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任何文化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中,文化安全在时间驱动下发生变化,时间因素对文化安全产生何种影响,它是否会侵蚀、威胁文化安全,文章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了递进的分析。首先,时间通过对社会结构的改变而对文化安全产生了显性的影响。时间结构和时间维度的变革,为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后果:文化的商品化和碎片化;人文主义衰微,文化的自主性受到威胁;时间问题带来了价值秩序的重构,短期性和即刻满足受到偏爱;文化失去批判能力,成为娱乐。其次,时间自身及其围绕它的变化对文化安全产生了的隐性但却是根本性的影响。在多变且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主体对时间的感知和与之的关系都是疏离的,这种脱位意味着文化被从其扎根的环境中抽取出来,文化根基被削弱、文化空间减少,从而使文化失去发展自身的权利和能力,高度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过度磨损文化的再生产能力。最后,关于文化的能动性问题,即是否存在着文化对时间的反作用力。其结论是,文化是时间背后的“沉默的规范力量”。这样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应对文化安全议题的自觉性,从文化之中寻求文化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透过时间的视角,可以看到一定的文化的稳定性是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文化安全议题尤显重要。
简介:莫迪自2014年5月就任印度总理至今,美国已经历了奥巴马和特朗普两位总统的交替。印美双边关系在这一段时间内,总体上保持着向前发展的趋势,不仅没有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干扰,而且两国关系有了进一步推进。从现实角度看,印美关系之所以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一方面是因为印美两国领导人对发展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双方基于国家利益、民主价值观和地缘战略扩展等方面考虑。然而,不断拓展的印美关系势必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构成一定威胁,包括对南海的地缘安全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中国对印美之间稳步上升的双边关系以及不断强化的安全合作,应保持必要的关注和警惕,以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简介:<正>巴基斯坦自建国以来,外交政策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即从不结盟(1947—1953年)走向结盟(1954—1961),通过一段时期的调整(1962—1979)最后又回到不结盟(1980年迄今)。巴基斯坦外交政策为什么走了这么一条曲折的道路?本文试论述之。一、不结盟政策(1947—1953)1947年8月,巴基斯坦一独立就面临严竣的国内外形势。外有同印度的尖锐矛盾,内有严重的经济、难民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巴基斯坦政府选择了走中立不结盟的道路。首先在国际上,巴基斯坦面临的形势是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