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印度佛教哲学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的哲学发生了冲突、融汇。宋明以后,儒释道三家哲学融通,使中国哲学达到了顶峰。近代中国哲学屡受冲击,暴露了自己的不足。处,也对近现代佛教哲学的发展引起了深思。作者认为,近现代佛教哲学在中国当代哲学中要发展,必须以“图存救亡”的态度去重新审视。首先要产生一批象智、玄奘、法藏那样的哲学大家;其次要建构新的思想体系和理论;第三要分清佛教哲学家和非佛教哲学家的任务。如此,“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

  • 标签: 佛教哲学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西方哲学 中国化 中国当代哲学
  • 简介:中国穆斯林》于1981年复刊。因为她是中国伊协主办的综合性刊物,集宗教性、学术性、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所以我与《中国穆斯林》相见恨晚。从此,我与《中国穆斯林》结下了剪不断、永相伴的不解情缘。从那时起,她便成了我的良师益友、终身伴侣。我是每期必读,爱不释手,百读不厌。

  • 标签: 穆斯林 中国 情缘 综合性刊物 良师益友 宗教性
  • 简介:天台山佛像艺术具有“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个性鲜明、影响深远”四个特点。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这四个特点,认为其佛像历史可以上溯到东吴时代,其工艺以石雕和木雕而闻名中外,体现在观音文化和罗汉文化的个性,影响流传海外,至今不缕。

  • 标签: 天台山 佛像艺术 个性 影响
  • 简介:法显(334-420),上党郡襄垣(今山西长治襄垣)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高僧,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他所著述的《佛国记》对中国西北及中亚、南亚、东南亚30多个国家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以及社会发展、经济制度都进行了详细记述,其丰富的内容不仅被郦道元的《水经注》引用,还被译成多国文字、多种版本在全世界传播。

  • 标签: 中国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佛缘
  • 简介:印顺法师的《中国禅宗史》是当代中国人写的第一部禅宗历史著作。在此之前,中国虽有胡适的《神会和尚遗集》等禅宗史著作。日本亦有宇井伯寿的《中国禅宗史研究》以及关口大真的《中国禅学思想史》等,然多依据八、九世纪禅门文献,且就印度禅向中国禅的演化历程重视不够。印顺法师此书从以上二方面弥补了以前禅宗史研究的缺

  • 标签: 中国禅宗史 印顺 禅宗史研究 宇井伯寿 禅学思想 演化历程
  • 简介:看待中国的宗教政策,不同的视角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这里,我愿意为大家提供一个由信心和耐心构成的视角,希望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积极的观察角度。

  • 标签: 中国 宗教政策 宗教信仰 民族文化
  • 简介:2003年12月8日至12日,应香港道教联合会邀请,中国道教协会组成以副会长张继禹为团长的访问团,赴港参加了香港道教联合会新会址落成开幕典礼等活动。内地应邀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齐晓飞,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史孝进、广东省民宗委。

  • 标签: 中国道教协会 香港 文化交流 道教文化
  • 简介:6月21日至23日,中国道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多位代表人士,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会议总结了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以来的工作,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和目标,选举产生了由会长任法融等16人组成的新一届领导班子。

  • 标签: 中国道教协会 风貌 代表会议 代表人士 会议总结 领导班子
  • 简介:华方田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9月,350千字,471页。宝庆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观与三论宗”,着重论述了中观派的思维方式,中观派的发展脉络,以及吉藏在二谛论、中道论、判教论、佛性说、方法论、真理观、心性论等方面的思想内容。其中对吉藏佛学思想之哲学层面、吉藏与中观派和般若学的关系等方面的阐述,尤为出色。第二部分是“中国佛教泛论”,着重收入有关中国佛教各个方面的文章,如澳门佛教、禅宗、生活禅、弥勒信仰、济公崇拜、人间佛教、佛教伦理道德等内容。第三部分是“敦煌佛教文献整理”,收入有关般若、中观和禅宗的重要敦煌文献。

  • 标签: 中国佛教 般若学 中观 宗教文化出版社 学说 敦煌文献
  • 简介: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给中华民族增加一份坚强无比的活力。这在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得异常明显,而于印刷术,尤其彰著。

  • 标签: 佛教 中国 印刷业 佛经 佛法
  • 简介:佛教在中国,是在种种矛盾的不断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佛教学者们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不断调和与儒家思想理论之间的关系。在儒佛道三教斗争与融合过程中,佛教的教义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互相影响,还吸收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形成了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学说。这些学说反过来又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民间习俗和民众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该说,这些演变从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就已开始。到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教义在中国社会的流传,佛教经典翻译的发展以及对佛教理解程度的加深,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矛盾和融合过程也全面展开。到了隋唐时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佛教教义思想已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也已基本确立。

  • 标签: 印度佛教 中国佛教 佛教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