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以中国的神学函授教育发展为线索,回顾神学函授教育的历史。从函授科的创办到停办再到开办,几经波折的神学函授教育,依托神学院来开展办学,这使神学函授教育和神学院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早期的神学函授教育成为一种办学和培养的方式,使神学教育达到更大范围的推动;近代的神学函授教育,为中国神学教育和神学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回顾从神学函授教育开办以来的时间、相关的人员、课程的安排等信息,从函授教育的历史脉络来看神学函授教育,思考神学函授教育的发展途径。以1989年为一个时间点,进行中国神学函授教育的前后叙述。因为,1989年是中国神学函授教育新开启的一年,'正规'神学函授教育正式以文件的形式,报请国家来审批,经过各方的努力和筹备,金陵协和神学院神学函授教育开始了新的篇章。通过对神学函授教育的历史脉络把握,可以带来我们今天对神学函授教育的思考和对未来神学函授教育的憧憬。
简介:印顺法师的《修身之道》形成了对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系统看法。与传统儒家将三纲领视为由内向外的推展不同,印顺法师将三纲领视为由外而内的落实,与大乘“三心”相近;致知就是止于至善,如同佛教的“续善根”一样,其意义与佛教的正见相似,但远不如佛教的正见更为究竟、彻底和殊胜;格物是儒家致知的手段,不如佛教修得正见的方式来得真实;他对大学的诚意慎独非常欣赏,比之于佛法的戒学修行,但认为佛法的理论和方法也更有效率;正心就是定,孟子的“养气”就是定的一种境界;儒佛二家都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等于佛法的修慧,只有大乘佛法,才开显了究竞的修身之道;在印顺法师看来,儒佛二家都以利他作为出发点,但利他的方式则有区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是从佛教立场理解和审视儒家经典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