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就行政侵权赔偿问题先后听取了一些部委和法院的意见。大家提出,由于行政诉讼法侵权赔偿一章规定得较为原则,在行政机关执法和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对于行政侵权赔偿仍感到难以处理,第一是行政侵权的概念不清,导致赔与不赔的界限不明;第二是赔偿金额不知如何计算。因此建议尽快制定国家赔偿法。现将大家反映的情况归纳如下:一、关于行政拘留(一)超过时效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行政机关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如公安机关违反治安管理

  • 标签: 行政机关 国家赔偿法 行政诉讼法 行政执法 行政侵权赔偿 公安机关
  • 简介:“大一统”是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统治遵循的目标。从秦汉至清朝在民族政治上历代王朝都坚持“守在四夷”、“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中国古代的民族秩序,体现出一统与自治相结合的特点。历代中央王朝为实现“大一统”推行的民族政策,以及“大一统”思想下的民族自治,其思想根源与儒家传统一脉相承。

  • 标签: 大一统 民族自治 华戊同轨 因俗而论
  • 简介: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呈现高风险状态。在民众中确立新的共同价值观和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规则之治是风险控制与秩序重建的两个基点。能动司法的出现回应了转型时期风险控制、秩序重建的需要,因而获得高度的政治合法性。"能动"应有之意包括:通过裁判确立风险社会的法治信念,重建社会共享价值体系;通过始终如一的适用法律,实现社会治理模式向规则之治转型;完善民众参与司法机制,让司法成为第一块"公共领域"。能动司法应当建立在对司法的本质属性与时代使命的准确把握基础上,在政治功能与审判职能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和平衡。

  • 标签: 转型时期 社会风险 社会秩序 法治信念 能动司法
  • 简介: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变革旨在排除行政干预,建立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正常关系。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中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不符合行政诉讼宗旨的非正常关系有诸多表现。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为构建行政诉讼中法院与行政机关的正常关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通过法律的完善确立行政诉讼中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保障法院司法中立是《行政诉讼法》修改进程中应当加以解决的关键问题。

  • 标签: 行政诉讼 法院 行政机关 正常关系
  • 简介:现代行政法治不只是简单的规则之治,而且还应是彰显公民主体性的善治。针对当前的实践诘难,我国行政信访制度应积极回应现代行政法治的善治品性,通过法治化改革来促进行政主体与公民间的良性协商、互动,从而发挥其制度理性。为此,有必要以凸显公民主体性,弘扬行政主体与公民间协商理性为核心将我国行政信访制度建构为彰显并强化行政协商的制度平台,并以之为目标导向,推进我国行政信访组织制度与处理制度之法治化改革。

  • 标签: 行政信访 协商 行政协商 法治 善治
  • 简介:信访制度实施过程中,信访人与接访部门之间自然产生一种法律关系。行政诉讼对此种法律关系所产生的争议持一种排斥态度,导致信访行政诉讼判决之间相互冲突,其原因主要是对信访行政处理行为存在定性之争。按照是否实际改变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为标准,接访行政机关的行为可分为过程性行为、实质性处理行为,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行为。信访行政处理行为本是一种行政行为,若改变了信访人的权利义务理应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应承认部分信访行政处理行为、以及介于过程性行为与行政处理行为之间的复查、复核意见的可诉性,对现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进行适当改造,并规范信访受案范围使之类型化,最终实现二者有效衔接。

  • 标签: 信访行政处理 行政诉讼 可诉性 受案范围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从宏观意义上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作出了概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我以为,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从宏观角度而论,其应是作为我党的领导权与执政权实现的方式和行为、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与以社会主义法治为核心的依法治国根本方略的结合

  • 标签: 政治文明 依法行政 民主政治 行政权 政府权力
  • 简介:作为环境犯罪前置性规范的行政可能存在瑕疵。行政瑕疵包括行政规范违法、行政处分违法以及行政规范欠缺三种情况。行政规范瑕疵分为行政法规违宪与行政命令违法。行政处分瑕疵可能导致行政处分无效以及行政处分可撤销两大类。行政存在瑕疵时,刑事法院是否有审查权、环境犯罪如何处理,外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应当区别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法院对规章及其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以及具有重大明显违法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的适法性应当具有审查权。行政规范欠缺时环境犯罪的处理可以在立法技术上通过反面规定的形式加以解决。

  • 标签: 行政瑕疵 环境犯罪 行政规范 行政处分 违法
  • 简介:行政法与宪法同为公法,具有较为一致的功能,在原则性和实践性上两者发生密切关联。在原则层面,合宪性与法安定性是行政法实施宪法的基本前提,宪法原则对行政法发挥着重要的约束作用。自1982年宪法实施以来,法治原则和基本人权原则的入宪,丰富了我国的宪治价值体系,也为行政法的发展提供了规范支持。在实践层面,宪法的实效性是确保行政法不脱离宪法轨道的根本保障,而行政法实践则起着补充、完善和推动宪法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宪治历史背景下,行政法实施宪法的作用是有限的。由于制度缺陷(实效性的缺失),宪法并没有真正发挥其约束行政法的作用,而行政法也没有完全“正确地实施”宪法,相反,行政法制化形成的“制度牢笼”则开始对宪法实施产生消极影响。。

  • 标签: 宪法 行政法 宪法实施 宪法原则 宪法实践
  • 简介:中国行政诉讼制度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的“和谐诉讼模式”直接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新依据。目前国内学术界不仅在行政诉讼调解相关概念的界定方面没有形成共识,而且对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本身赞同与否定的声音并存。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不能简单地否定,应该加强域外相关制度经验的研究和借鉴,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立足于实践解决问题。

  • 标签: 和谐诉讼 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 简介:2006年11月14日,山东乐陵市志诚实业有限公司的3车270吨螺纹钢,在途经天津大港区时被当地工商部门查扣,理由是涉嫌经销伪劣钢材。此后,大港区工商分局既不做质量检测,也不同意罚款,最后留下了其中1/3的货,其他钢材放行。其间,为了扣留钢材,该工商分局还改掉查扣时所作笔录。据了解,该分局一个科室5名工作人有4人曾改过笔录(1月7日《新京报》)。

  • 标签: 行政执法 正义 法治 损害 工商分局 《新京报》
  • 简介:行政执法公信力是对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工作和执法行为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信任度。执法公信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程度与文明程度的标杆,也是构建法治国家的重要元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规范和改进行政执法行为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行政执法的公信力下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如何理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并提出提高执法公信力的思路和对策,是当前行政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 标签: 行政执法 公信力 问题 对策
  • 简介:<正>《法学与实践》1991年第5期刊登马怀德的文章《建议制定行政许可证法》,摘要如下:一、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现存的问题1.许可机关和许可权限缺乏统一规范。许可行为作为重要的行政管理活动直接关系到行政职能的实现和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定机关统一实施。我国目前拥有许可的机关层次多、范围广,虽然绝大部分是依法实施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机关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自行设

  • 标签: 行政许可制度 相对人 行政机关 行政管理活动 许可证 行政职能
  • 简介:归责原则是指基于归责事由而确定责任成立的法律原则,或者说是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行为人是否承担责任的法律原则,还可以说是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责任归属于谁的法律原则。具体到行政合同,其归责原则就是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行政合同责任成立,或者说违约方是否承担合同责

  • 标签: 行政合同归责原则 归责事由 合同法 自由裁量权 行政机关 权利请愿制度
  • 简介:消费者行政的建构对消费者保护政策、制度、法律的实现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对法国、德国、瑞典、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行政设置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整理,并就其对我国的借鉴价值做出评论,以期为中国消费者法研究提供充分、及时的资讯,并对未来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修改有所启发。

  • 标签: 消费者 行政 比较法
  • 简介:<正>中国大陆行政法学的崛起和发展是同改革开放、民主法制健全的过程同步的,十多年来,行政立法的速度和质量令世界瞩目。最近,大陆行政法学者的兴趣几乎集中到行政程序法典化这一课题上,这并非偶然。对此,笔者满怀激越之情,并以冷静的目光审视各国、各地区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历史,对其成困、趋向以及对我国立法的借鉴意义作出分析,期待得到同行的指正。

  • 标签: 中国行政程序法典 行政程序法典化 行政机关 立法构想 行政法学 行政行为
  • 简介:破除行政垄断、消除市场的人为分割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行政垄断的分类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对解决办法的研究.要从法律上寻找行政垄断的规制途径,首先要以法学理论对行政垄断进行科学的分类.

  • 标签: 行政主体 限制竞争行为 行政垄断 规制途径 市场经济 中国
  • 简介:转型期社会的秩序需求,要求创新现有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寻求拓展纠纷解决的可能空间。而包括自行协商、调解等制度在内的合意型行政争议解决机制,既契合于纠纷当事人的内在需求,又因应了现代行政法上的合作治理趋势,是一种可行的制度选择。合意型纠纷解决机制虽起源于民事纠纷解决领域之中,但它并非难以与行政争议解决活动相兼容。从参与主体、合意形成程序、协议效力等方面展开制度设计,可以确保合意型行政争议解决运行的合法性与实效性。合意型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与决定型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呈现出交织共生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竞争,有助于提升行政争议解决的整体品质。

  • 标签: 行政争议解决 合意 自行协商 调解 合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