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开展灾害天气早期警报工作以来,其中期天气预报的水平在稳步提升。最重要的体现应该是近两年对一些天气尺度灾害天气事件提前几天的成功预报,包括:

  • 标签: 灾害性天气 早期预警 ECMWF 中期天气预报 天气尺度 警报
  • 简介:利用2013年12月1—9日淮安市气象观测资料、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和探空资料,对2013年12月初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次大范围持续重度雾霾过程的气象要素、PM2.5浓度和大气边界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淮安地区持续雾霾过程高空为偏西气流,冷空气弱且850hPa有暖平流输送,为雾霾持续的背景条件。在此次持续雾霾过程中,PM2.5日平均浓度均大于0.075mg·m^-3,与能见度呈反相关关系;高质量浓度的PM2.5长时间堆积使低能见度维持,随着湿度的增大或减小,雾霾交替出现。边界层中低层维持的逆温层结不利于大气湍流、水汽垂直交换及污染物垂直扩散,为雾霾长时间维持提供了良好的热力条件;混合层高度低且上升运动弱,为此次持续雾霾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

  • 标签: 雾霾 PM2.5 逆温 混合层高度
  • 简介:应用常规与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PM2.5浓度监测资料,对2013年1月20~24日山西区域一次持续雾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本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013年1月20日14时至23日11时,由于相对湿度的变化导致了3次轻雾转大雾过程;23日14~20时,由于PM2.5浓度的增大经历了1次轻雾转霾的天气过程。(2)地面弱的气压场和较小的风速以及PM2.5浓度的上升和相对湿度的增大为本次持续雾霾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边界层逆温的存在是雾霾低能见度过程形成的必要条件,边界层有逆温层而不出现雾霾天气的条件是:相对湿度〈50%,PM2.5日均值浓度〈75μg·m-3;逆温层下相对湿度的大小是区别雾和霾天气的指标。(4)相对湿度和PM2.5是决定能见度大小的关键因子,其对能见度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当相对湿度〈90%时,PM2.5浓度对能见度的作用强于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因子,但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其对能见度的影响相对增强,当能见度降至1km以下时,相对湿度成为影响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 标签: 持续性雾霾 阶段性特征 关键因子
  • 简介:干、湿球记录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气象要素。干、湿球记录的准确与否、牵涉到一系列其它要素。本人根据十多年的观测经验,体会到精确取值的关键是读数方法。因为观测员在开百叶箱门时产生的气流改变了原来相对稳定的箱内气流及人体这一热源

  • 标签: 气象要素 员在 湿球温度 箱门 大风天气 数法
  • 简介:闪电与对流天气中的降水量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本文对1999年~2001年青海省海东及黄南地区12个站点(廿里铺、平安、乐都、互助、大通、民和、尖扎、湟中、湟源、同仁、化隆、循化)的雷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分析闪电与之所对应的对流天气中的降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对于闪电发生位置的对流降水的空间分布,并利用闪电定位仪来估算对流天气中的降水量。

  • 标签: 闪电 对流性天气 降水 雷暴
  • 简介:利用1981—2010年琼中县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和2008—2017年琼中县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琼中县光、温、水等气候资源及其与种桑养蚕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县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建议扩大种桑养蚕规模,并针对不利气象条件提出了服务措施和生产对策建议。

  • 标签: 种桑养蚕 气候适应性 琼中县
  • 简介:利用SNHT和t检验方法对临河站1956—2008年逐年、季平均气温和地面温度序列进行均一化检验,结果表明:站址迁移和周围高大建筑是造成资料非均一的主要原因。年平均温度的不连续点分别为1980、1995年,与站点迁移和高大建筑的建设时间吻合,表现在季节上为冬、夏季明显,春秋次之。

  • 标签: 台站迁址 SNHT方法 t检验方法 均一性检验
  • 简介:文章挑选了2013年5—10月5个民航机场(乌海市、呼和浩特市、二连浩特市、阿尔山市和满洲里市)出现对流降水的个例,基于WRF模式对不同格距下单站降水次数、降水评分和降水量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格距下模式模拟的降水均以对流为主,模式能较好的模拟出降水性质;从降水评分检验来看,9km的模拟结果好于27km,分辨率提高后二连浩特市、呼和浩特市和乌海市3个站的TS评分均明显提高;模式对小雨量级降水的预报准确率最高,达95%以上,对其它级别降水预报量级明显偏小。

  • 标签: WRF模式 雷暴 降水预报 对流性降水
  • 简介:在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中,高山蔬菜、山地瓜果的发展,已成为振兴山区经济、农民致富的一条路子。海岛具有特殊自然条件的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这一资源,开发“一优两高”的海岛农业,是一项兴岛、利民发展海岛经济的重要措施。海岛生产西瓜,经济效益远低于渔业,所以无人问津栽培,历来靠大陆供应。本试验就是在海岛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探索海岛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海岛具有丰富的气候资源。引种西瓜,关键是气候是否适应,水土条件是否利于种植?而气候因素中尤以早期台风灾害是栽培的成败关键。西瓜试验旨在探索合理的栽培季节,趋利避害,争取早播、早熟、早市。本文对西瓜种植的适应进行分析。

  • 标签: 栽培季节 气候因素 气候资源 种植试验 农业资源 台风灾害
  • 简介:由于气候变化,现有气候分区内水工混凝土经历的冻融温度正在发生改变,采用研制的气候模拟系统,对不同强度等级、不同抗冻设计等级的水工混凝土在-30~-5℃冻融中心温度下进行了系统的冻融试验。研究提出了变化条件下水工混凝土冻融温度一强度等级一抗冻设计等级一冻融循环次数归因分析图。基于试验结果,对我国现行水工混凝土抗冻制度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改变水工混凝土抗冻融中心温度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

  • 标签: 冻融变化 水工混凝土 耐久性 归因分析 节能减排
  • 简介:利用1960—2009年辽宁58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区域暴雪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区域暴雪主要出现在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3月15日,2月为最多月。近50a区域暴雪过程次数呈上升趋势,并且存在9、5a和3a的周期变化;9a的周期变化信号一直存在,但强度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增强,70—80年代最强;5a的周期变化信号自7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强度在70年代中期开始增强;3a的变化信号一直存在,强度在70年代中期、80年代最强。区域暴雪过程次数和暴雪总量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空间分布有3个中心,分别为:沈阳—抚顺—本溪一带、鞍山附近和丹东凤城地区。辽宁区域暴雪落区主要有4种分布,分别为中东部暴雪、东部暴雪、南部暴雪和西部暴雪

  • 标签: 辽宁区域性暴雪 气候特征 小波分析 M-K突变检验 EOF分解
  • 简介:论述了现代气候变化科学对人类新型发展观的贡献,中国对"发展"的新觉悟与国际发展观的演进相会合,从战略层面提高了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有力推动了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本文归纳了《巴黎协定》所确立的新气候机制的4个要点和会后国际气候谈判面临的5个需要及时深化研究的新问题。中国确立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目标,对创新我国发展路径具有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这些发展目标的科学。"十三五"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提出了需要抓紧做好的5个方面的工作。强调低碳与改善大气质量有很强的协同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外两个大局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做好国内的事是根本。

  • 标签: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低碳发展 新阶段
  • 简介:在高空观测中,影响六项指标的因素很多,但非球炸终止观测却是主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探空、测风高度、球炸率甚至重放球等四项指标。如何减少非球炸终止观测的发生,是提高高空观测质量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高空观测 原因 观测质量 探空 测风
  • 简介: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现代化电子设备和人员、财产密集场所的大量增多和集聚,雷击事件和雷电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多样方式发展,科学防雷已成为现代社会防灾减灾的重要课题.防雷减灾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浙江的大局,需要政府主导依法管理,增强意识普及科技,协同配合科学防御,构建社会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本文立足浙江,放眼全国,就构建社会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提出探讨和建议.

  • 标签: 构建 社会性 防雷减灾 工作体系 防雷减灾工作 社会性
  • 简介:花生是一种食用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我省花生过去有过零星种植,其生产之所以不能发展,缺乏花生气候适应分析,未能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是主要原因。为了探索花生引种的可能,发展我省花生生产,1982年以来,我们通过定点对比测定和地理播种等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种花生 花生生产 气候适应性 气候资源 对比测定 年平均气温
  • 简介:本文通过对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分析,得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应定位于气象信息的指导服务、科普服务和新闻服务,从节目定位出发,提出了实现节目服务的目标和方法,保证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电视天气预报 服务 研究
  • 简介:采用天津地区1959~2012年太阳总辐射年、月总量资料、日照百分率及其台站元数据,通过惩罚最大t检验和顺序算法对太阳总辐射资料的均一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辐射观测仪器的变更造成了太阳总辐射序列产生不连续,突变年代主要发生在1968年、1972年、1990年3次仪器变更年份或其附近年份,而迁站没有造成显著影响。同时,顺序算法检验发现,天津地区太阳总辐射序列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前后)出现了趋势减少的渐变,并且在月总量序列的检验中,仪器变更的非均一影响也体现在其中。因此,在太阳辐射的研究工作中,尊重原始观测数据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均一,剔除非均一因素,以此确保气候变化分析结果的相对真实。

  • 标签: 天津地区 太阳总辐射资料 均一性分析
  • 简介:气象的“一流装备”标准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动态的、相对的。从狭义上理解,主要体现在装备自身采用的技术手段、总体功能、性能指标、自动化程度、运行可靠等方面;从广义上诠释,还应包括装备的总体布局规模、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应用效益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总的结论是:目前我国气象装备在性能、功能、规模、效率等方面的整体实力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总体上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结论是:气象卫星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一代天气雷达跻身国际先进行列;高空气象探测装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地面气象观测装备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大气成分观测网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观测装备进展迅速;技术保障装备部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高性能计算机接近国际一流水平;通信网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文中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主要发展思路和任务及保障措施。

  • 标签: 气象装备 新一代天气雷达 性能指标 自主知识产权 高空气象探测 地面气象观测
  • 简介:利用RHtestV5和MASHV3.03软件包并结合完善的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分别对重庆地区1951-2015年的逐年、月、日平均气温序列进行了均一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检验出重庆地区相关台站气温序列的非均一,并对其进行订正。二者所得结果均表明,迁站是引起气温序列不连续的主要原因,测站周围环境的变化、观测设备的更换以及自动站的业务化运行也会对气温序列的连续产生一定影响,且两种方法对日平均气温的订正量和订正方向基本一致,订正后的气温气候趋势相似。由于两种方法所使用的检验算法不同,导致检测到的断点数目相差较大(MASH较RHtest多)。将RHtest方法所得结果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用同样方法对重庆地区气温序列的均一检验和订正结果对比,显示二者订正效果基本相同。最后通过对订正前后的气温序列进行气候趋势分析发现,订正后气温变化趋势的均一较订正前有明显改善。

  • 标签: 气温序列 均一性 RHtest MASH 气候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