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气候角度讨论分析了在吉安市种植芦笋可行,并提出了具体推广建议.

  • 标签: 气候 适应性分析 建议
  • 简介:从“专家系统”思路看“专家集团”决策机构必然安岭目前广泛采用专家系统,因其集中不同时段、不同风格、不同知识结构各类知识和经验,使天气预报方法有了新发展。仔细分析这种发展过程不难发现,这是由不同时代技术经验水平与社会需要来决定,但促成一级...

  • 标签: 专家系统 决策机构 软专家 知识结构 甘肃气象 分工协作
  • 简介:利用1960—2009年辽宁58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区域暴雪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区域暴雪主要出现在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3月15日,2月为最多月。近50a区域暴雪过程次数呈上升趋势,并且存在9、5a和3a周期变化;9a周期变化信号一直存在,但强度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增强,70—80年代最强;5a周期变化信号自7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强度在70年代中期开始增强;3a变化信号一直存在,强度在70年代中期、80年代最强。区域暴雪过程次数和暴雪总量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空间分布有3个中心,分别为:沈阳—抚顺—本溪一带、鞍山附近和丹东凤城地区。辽宁区域暴雪落区主要有4种分布,分别为中东部暴雪型、东部暴雪型、南部暴雪型和西部暴雪型。

  • 标签: 辽宁区域性暴雪 气候特征 小波分析 M-K突变检验 EOF分解
  • 简介:论述了现代气候变化科学对人类新型发展观贡献,中国对"发展"新觉悟与国际发展观演进相会合,从战略层面提高了对应对气候变化认识,有力推动了巴黎气候大会成功。本文归纳了《巴黎协定》所确立新气候机制4个要点和会后国际气候谈判面临5个需要及时深化研究新问题。中国确立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目标,对创新我国发展路径具有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这些发展目标的科学。"十三五"是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期,提出了需要抓紧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强调低碳与改善大气质量有很强协同性,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外两个大局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做好国内事是根本。

  • 标签: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低碳发展 新阶段
  • 简介: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最严重10种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现代化电子设备和人员、财产密集场所大量增多和集聚,雷击事件和雷电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多样方式发展,科学防雷已成为现代社会防灾减灾重要课题.防雷减灾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浙江大局,需要政府主导依法管理,增强意识普及科技,协同配合科学防御,构建社会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本文立足浙江,放眼全国,就构建社会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提出探讨和建议.

  • 标签: 构建 社会性 防雷减灾 工作体系 防雷减灾工作 社会性
  • 简介:本文通过对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分析,得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应定位于气象信息指导服务、科普服务和新闻服务,从节目定位出发,提出了实现节目服务目标和方法,保证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电视天气预报 服务 研究
  • 简介:气象“一流装备”标准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动态、相对。从狭义上理解,主要体现在装备自身采用技术手段、总体功能、性能指标、自动化程度、运行可靠等方面;从广义上诠释,还应包括装备总体布局规模、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应用效益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总结论是:目前我国气象装备在性能、功能、规模、效率等方面的整体实力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总体上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结论是:气象卫星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一代天气雷达跻身国际先进行列;高空气象探测装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地面气象观测装备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大气成分观测网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重要组成部分;移动观测装备进展迅速;技术保障装备部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高性能计算机接近国际一流水平;通信网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文中也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主要发展思路和任务及保障措施。

  • 标签: 气象装备 新一代天气雷达 性能指标 自主知识产权 高空气象探测 地面气象观测
  • 简介:利用RHtestV5和MASHV3.03软件包并结合完善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分别对重庆地区1951-2015年逐年、月、日平均气温序列进行了均一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检验出重庆地区相关台站气温序列非均一,并对其进行订正。二者所得结果均表明,迁站是引起气温序列不连续主要原因,测站周围环境变化、观测设备更换以及自动站业务化运行也会对气温序列连续产生一定影响,且两种方法对日平均气温订正量和订正方向基本一致,订正后气温气候趋势相似。由于两种方法所使用检验算法不同,导致检测到断点数目相差较大(MASH较RHtest多)。将RHtest方法所得结果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用同样方法对重庆地区气温序列均一检验和订正结果对比,显示二者订正效果基本相同。最后通过对订正前后气温序列进行气候趋势分析发现,订正后气温变化趋势均一较订正前有明显改善。

  • 标签: 气温序列 均一性 RHtest MASH 气候趋势
  • 简介:在短期天气预报中,以往都是把灾害天气和日常天气捆在一起,以固定发布时间和固定预报时段对公众发布预报.这种定时预报,对日常天气来说是理所当然,因为它是预报某日天气;而对灾害天气来说却不尽然,因为某种灾害天气致害程度在于它强度和持久程度.由于灾害

  • 标签: 灾害性天气 短期天气预报 性天 发布时间 暴雨预报 短时预报
  • 简介:暴雪是我市冬季和初春重要灾害天气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市近500年暴雪发生规律,并着重对1977~1989年出现17次区域暴雪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和单点资料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了本市区域暴雪预报方法。经两年试用,具有较好效果。一、天气标准和资料来源日纯雪量≥5毫米或雪深增量≥5厘米为大雪日,日纯雪量≥10毫米或雪深增量≥10厘米为暴雪日;全市有≥3站大雪,其中≥1站暴雪,称区域暴雪日。

  • 标签: 雪日 灾害性天气 冷期 全球平均气温 全球气温 雪深
  • 简介:在大量规划和多项专题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流气象技术内涵,分析了我国气象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了现阶段发展思路及阶段重点任务和目标,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建议。

  • 标签: 气象技术 现代化 气象事业 发展
  • 简介: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和赤峰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07年3月3-4日发生在赤峰地区区域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出本次大到暴雪大气环流特征和多普勒雷达产品一些典型特征,为今后类似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大到暴雪 雷达产品特征 综合分析
  • 简介:本文根据Hoskins提出对称稳定理论及判据,对三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判据在暴雨诊断预报中有明显效果。

  • 标签: 对称不稳定 判据 暴雨 诊断
  • 简介:利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地面气象站和探空站气象要素及PM_(2.5)质量浓度数据,对2013年12月上旬影响江苏及周边地区一次持续雾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持续雾霾天气过程中,925hPa和850hPa西南气流维持时间较长,使得中低层逆温结构持续维持。强冷空气是驱散雾霾主力军,弱冷空气造成贴地逆温维持,对连续雾霾没有清除作用,反而增加了雾霾持续。冷空气影响前为上升气流,结束后转为下沉气流,垂直速度小及下沉气流造成逆温持续维持。持续逆温或等温是雾霾长时间维持热力条件,小风速及弱垂直运动是动力条件。东南风为大范围雾形成和维持提供充足水汽条件。

  • 标签: 持续性 雾霾 边界层 逆温 冷空气
  • 简介:选取典型泥石流发育区云南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泥石流沟滇北小江流域蒋家沟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与该流域邻近沾益及会泽常规气象站夏季(6—8月)降水关系,以及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夏季降水与ENSO关系。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次数与夏季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夏季降水和前期Nino3区海表温度(SST)呈显著负相关;每年泥石流发生次数与首场泥石流发生早晚关系密切,而激发首场泥石流降水量与冬春Nino3区SST呈负相关;泥石流暴发次数与大雨日数关系密切,而大雨日数与Nino3区SST具有较好对应关系。这说明冬春季Nino3区SST对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次数有显著影响,形成了ENSO与小江流域及蒋家沟泥石流发生关联。分析结果亦表明,Nino3区1月SST与当年蒋家沟泥石流次数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ElNi~no位相年泥石流少发而LaNi~na位相年泥石流多发。Nino3区SST变化最少要超前泥石流暴发4个月,因而ENSO可以为云南北部泥石流预测预报提供一种指标信息,从而有可能利用ENSO冬季信息来预测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滇北)当年夏季泥石流活动。

  • 标签: ENSO 降水 泥石流 灾害预测
  • 简介:欧亚中高纬地区积雪是影响气候重要因子,但是观测台站稀疏且记录只到1996年,导致积雪观测资料严重缺乏。基于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3套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20世纪再分析资料(NCAR-20thcenturyreanalysi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及日本气象厅(JMA)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JRA-55),利用前苏联站点观测雪深资料评估雪深再分析资料在欧亚大陆区域适用。结果表明:3套再分析资料对积雪时空变化均具有一定描述能力;其中,尤以JRA-55再分析资料与观测事实最为接近,能较好揭示欧亚中高纬雪深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反映雪深长期变化趋势。JRA-55再分析资料揭示欧亚雪深与169站观测有90%吻合,20世纪再分析资料有76%一致,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只有一半。区域尺度上,JRA-55再分析资料揭示欧洲、西伯利亚南部雪深在1961~1990年变化与观测是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1、0.87,而20世纪再分析资料仅有0.77、0.32。长时间序列雪深资料(JRA-55)表明欧亚大陆积雪存在年代际变化特征:1960年代积雪偏少;1970年代偏多;从1980年代开始呈现减少趋势,持续至20世纪末,并且积雪减少是高纬度积雪变化造成

  • 标签: 欧亚中高纬 再分析资料 雪深变化 适用性评估 年代际变化
  • 简介:利用中国站点日降水资料对1981~2011年我国南方地区区域持续暴雨(PHREs)进行了分类研究。按照区域内至少连续5d或5d以上有不小于10个格点[分辨率0.25°(纬度)×0.25°(经度)]出现大于等于50mm降水且相邻两日雨带重合率不小于20%标准,采用客观分析方法分别挑选出我国江淮区域和华南区域PHREs。江淮区域非台风影响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持续8.29d,华南非台风影响PHREs34例,集中发生在6~7月,平均持续6.24d,这两类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均呈年代际增长。江淮区域受台风影响PHREs4例,集中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初。华南受台风系统影响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7~9月,此类事件发生频次和系统强度在2000年以后均明显上升。采用场相关客观分类方法对非台风影响PHREs进行较为细致分类,将江淮区域持续暴雨事件分为A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南)、B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北)和C型(主雨带在长江沿江地区),将华南区域持续暴雨事件分为E型(主雨带在云贵高原以东)和F型(主雨带位于云贵高原和广西),该分类将为下一步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持续性暴雨 客观方法 江淮 华南
  • 简介: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全国30000多个地面自动站降水与CMORPH(ClimatePredictionCenterMorphingtechniquel卫星反演降水融合而成融合降水产品,分析了融合降水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降水量级以及站点稀疏区和密集区融合效果,结果表明:融合降水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量值均较卫星反演降水有显著减小,随时间变化幅度不大且误差区域差异减弱;融合降水不同量级降水日数分布接近于地面观测降水,虽高估了雨强小于等于4mm/d降水,低估了大于4mm/d高值降水,但同一量级下误差比卫星反演降水大幅减小,且随着降水强度增加改善效果明显;站点密集区融合降水值主要是取决于地面观测降水;站点稀疏区在没有站点分布时,融合降水值主要取决于卫星反演降水,但随着站点个数增加,地面观测降水在融合降水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且超过了卫星反演降水作用。可见融合降水充分有效利用了地面观测降水和卫星反演降水各自优势,融合效果明显。

  • 标签: 高分辨率 融合降水 资料评估
  • 简介:利用青海东部农业区5个地区1961-2005年降水资料和实际干旱受灾面积资料,分析了降水距平百分率(Pa)、SPI指数、z指数、K指数4个干旱指标在这些地区适用,结果表明:在青海东部农业区.SPI和Z指数具有较好适用,与其他指标相比两者具有较好一致,基本能反映当地旱涝状况.可以在海东地区气象干旱预测预报及评估中实际应用;Pa指数适用较差,K指数适用最差。

  • 标签: 干旱 指标 适用性 青海东部 农业区
  • 简介:对2006年夏季青藏高原移动高压(以下简称高原高压)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并对1979-2006年间高原高压过程进行分类合成分析,研究了高原高压对川东地区高温天气影响。结果表明,1979-2006年间,虽然引起高原高压过程多种多样,但根据川东地区高温天气成因主要可以将高原高压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原高压在青藏高原北部或西部发展。在高原高压发展后期,高原高压脊前西北气流绕青藏高原控制高原东北侧和东侧地区,不利于水汽向上述地区输送,使得西北地区到川东地区易于出现高温天气,即“高原高压高温区绕高原型”。另一类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强烈西伸上青藏高原引起高原高压。在高原高压生成期,副高西端控制川东地区,川东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纬向高温天气。当副高东退,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天气得到缓解时,川东地区受依然维持高原高压影响,高温天气并不随着副高东退而结束,将这类过程称为“副高一长江高温型”。

  • 标签: 青藏高原移动性高压 川东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