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众所周知,马克思与恩格斯文学批评是建立在写实主义之上,但他们在这方面的洞见主要是零散地表现于一些信件中,并未形成一完整理论,更没有机会与后起文学理论交锋。在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既能继承马克思与恩格斯洞见来完成一完整写实

  • 标签: 现代主义文学 卢卡奇 写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存有论 文学批评
  • 简介:中国近代经济史探索,是李达经济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重要方面。李达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为主线,以帝国主义侵入标志,围绕着帝国主义侵入前即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性质、帝国主义侵入后中国近代经济矛盾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等问题展开论述,清晰地勾画了中国近代社会形态,正确地评估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李达在对中国近代经济史探索过程中,有力地驳斥了托陈取消派、新生命派、动力派错误观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近代社会半封建半殖民性质,坚持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研究方法和广义经济学立场,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

  • 标签: 李达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化
  • 简介:江泽民同志学校教育问题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谈话,特别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地位作用、任务内容、方法手段等提出了许多创新思想。江泽民同志德育创新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对于进一步推进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江泽民 德育思想 创新
  • 简介:谭献民、文斌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革命精神产生和发展规律。它集中体现为中国革命精神两次重大历史转折:一次是从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先驱精神”和“红船精神”,艰难地转向在“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形成“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

  • 标签: 长征精神 历史贡献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革命
  • 简介:<正>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之后.历史发展进程.不仅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总结革命实践经验中,无产阶级革命活动指明前进方向;而且要求他们从理论上深刻回答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前途.增强共产主义信念。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性是首要任务。因而.也就决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段时期中,除积极组织和领导国际工人协会活动,还要特别注意研究经济学,阐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 唯物史观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经济学
  • 简介: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可以从文学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角度分别加以理解,但二者往往是同时存在于文学之中并进而生发复杂文学、文化、历史与社会动态关系与效果。针对当前文艺学界对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争辩,以精神分析学作为文艺学方法论重要组件,以拉康、阿尔都塞和齐泽克思想为基础,可以构成一种对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之间关系阐释独特路径。

  • 标签: 文学 审美性 意识形态性 拉康主义 精神分析
  • 简介:在打开全新战略道路艰难战斗历程中,以近半个世纪深厚历史经验基础上,邓小平理论应运而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启动大变动、新觉醒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赶上时代是改革要达到目的,关键在于“三个解放”: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历史性决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正沿着邓小平打开全新战略道路,迈向新高度。对于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老党、大党来说,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革命风格是我们全部事业成败头等重大问题。我们要以高度自觉,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思想武器,作为基本立场和方法,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把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推向新高度。

  • 标签: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新战略道路 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产生以来,研究者概念理解存在很大差异,彼此冲突甚至互相排斥现象也时有发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混乱及内含逻辑缺陷,影响了研究进程深入和研究成果在更广范围传播。本文通过剖析学术界“西方马克思主义”几种通常解释,就如何进一步拓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内涵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并剖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长期忽视经济学原因及后果,认为强化政治经济学研究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概念解析 内涵拓展
  • 简介:康德具有理性主义色彩共同体思想对于马克思思考共同体问题产生了巨大启蒙意义.不过,康德对于伦理共同体论述基于人性善恶考量,马克思却要把这种考量转换成为现实生活批判.康德尽管从形式上看特别想超越私人性而追寻普遍性进而构建一个伦理共同体,但这种共同体实际上是维护少数资产阶级利益,是虚幻.为此,马克思提出了'真正共同体'这个理念.'真正共同体'具有双重规定,即'真正共同体'不是'自由人对立面',而是'自由人联合体'.

  • 标签: 马克思 康德 普遍性 虚幻 共同体
  • 简介:马克思通过黑格尔思辨哲学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批判,形成了以物质生产基础总体性实践活动观念。从这种实践观出发,马克思所构想社会理想,不但要符合价值合理性,同时也必须考虑达成某种目的所需要可操作、合乎理性手段及其相应行动和要求。因此,马克思理论不是道德乌托邦全然否定,而是一种实践领域现实超越。

  • 标签: 实践观 总体性 道德乌托邦
  • 简介:在邓小平理论中“发展”思想是贯彻始终不容动摇主题,它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发展观基础。邓小平发展观,使中国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贡献有理论上,也有实践上,可以分为:自发贡献、引发贡献和积极贡献。中国与世界关系是局部与整体关系。中国作为世界上越来越可以称得上一级重要组成部分,它发展本身就是世界重大贡献;中国发展辐射作用自然引起和带动世界其它构成体发展;中国并积极作用于世界,世界发展而有所作为。体现于邓小平发展观中一些重要思想,是中国贡献于世界一个重要侧面。

  • 标签: 邓小平 发展观 中国 经济全球化 国际政治新秩序
  • 简介: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一书包含着丰富战争哲学和战略学思想,尤其是他“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继续”这一著名命题包含着后世所谓“大战略”思想,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战略思想发展都有巨大影响。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政治本质、战争概然性、战争军事目的、积极防御和人民战争等方面的重要观点毛泽东战争观和战略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 标签: 克劳塞维茨 毛泽东 《战争论》 战略思想
  • 简介:移情是以镜像神经元基础,进行折射自我或他人相关动机、判断、行为意图和动作表征,并在内心再造出他者经验、体会他者情感、理解他者意图心理过程。审美移情没有中西之分。中国审美移情研究应该关注移情以及注重移情认知方面的研究,分析不同移情境界,还可以进行移情与诗人亲社会行为诗学拓展。

  • 标签: 移情 审美 镜像神经元 诗学 白居易 亲社会行为
  • 简介:遗迹成了地方标志,它引起并深化支持一种特殊情结,把文化视作"财产"和"身份"标志。遗迹所刻记记忆和所标志历史通常被视为共享公共叙事有机部分,并不断加强身份意识和正统性意识。各种团体渐渐地利用尚未固定、还在争议和充满矛盾记忆、叙事和遗迹来实现这种效果。遗迹事实上成为一个充满争议场域——甚至是一个战场。记忆干预在纪念景观中引起微妙但不乏意义转变上,具有既个别又累积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把遗迹抢救成一种道德空间,使其不仅能认证某种认同,而且可以促成更复杂(往往是人性化和世界主义)地一些问题反思,如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关系反思,遗迹本身性质反思。

  • 标签: 遗迹 记忆 骚动不安的记忆 记忆干预
  • 简介:从加深马克思主义理论复杂内涵理解角度考量,甄别和辨析“马克思一恩格斯思想关系”具有一定合理性,一方面有助于改变过去国内学界存在过于宏观和笼统毛病,提升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化水准,另一方面有助于矫正西方学界有的学者过于纠缠细节和个案而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情形,注重实证,但又不“唯实证论”。就《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看,马克思是其核心思想主导者和首创者,恩格斯参与了这项理论建构工作,是绝大多数文稿誊写者、修改者,二人在思想容量、视野扩展、思维推进、逻辑力量和思考深刻等方面存在一致性,但又有一定差别。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思想关系 一致 差异
  • 简介:毛泽东思想所内蕴问题性思维,其实质内容是矛盾运动规律把握,关键是对事物发展主要矛盾认知,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化和发展。其在方法上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彻,开创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在这样思想引领下逐步构建,毛泽东更是从三个实现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做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毛泽东 问题性 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矛盾
  • 简介: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90年实践中,造就了大批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涌现了无数灿烂群星般英雄人物。但毋庸讳言,当下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严重。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己经发展了”恰恰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

  • 标签: 文化对策 胡锦涛同志 反腐思想 防治腐败 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中央
  • 简介:欧根·希穆涅克《美学与艺术总论》以列宁反映论作为研究艺术方法论原则,从艺术受现实和作者思想-审美意向制约方面来研究艺术现象,其中包含了丰富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思想。首先,希穆涅克认为音乐是一种风格化模仿,是主客观统一;其次,他用音调去分析音乐题材结构,认为音乐创作是通过一定音调方式人和现实某种情感态度进行描述和音乐'典型化';最后,他认为音乐活动是一个'语义化'过程,其中包含了意义生产和人发展两个方面,并最终指向社会认识和改造。希穆涅克音乐美学强调了积极介入现实基本立场,但也包含了反映论美学固有问题——作为个体的人创造性和意识主体性忽视。

  • 标签: 欧根·希穆涅克 《美学与艺术总论》 音乐美学
  • 简介:让·鲍德里亚提出消费社会理论断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受到消费支配社会,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分析提供了一个批判性理论视角。鲍德里亚以关于符号崇拜取代关于物崇拜,提出其所谓'能指拜物教',其实质上是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片面化解读和符号化篡改。鲍德里亚不但误读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中'物'概念,而且没有弄清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错误地以消费取代生产作为社会存在与发展根本动力,从而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对立面。

  • 标签: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商品拜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