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利用ISSR技术分析齿裂菌属和皮下盘菌属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为获得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ISSR扩增结果,对影响ISSR—PCR的条件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此类菌物ISSR—PCR反应的最适宜条件:在15μLPCR反应体系中,10倍Taq酶缓冲液1.5μL,DNA模板8ng/μL,MgCl22.5mmol/L,dNTP0.15mmol/L,引物浓度0.4μmol/L,Taq酶1.00U,ddH2O9.0μL。最佳退火温度因不同的引物而定,最佳循环次数为35次。
简介:为研究肉鸡日粮中添加树舌[Ganodermaapplanatum(Pers.exGray.)Pat.]发酵浸膏对肉鸡盲肠道微生物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225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即空白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中添加5mg/kg黄霉素)、3个剂量的GAC添加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7,3.15,6.29g/100g的GAC),每个处理3组重复,每组重复15只。试验期42d。结果表明:肉鸡21日龄时,各GAC添加组沙门氏菌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各GAC添加组乳酸杆菌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各GAC添加组盲肠乙酸、丙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6.29%GAC添加组盲肠丁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肉鸡42日龄时,1.57%和6.29%GAC添加组沙门氏菌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6.29%GAC添加组效果较好;各GAC添加组乳酸杆菌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1.57%与6.29%GAC添加组盲肠乙酸、丙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各GAC添加组盲肠丁酸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GAC在肉鸡生长过程中可以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浓度,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的增殖,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
简介:采用组织块分离方法对五味子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人参疫病病菌[Phytophthoracactorum(Leb.etCoh.)Schroet.]、人参黑斑病病菌(AlternariapanaxWhetz.)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试验共分离得到7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出33株,分别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科的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柱隔孢属(Ramularia)和瘤座孢科的镰刀菌属(Fusarium)。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5个内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3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乙醇提取液对2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简介:以采自浙江省丽水地区的7个鹅膏菌属菌株作为研究材料,在基于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的基础上,对7种鹅膏菌的rDNA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比较分析。进一步对ITS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将从GenBank检索获得的9个最相似物种的ITS序列连同7种鹅膏菌的ITS序列一起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基于ITS序列对f6、丹和f493个菌株的分子鉴定支持了基于形态特征的鉴定结果,对巧的分子鉴定不支持形态鉴定的结果.琚为鹅膏菌属内某种,f66为鹅膏菌属内某种,并与Amanitafulva,A,atrofusca,A.orientifulva3种鹅膏菌的亲缘关系较近,f7与另外6种鹅膏菌的亲缘关系相差甚远。研究结果提示基于分子水平上的ITS序列分析不能单方面作为大型真菌分类鉴定的可靠依据,可以作为基于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的辅助参考依据。
简介:采用MTT法对从瓦宁木层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樱花亭、7-甲氧基二氢莰非素、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二氢莰非素、hispolon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化合物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和hispolon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抑制率分别为34.83%和48.09%,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率分别为71.09%和74.57%;半数抑制量IC50分别为69.48,61.57,30.22,24.68μg/mL。说明化合物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和hispolon对SMMC-7721细胞和MCF-7细胞的增殖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简介:采用玻片和平板菌落培养方法,对6株不同来源的食根结线虫真菌——厚垣普奇尼亚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形态和培养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各菌株在CM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不同,QNMP0214和NRRL13094生长最快,气生菌丝发达;QNZFF0601-3菌落背面乳白色;QNAV97-5分生孢子梗细长。6个菌株均能够产生菌丝膨大和厚垣孢子,其中QNAV97-6和QNMP0214厚垣孢子着生方式除间生外还有侧生,NRRL13094厚垣孢子大量间生成串,QNZFF0601-3和QNMP0214厚垣孢子稀少。QNAV97-2、MID214、NRRL13094和QNAV97-5能产生晶体。
简介:报道了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专性寄生真菌163种和变种。其中白粉菌1科48种,黑粉菌4科21种,锈菌5科94种,包括内蒙古新记录种3个:银色柄锈菌Pucciniaargentata、点叶薹草柄锈菌P.caricis-hancockianae和早熟禾柄锈菌P.poarum;白粉菌国内新记录寄主10种:渐狭早熟禾Poaattenuata、大黄柳Salixraddeana、锐裂箭头唐松草Thalictrumsimplexvar.affine、绿花山芹Ostericumviridiflorum、山黧豆Lathyrusquinquenervius、沙蒿Artemisiadesertorum、多裂叶荆芥Schizonepetamultifida、地蔷薇Chamaerhodoserecta、库叶悬钩子Rubussachalinensis和西伯利亚还阳参Crepissibirica。文中列出了每种真菌的种名、常用异名、寄主植物名称、采集地点及标本号。引证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和赛罕乌拉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