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髓样癌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并比较最大径>1.0 cm及≤1.0 cm的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超声检查及手术切除的36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图像及病理结果。总结甲状腺髓样癌病灶的超声特征,并依病灶最大径分为>1.0 cm及≤1.0 cm两组,比较两组间超声图像表现的差异。结果甲状腺髓样癌病灶共42个,最大径为(2.6±1.5)cm(0.4~5.4 cm)。甲状腺髓样癌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中上极(32个,76.2%),所有病灶均为低回声,以实性为主(39个,92.8%),多数伴有钙化(25个,59.5%)。与≤1.0 cm的病灶相比,>1.0 cm的甲状腺髓样癌病灶血流信号多丰富(65.5% vs 7.7%,P=0.001),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更高(79.3% vs 15.4%,P<0.001),病灶超声诊断准确性更高(93.1% vs 61.5%,P=0.037)。结论甲状腺髓样癌病灶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中上极,实性低回声为主,多数伴有钙化。不同大小甲状腺髓样癌超声特征不同,准确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凝血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搜集报道COVID-19凝血特征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20年1月1日至5月1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2.0软件对不同疾病分型COVID-19患者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9个回顾性研究,共计6 994例COVID-19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重症患者相比,轻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高[加权均值差(WMD)=20.11,95%CI 11.53~28.69,P<0.001],APTT(WMD=1.30,95%CI 0.31~2.30,P=0.01)更长,D-二聚体(WMD=-0.41,95%CI-0.58~-0.24,P<0.001)、FIB(WMD=-0.58,95%CI-0.76~-0.39,P<0.001)较低,凝血酶原时间(PT)(WMD=-0.51,95%CI-0.92~-0.10,P<0.001)更短;危重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WMD=-14.75,95%CI-29.73~-0.23,P=0.044),D-二聚体较高(WMD=1.06,95%CI 0.65~1.47,P<0.001)。(2)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WMD=-36.40,95%CI-63.23~-9.58,P=0.008),D-二聚体较高(WMD=6.86,95%CI4.15~9.57,P<0.001),PT(WMD=1.37,95%CI0.73~2.02,P<0.001)更长。结论凝血功能紊乱在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COVID-19患者中较常见。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和PT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住院期间病情恶化的早期预警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内散发性克雅病(sCJD)的临床特征。方法在回顾性报道广州红十字会医院2019年10月诊治的1例临床很可能sCJD患者病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获得的2009~2019年国内核心期刊公开报道的且符合2009年新版MRI-sCJD联合标准的82例临床很可能或确诊sCJD患者的个案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78例为临床很可能sCJD,5例为确诊sCJD;男性45例,女性38例;中位年龄63(58,68)岁;有病程记录者56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4.3(2.9,7.0)个月;首发症状和主要症状体征呈较高的异质性和非特异性,但以进行性认知障碍、肌阵挛、共济失调、视觉障碍和无动性缄默等多见。与≤65岁的非老年患者相比,小脑症状和视觉障碍的发生率在>65岁的老年患者中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2.4%(73/79)的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中检出皮层和(或)基底节和(或)丘脑高信号,其中基底节受累患者比基底节未受累患者更易出现无动性缄默症状(62.5% vs. 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在首发症状出现前7个月检出DWI上皮层异常高信号,4例经动态随访而临床确诊的患者显示出与临床症状和体征高对应性的脑区DWI信号变化。结论sCJD好发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和DWI异常均具有较高的异质性,且后颅窝受累症状更易出现于老年患者中;DWI上的基底节受累征象可能是疾病恶化的预警信号,动态DWI随访有助于早期识别及客观反映患者的脑内病变。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杭州市1998-2017年自动气象站逐月、逐年雷电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杭州市近20年的雷电灾害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雷电灾害的安全防护措施。结果表明(1)1998-2017年杭州市雷电灾害发生次数总体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84.444次/10年,其中2013年雷电灾害出现次数最多,1998年雷电灾害次数最少。杭州市夏季雷电灾害多发,其次为春季,而秋季与冬季相对较少;8月为杭州市雷电灾害多发时期,其次为7月份,12月及次年1月份是发生雷电灾害的低谷期。(2)雷电灾害为当地民众造成的影响与损失不计其数,因此必须加强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做好建筑物电子设备、易燃易爆等场所的雷电防护工作,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切实达到雷电灾害安全防护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和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连续经病理证实的36例肝细胞腺瘤患者资料,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27~85(46±4)岁。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等。结果36例中肿瘤位于肝右叶23例,肝左叶10例,肝左右叶3例;肿瘤呈椭圆形15例,圆形12例,结节状9例。肿瘤最大直径2.0~11.0(4.8±2.6)cm。于T1加权成像(T1WI)呈低信号21例,等信号11例,稍高信号4例;T2加权成像(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33例,等信号3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或稍高信号32例,等信号4例;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稍高信号24例,等信号12例。病灶于T2WI呈高信号环,中心呈相对低信号的"环礁征" 11例。瘤周假包膜30例,瘤内坏死液化11例,瘤内出血8例。增强后动脉期肿瘤均匀强化22例,不均匀强化14例,动脉期显著强化16例,中度强化15例,轻度强化5例。门静脉期肿瘤信号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7例,等于肝实质12例,低于肝实质17例。延迟期肿瘤信号高于肝实质信号1例,等于肝实质18例,低于肝实质17例。肿瘤假包膜于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30例,无强化6例。结论肝细胞腺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T1WI低信号,T2WI、T2WI脂肪抑制及D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动脉期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有"环礁征" 、瘤周假包膜有助于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 ATC)临床和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为ATC的临床和CT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主诉病史、瘤体大小、分布状态、形态、钙化、坏死、向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肺部转移等CT征象。结果23例ATC中,男女比为7∶16,年龄(72±8)岁。发现声音嘶哑或颈部肿块21例(91.3%),瘤体短期内迅速增大8例(34.8%),单叶6例(26.1%),单叶+峡部8例(34.8%),双叶+峡部9例(39.1%),直径(6.1±1.7)cm,瘤体形态不规则20例(87.0%),粗大钙化16例(69.6%),较大范围坏死17例(73.9%),向气管食管沟延伸15例(65.2%),颈部淋巴结转移18例(78.3%),肺部转移8例(34.8%),侵犯气管16例(69.6%),侵犯颈总动脉7例(30.4%),侵犯颈内静脉10例(43.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瘤体较大、短期内迅速增大等临床特点,及形态不规则、粗钙化、较大范围坏死、向气管食管沟延伸、颈部淋巴结转移、肺部转移和侵犯气管、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等CT征象,对ATC的定性诊断和对周围结构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2006-2017年北京地区上甸子站(54421)、昌平站(54499)、观象台(54511)三个观测站的酸雨历史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酸雨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近12年PH值整体呈不断上升变化趋势,平均K值整体呈减少趋势,这说明降水中粒子成分越来越少,意味着降水酸度越来越弱。北京地区三站中,近12年总体上来说酸雨和强酸雨出现频率最大的上甸子站,观象台和昌平站酸雨出现频率几乎一致,但是观象台强酸雨出现频率要大于昌平站。降水量和PH值呈正相关性,降水量同K值、酸雨以及强酸雨出现频率呈负相关性。北京地区在各月都有酸雨现象发生,其中6-9月是各站酸雨现象发生次数最多的集中的4个月。降水、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会对在很大程度对酸雨前体物的转换速率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酸性物质的清除、扩散以及输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5~17岁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2011-2019年确诊时年龄为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描述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和跨省流动等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运用Joinpoint 4.9.0 软件计算粗新发现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并做Joinpoint回归模型的时间趋势检验。运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1-2019年我国共报告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4 919例,占报告15~17岁HIV感染者的63.4%(4 919/7 757),时间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5年该人群粗新发现率呈增长趋势(APC=36.4%,P<0.001),2016年及以后保持平稳趋势(APC=2.5%,P=0.173)。该人群HIV感染者跨省流动占13.9%(684/4 919)。相比于非跨省流动病例,跨省流动病例中男性、务工人员、样本来源为羁押场所、男男性传播及注射吸毒传播的占比高。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其中2019年,66.5%(280/421)男性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97.8%(182/186)的女性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结论15~17岁校外青少年主要通过性途径感染HIV,性与生殖健康意识薄弱,且流动性较大,应重视该人群的性与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防治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为其提供适应需求的防治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组学方法诊断垂体泌乳激素大腺瘤(PPM)的效能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122例,其中PPM 70例、非泌乳激素大腺瘤(NPPM)52例,比较两者年龄、性别、泌乳素水平、出血、囊变及Knosp分级的差异。应用3Dslicer软件对术前轴面T1WI增强图像进行预处理、感兴趣区勾画与特征提取。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进行特征选择。所有病例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85例)与测试组(37例),使用logistic回归与支持向量机(SVM)在训练组与测试组进行建模与测试,分别绘制ROC曲线,计算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PPM与NPPM患者的年龄[分别为(38±12)岁、(43±11)岁]、性别(男/女分别为50例/20例、14例/38例)及泌乳素水平[分别为366.00(117.75,1 156.25)μg/L、47.25(32.68,62.40)μg/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与SVM在训练组鉴别诊断PPM与NPPM的AUC值分别为0.936和0.946,测试组AUC值为0.768和0.774。Logistic回归与SVM在训练组鉴别诊断PPM与NPPM的准确度分别为88.2%和91.8%,测试组的准确度分别为73.0%和77.8%。结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对垂体泌乳激素大腺瘤的诊断效能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3 673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9 662例,其中男2 768例,女6 894例,平均年龄(43.98±11.28)岁。按诊治年份对甲状腺癌发病率、新发病例年龄变化趋势、平均住院日、肿瘤病理分型、原发灶大小、多灶性、淋巴结转移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对手术方式进行总结探讨。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图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结果①人口经济学特征:男女比例1.00∶2.49,病例数逐年增多。患者发病年龄(43.98±11.28)岁,青年群体发病比例提升6.0%,呈年轻化趋势。住院时间(7.21±2.85)d,呈现递减。②临床病理特征: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9 513例(98.46%),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FTC)45例(0.47%),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58例(0.60%),甲状腺低分化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PDTC)18例(0.19%),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 ATC)2例(0.02%),特殊类型癌26例(0.26%)。肿瘤大小(最大径1.10±0.85)cm,其中微小癌(最大径≤1 cm)占64.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速最快。多灶癌3 809例(39.4%),近3年多灶癌占比逐年升高。中央区和侧方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0%和13.0%。相关分析显示除病理类型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手术方式:前3年行规范性原发灶切除2 224例(84.2%),近3年6 663例(94.9%)。前3年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 033例(77.0%),近3年6 448例(91.8%)。前3年行规范性侧颈区清扫188例(50.5%),近3年789例(71.6%)。结论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呈年轻化趋势,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占比极高,近3年病理分型构成比无明显变化。微小癌和多灶癌占比增加,中央区及侧方区淋巴结转移率升高,近3年甲状腺癌术式更加规范,甲状腺癌专病数据库的建立是必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海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规律与趋势,对2005-2019年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为制定青海省布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青海省2005-2019年布病报告数据,描述和分析其时间、地区和人群三间分布。采用BCSP31聚合酶链式反应(BCSP31-PCR)、AMOS聚合酶链式反应(AMOS-PCR)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方法鉴定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05-2019年青海省累计报告病例577例,平均发病率为0.07/10万,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集中在每年的3-10月。577例病例分布在6个自治州(市)的31个县(市、区)中,病例数位居前5位的是门源回族自治县(22.88%,132/577)、天峻县(10.57%,61/577)、西宁市(10.57%,61/577)、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0.51%,58/577)和海晏县(9.53%,55/577)。年龄范围8~82岁,男女性别比为1.8∶1(374/203),职业分布以牧民为主(47.83%,276/577)。从人全血中分离的10株菌株均为羊种Ⅲ型布鲁氏菌,分为5种基因型(2种基因型为单基因型,3种基因型为相同基因型),MLVA-16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同青海省已发表文献的26株羊种Ⅲ型布鲁氏菌的遗传关系较近。结论青海省布病疫情呈回升趋势,应加强人群监测和疫情通报,MLVA-16分型呈基因多态性,提示MLVA-16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提高布病监测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绍兴市新确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传播关系的分子网络特征,为疫情流行趋势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绍兴市新确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423份HIV-1感染/艾滋病病例血液样本,获得375份样本序列,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的pol基因,采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亚型,并采用HyPhy软件和Cytoscape 3.7.2。生成不同基因距离的分子网络,通过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软件工具分析耐药突变位点。结果375份样本序列中发现8种亚型,优势亚型为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 CRF)07_BC 215份(57.33%),CRF01_AE 103份(27.47%),其他包括CRF08_BC、CRF85_BC、CRF55_01B、B、C和CRF01_AE/B亚型。在基因距离为1.50%时,共形成24个分子簇,194条序列入网,入网率为51.73%。在分子簇最多的0.75%基因距离时,共形成30个分子簇,129条序列入网,入网率为34.40%,35例以老年人为主的病例聚集成CL1簇。42份样本存在监测性耐药突变(surveillanc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 SDRM),耐药传播率为11.20%(42/375),其中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38例,分别为K103N(32/375,8.53%)、K103S(4/375,1.07%)、Y188L(1/375,0.27%)和G190A(1/375,0.27%),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4例,分别为M46I(3/375,0.80%)和V82A(1/375,0.27%)。分子簇C2序列携带高比例耐药突变(94.29%,33/35)。结论绍兴市HIV-1亚型丰富多样,CRF07_BC亚型传播迅速;在0.75%基因距离仍聚集的CL1簇老年病例亟待干预,防止该耐药毒株的进一步快速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未治疗的经性传播和注射吸毒感染HIV-1患者的病毒分离特征和独特重组型特征,为了解不同传播途径感染HIV-1的病毒生物学特性和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不同的HIV-1传播风险,筛选北京、广西、四川3个省市新诊断未治疗的HIV-1患者,静脉采血检测病毒载量、CD4+ T细胞计数,以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从病毒培养上清中提取RNA扩增全长序列,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65名HIV-1感染者中,经男男性行为、异性性行为和注射吸毒感染分别为32(49.2%)、20(30.8%)和13(20.0%)例;亚型主要包括:26例(40.0%)CRF07_BC、23例(35.4%)CRF01_AE、9例(13.8%)独特重组型。共分离到46株HIV-1临床毒株,HIV-1分离阳性率与CD4+T细胞显著负相关(χ2=4.22,P=0.04),而与病毒载量正相关(χ2=22.4,P<0.001);HIV-1的P24抗原含量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呈现类似结果。此外,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显示P24抗原含量与培养时间正相关(52.14,95%CI: 9.42~94.87,P=0.017),病毒生长曲线分析显示,在培养后第14天,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的病毒P24抗原水平显著高于异性性行为和注射吸毒感染者(调整后P值分别为P<0.01和P<0.05)。9株独特重组型病毒均来自性传播感染者,男男性行为感染者中独特重组型的比例高于异性性行为感染者中的比例,且男男性行为感染者中的病毒基因重组断点多于异性性行为感染者。结论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的血样对HIV-1病毒分离更敏感;性传播人群具有独特重组型多样性的特征,尤其是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病毒基因重组更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供者血培养及供肝灌注液培养的微生物特点,为预防供者来源性感染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86例供肝血培养及478例供肝灌注液细菌培养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按照是否通过供肝获取过程中采用不破膈肌及术中切除胆囊并通过胆囊管顺行冲洗胆汁等改进措施,分为供肝处理改进措施前(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11月26日,59例供者,44瓶血培养标本,118瓶灌注液培养标本)及改进措施后(2018年11月27日至2020年12月31日,427例供者,986瓶血培养标本、838瓶灌注液标本)两个阶段。分别统计分析两个阶段肝移植供者血标本、供肝灌注液标本培养结果,总结并分析供肝维护期间及获取供肝时的感染预防措施。结果分析486例潜在供者血培养及478例供肝灌注液培养结果显示:改进措施前、后血培养感染发生率为4.5%及4.3%(χ2=0.008;P=0.927),而灌注液感染发生率为56.8%及46.2%(χ2=4.569;P=0.031);改进措施前灌注液培养的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改进措施后灌注液培养的主要病原体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器官捐献前,对潜在供者进行感染筛查、预防以及在供肝获取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减少供者来源感染,可有效降低受者感染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60周岁以上)肾移植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肾移植术的119例老年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受者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7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受者的性别、年龄、供肾类型、体重指数、有无吸烟史、术前透析时间、术前透析方式、免疫诱导方案、免疫维持方案、有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有无白细胞减少症、感染前血肌酐水平、是否接受过静脉激素冲击治疗、手术前后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冠心病史、有无乙型病毒性肝炎史、是否预防性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是否预防性应用缬更昔洛韦或更昔洛韦,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6 %(40/119),感染组15例发生重症肺部感染而死亡,死亡率为37.5 %(15/40);有吸烟史(OR=10.58,95 %CI:1.98~56.40,P=0.006)、静脉激素冲击治疗(OR=25.06,95 %CI:4.25~147.71,P<0.001)、术前透析时间长(OR=1.032,95 %CI:1.003~1.062,P=0.033)是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吸烟史、静脉激素冲击治疗、术前透析时间长与老年肾移植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肾移植受者骨密度,分析影响因素,为肾移植术后骨质疏松防治提出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54例肾移植受者,年龄(40.5±9.8)岁,男性168例、绝经期女性15例。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检测右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54例受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在右股骨颈的发生率为20.1 %和2.8 %,在腰椎的发生率为26.1 %和3.6 %。卡方检验示术后时间较长、高龄、绝经受者右股骨颈及腰椎骨量丢失发生率更高(P<0.05)。线性回归分析示右股骨颈骨密度与身体质量指数(BMI)、胆固醇、甘油三酯、术前甲状旁腺切除术史呈正相关,与急性排斥、绝经女性呈负相关;腰椎骨密度与BMI、胆固醇、术前甲状旁腺切除术史呈正相关,与甲状旁腺激素(PTH)呈负相关(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骨量丢失发生率较高。监测骨密度,控制甲状旁腺亢进、维持良好营养状态、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等,对防治骨量丢失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痴呆患者主要照料者的焦虑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20例痴呆患者的主要照料者,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照料者和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评定量表(ADL)测量主要照料者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20份,有效问卷212份。212名主要照料者的HAMA评分为(7.45±2.86)分,焦虑发生率为55.19%(117/21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按照回归系数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患者医疗支付方式(自费、医保)、患者是否伴有精神症状、主要照料者有无支持、主要照料者受教育程度、主要照料者神经质的个性特征倾向、患者MMSE总分、患者ADL总分,其均是主要照料者焦虑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共解释了主要照料者焦虑状况总变异的33.3%(F=8.512,P<0.001)。结论痴呆患者照料者中焦虑发生率高,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具有神经质倾向、教育程度高、无社会支持的照顾者,关注照顾对象的医疗费用以自费支付为主、患者ADL能力受损、患者MMSE总分越低、患者伴有精神症状等独立影响因素,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改善照料者的焦虑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感染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肺移植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实施的30例肺移植受者临床资料。供肺来自于27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30例受者中双肺移植2例,单肺移植28例。受者术中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术后联合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卡泊芬净+更昔洛韦预防感染。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住院期间对受者常规行胸部X线或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和病原学监测等;术后3个月内每1至2周门诊随访1次。结果2例供者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1例考虑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术后30 d内,22例受者共发生24例次细菌感染(呼吸系统感染21例次,血流感染3例次),感染发生率为73.3%(22/30)。呼吸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气道感染9例次,气道感染合并侵袭性肺部感染9例次,胸腔感染3例次。呼吸系统感染中16例次为单一病原体感染,5例次为2种及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共分离出病原体26株:鲍曼不动杆菌10株(8株为泛耐药),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2株为泛耐药),泛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泛耐药纹带棒杆菌各2株,黏质沙雷菌、阴沟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各1株。血流感染包括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次和脑膜炎黄杆菌1例次。21例次呼吸系统细菌感染中考虑合并真菌感染3例次。10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受者经治疗后,7例感染控制,其余3例分别于肺移植术后第40、45和60天死亡。5例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受者抗感染治疗后,4例感染控制,1例于肺移植术后第50天死亡。随访至2019年7月,9例受者死亡,其余受者均可进行日常活动。结论肺移植术后早期感染以气道感染和移植肺侵袭性感染多见,感染病原体以泛耐药或多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OFNF)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1 227例OFN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7例、女850例,观察近十年OFNF构成比、年龄变化、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趋势,分析不同性别间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自2010至2017年,OFNF患者的构成比呈逐年攀升趋势,2018年和2019年OFNF患者的人数略有减少;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均在80~89岁构成比最高为46.8%(574/1 227);文化程度分布中未受教育人群占比最高为36.7%(450/1 227);发病季节分布中秋季构成比最高为27.8%(341/1 227);城乡分布中城区的构成比高于农村[54.6%(670/1 227)比45.4%(557/1 227)];骨折类型分布中男、女性患者均为31-B2型骨折构成比最高;致伤原因分布中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构成比最高;伴随疾病中,高血压、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膝髋骨关节炎位列前3位。女性既往骨折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近十年OFNF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整体呈递减趋势,平均住院费用的变化呈折线波动,2009年至2016年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2016年为历年最高,之后逐年下降。结论近十年OFNF患者的人数及构成比从最初的逐年递增后,近两年略有下降或已达到平台期。OFNF患者的文化程度、骨折史、高血压、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膝髋骨关节炎与性别具有相关性,而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城乡分布、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其他伴随疾病与性别无相关性。近十年OFNF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整体呈递减趋势,2009年至2016年平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2016年之后逐年下降,2016年的医疗政策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中的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