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讨论佛教经济首先遇到的疑问是:这样一门学问是否真的存在?或者是:它有没有存在的可能?一位佛家的和尚寂寞地行走在乞求施舍的旅途上,这种景象对于大多效人来说都不会联想到经济活动上去。而摩天大楼、购物中心和股票交易所之类才适合于引发此类联想。现在,我们已经熟知的“经济”是西方式的,我们在谈论和思考经济方面的同题时所使用的语汇、

  • 标签: 佛教经济学 经济活动 解决方式 伦理行为 价值观念
  • 简介:佛就是向佛陀学习,学习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的经典,由信解悟入佛知见。学习佛陀慈悲度化的大行,作为我们行持的典范。学习佛陀开启无量般若智慧,证得无上究竟佛果。这个向佛陀学习的过程,就叫修行。修行就是以佛的思想言行为准则,来规范修

  • 标签: 学佛 戒律 修持 佛教 佛教徒 禅宗
  • 简介:我刚接触佛教时,妻子即说:“你还佛呢,整天板着个脸,笑都不会笑。”这话让我震动。的确,佛门中也有怒目金刚,但毕竟很少,大多数佛、菩萨的相貌皆是慈眉善目,和颜悦色,让众生看了敬仰又欢喜,油然生起亲近心。这使得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笑与佛紧密相联,把笑颜待人作为佛的基本功之一。为什么要笑颜待人呢?佛经言:“内存慈悲心,外现慈悲相。”所谓“慈”即是给予他人快乐,所谓“悲”,不是悲观,不是悲哀,而是同情、怜悯受苦的众生,帮助他脱离苦难。显然,佛、菩萨之和颜悦色,乃是其慈悲心自然而然地显

  • 标签: 学佛 佛日 菩萨道 经言 使人 自利利他
  • 简介:如何像耶稣呢?什么叫像耶稣呢?一个真正想学做耶稣的人和主样式的人要有主的灵在里面,将主的话存在心里,在主的性情上有份。

  • 标签: 耶稣 基督教 教徒 教会
  • 简介:宗教或信仰已是当下不少人生活的必需品,不少文明的交融或冲突正是源于宗教信仰的交融或冲突,如何通过宗教翻译缓解文明冲突,创造新的和谐世界,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而2013年和2014年分别于广州和青岛召开的“宗教经典翻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已是宗教翻译规模化研究的发端。我曾获赠第一次会议文集,又亲历了第二次会议,聆听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对宗教翻译有了些许遐想。

  • 标签: 宗教信仰 翻译学 翻译理论与实践 文明冲突 第一次会议 和谐世界
  • 简介:佛探珍菩提绪言我们常常都在谈论佛的问题,但为什么要佛?佛的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却有许多人不甚明了。佛并不是无意义、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佛而能够深刻理解到佛的根本意趣,进而感到非佛不可,有这种坚强的信念,才能...

  • 标签: 学佛 三宝 佛法 修学 《杂阿含经》 业力
  • 简介:本文以中国的神学函授教育发展为线索,回顾神学函授教育的历史。从函授科的创办到停办再到开办,几经波折的神学函授教育,依托神学院来开展办学,这使神学函授教育和神学院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早期的神学函授教育成为一种办学和培养的方式,使神学教育达到更大范围的推动;近代的神学函授教育,为中国神学教育和神学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回顾从神学函授教育开办以来的时间、相关的人员、课程的安排等信息,从函授教育的历史脉络来看神学函授教育,思考神学函授教育的发展途径。以1989年为一个时间点,进行中国神学函授教育的前后叙述。因为,1989年是中国神学函授教育新开启的一年,'正规'神学函授教育正式以文件的形式,报请国家来审批,经过各方的努力和筹备,金陵协和神学院神学函授教育开始了新的篇章。通过对神学函授教育的历史脉络把握,可以带来我们今天对神学函授教育的思考和对未来神学函授教育的憧憬。

  • 标签: 神学函授教育 函授科 金陵协和神学院
  • 简介:随着现代经济、技术、信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旅游事业的高速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已从单一的旅游产品竞争变为多元化的手段竞争、方式竞争、智力竞争.

  • 标签: 新闻宣传 旅游促销 旅游产品 旅游业 旅游项目
  • 简介:Ⅰ.修道团体的共融基础1.圣三奥秘:圣三内,三位相互毫不混淆,却又是一个天主的神圣奥秘启示我们如何在爱的关系中达到完善;2.圣经中爱的诫命,参见《若13:34-35;若一4:21》。Ⅱ.天主由于爱,为了爱而创造万物

  • 标签: 韩国 天主教 大邱保禄会 朴玛利露茜修女 讲稿 修道团体
  • 简介:自公元七世纪中叶以来,玄奘法师的著作和学说思想传遍世界各地,对中国的近邻如印度、朝鲜、日本等国影响尤大。玄奘成了享誉中外的世界名人。本文拟对朝鲜古代入华求法学僧对玄奘法师唯识学说的研习传和播作探讨。

  • 标签: 唯识学 玄奘 《成唯识论》 窥基 玉华宫 五台山研究
  • 简介:人生中几种可能的觉悟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如果有人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舍弃大家都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追求和拥有,甚或干脆舍尘出家,为僧为尼,一般被人们称作“看破红尘”。似乎这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是消极处世。但人们的这种认识并不正确。原因是这种认识与判断事物的依据,

  • 标签: 随笔 学佛 人生态度 生活 认识 舍弃
  • 简介:偶然一个机会,得知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管委会聘请专业人员用烟墨和朱砂拓印寺内的石刻碑文,我立即托人找寺管会主任商议借来几幅拓片。其中一篇以“小儿锦”形式署名但通篇却是用流畅的阿拉伯文书写的碑记引起了我一种特别的兴趣,在认真细致通读了几番之后,从其后跋年款(伊历740年)上,猛然觉得这似应是操汉语的中国穆斯林用阿拉伯文撰写的比较早的碑记。

  • 标签: 阿拉伯文 清真寺 穆斯林 碑记 学习 西安
  • 简介: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文章通过对广西近代民族地区圩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宗教因素进行探讨,认为宗教所具有的特殊感召力和聚集功能对于近代民族地区乡村市场的发育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宗教也从圩镇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了更大的物质支撑,进一步扩展了其传播和影响范围,由此对民族地区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标签: 近代 民族地区 圩镇 宗教因素
  • 简介:2013年3月1日,时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传印长老在此次政协会议中,给两会提交了《关于解决佛教寺院的法人地位的提案》.他表示,因为没有设立法人,佛教寺院迄今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独立民事主体资格,所以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证.而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办法,佛教寺院已具备了设立法人的所需条件.但正是因为寺院有方丈、无法人的尴尬境况,佛教寺院无任何法理依据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才会被各种利益集团侵犯导致商业化.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解决,希望引起全社会重视,健全法治.

  • 标签: 人间佛教 佛教僧人 佛教公民
  • 简介:印顺法师的《修身之道》形成了对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系统看法。与传统儒家将三纲领视为由内向外的推展不同,印顺法师将三纲领视为由外而内的落实,与大乘“三心”相近;致知就是止于至善,如同佛教的“续善根”一样,其意义与佛教的正见相似,但远不如佛教的正见更为究竟、彻底和殊胜;格物是儒家致知的手段,不如佛教修得正见的方式来得真实;他对大学的诚意慎独非常欣赏,比之于佛法的戒修行,但认为佛法的理论和方法也更有效率;正心就是定,孟子的“养气”就是定的一种境界;儒佛二家都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等于佛法的修慧,只有大乘佛法,才开显了究竞的修身之道;在印顺法师看来,儒佛二家都以利他作为出发点,但利他的方式则有区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是从佛教立场理解和审视儒家经典的范例。

  • 标签: 印顺法师 《大学》 三纲领 八条目
  • 简介:历观今日的佛朋友,每每对神通之事津津乐道,对显示神通者趋之若鹜,大有凭神通以判凡圣,求神通以为解脱之势,此为佛之迷途,决非佛法之正道。

  • 标签: 神通 学佛 朋友 佛法
  • 简介:戒为成佛的根本,是佛教徒生活行动的指南。圣严法师认为戒可以理解为:“不该作的事就不能作,应当作的则不能不作。”戒律对个人来说,可以止恶防非;对整个佛教来说,则能够保持教团的清净与和合。因此佛说:戒为无上菩提之本。

  • 标签: 佛教徒 生活行动指南 圣严法师
  • 简介:太虚大师对唯识倾注了很大精力.但他与"南欧北韩"诸学派在学术关注点上明显不同.唯识不仅是太虚大师一生关注和研的重点教理,为此,他阐述了颇具特色的新唯识,力主唯识应成为真实应化的佛学,应将教与观相结合,不能有所偏废.他撰写,发掘基大师之五重唯识观,阐发诠释唯识三性说之精微之义,以作评价与阐释佛学各宗教理基础,并以此对应来自支那内学院派与日本佛教界的近代疑经之风,以维护经典的权威与神圣.

  • 标签: 唯识学 太虚 融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