临床症状者,原则上应争取尽早手术。本文就PLB形成原因及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诸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决策树构建儿童手足口病(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危重症HFM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的2 488例重症及危重症HFMD患儿的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重症HFMD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决策树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构建儿童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该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3岁、血糖≥8.0 mmol/L、体温≥39.0 ℃、肢体抖动和震颤、手足部疱疹5个危重症HFMD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决策树将血糖和体温2项危险因素纳入树形图,并根据树形图设立评分标准,结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最终构建的预警模型由5个维度组成,包含意识、肤色、心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呼吸频率、呼吸肌参与情况、氧疗、血糖和体温9项评估指标,每个维度0~3分,总分为0~15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约登指数最大为0.684时,敏感性为0.910,特异性为0.774,截断值为6.5分。结论儿童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识别危重症HFMD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总结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9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13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X线、CT和MRI,分析影像学表现包括:发病部位、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内的骨质密度、病变区的MR信号特点及周围侵袭性特点。结果13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为2~52岁,中位年龄27岁。本组13例的发病部位是长骨8例,髂骨3例,椎体及跟骨各1例。长骨常见于干骺端,可累及骨干及骨端。丝瓜瓤型6例,溶骨型3例,混合型3例,骨旁型1例。病变区内的CT值30~60 Hu(6例CT值大于45 Hu)。具有MRI检查的8例患者中5例表现为T1WI呈不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或高信号,其内可见T1WI、T2WI均为低信号区域;3例病变区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13例DFB中9例病变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结论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具有侵袭性,以丝瓜瓤型多见,病变区存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