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产妇下肢静脉形成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调查。 方法 :以我院 37 例疑似下肢静脉孕产妇为调查样本,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和静脉造影检查,以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效果。 结果 : 37 例患者经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为 91.9% ,与静脉造影比较无差异, P > 0.05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灵敏度为 94.1 % ,特异度为 66.7 % 。 34 例患者中股静脉 19 例、腘静脉 5 例、髂静脉 6 例、其余 4 例为小腿肌静脉丛内血栓。不完全闭塞者 24 例,完全闭塞者 10 例。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本病中的诊断率较高。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 孕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的2017年6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53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53例下肢无病变患者作为对比组。全部患者都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患者血栓分型,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胫后静脉内径参数、腔内回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结果实验组53例患者血栓分型完全型、部分型、血栓后再通型,分别有31例、18例、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8.49%、33.96%、7.54%;实验组患者股静脉水平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患者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水平比对比组高(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急性期与亚急性期血栓静脉管径扩张表现,有近似无回声,或低回声、等回声改变;慢性期管腔内有实性不均回声充填表现,栓塞处血管内径正常或者存在增宽,回声呈现逐渐增强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形成中应用,可及时准确的诊断血栓形成情况。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产后下肢静脉形成( DVT)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 83例产后 DV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2例、 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38%、对照组为 14.63%(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7.62%、对照组为 82.93%(  P<0.05)。结论:对产后 DVT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 ] 优质护理 产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针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加强预防管理,提升护理协助的成效。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头皮创伤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5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围术期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成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的发生率为 3.4%( 1/29),对照组为 10.3%( 3/29),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采用围术期护理协助能够更好地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下肢静脉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施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妇产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预防护理在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我科收治的 1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基础上重点给予下肢静脉预防性护理,评价综合护理基础上结合下肢静脉预防性护理在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本例脑出血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凝血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未出现下肢静脉,患者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结论:综合护理结合重点下肢静脉预防性护理对于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预防下肢静脉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和治疗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的具体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治疗骨科创伤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没有实施预防措施,观察组采用下肢静脉预防处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比率分别为18%、36%,组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取栓和导管溶栓的临床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比对照组(66.67%)的总有效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其发生下肢静脉的风险,对于已经形成下肢静脉的患者,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手术或者导管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骨折并发静脉的手术麻醉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科室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并发静脉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诱导后,研究组下肢骨折并发静脉患者BP水平优于对照组,麻醉诱导时间比对照组短,硬膜外用药量比对照组少,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并发静脉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较优。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防脊柱外伤及患者术后静脉的护理干预进行了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所收治的脊柱外伤手术患者共计80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模式,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生静脉发生概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经过预防性护理干预后,其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外伤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大幅度降低其静脉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 脊柱外伤 术后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气压治疗预防重症患者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本次分析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 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 4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在气压治疗前后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和下肢周径及下肢静脉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下肢静脉发生率、下肢周径及下肢静脉流速度有明显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气压治疗可明显加快静脉液流速,减少血栓形成,可切实预防重症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

  • 标签: 气压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系统总结1例腰背肌筋膜炎伴下肢静脉的护理过程和经验。患者经过系统合理的医疗和护理措施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下肢静脉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顺利出院。

  • 标签: 肌筋膜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个案报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产后下肢静脉形成(DVT)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3例产后DV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对照组为14.6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62%、对照组为82.93%(P<0.05)。结论对产后DVT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 产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加强预防管理,提升护理协助的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头皮创伤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5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围术期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的发生率为3.4%(1/29),对照组为10.3%(3/29),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围术期护理协助能够更好地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目前我国匮乏大样本、正规的VT及PE的流行病学资料,VT是PE发生的标识,曾有研究否认了阿司匹林对VT的预防作用

  • 标签: 形成研究 研究动向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诊断脑卒中患者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我院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这段时期于我院接受诊疗的脑卒中并发生下肢静脉形成的2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随机抽取24例未发生下肢静脉形成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基础信息、危险度分级和Caprini风险评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和脑卒中类型无明显差距,数据经检验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长期卧床及瘫痪情况具有显著差距,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2例低危患者,3例中危患者,5例高危患者,14例极高危患者,对照组中,7例低危患者,5例中危患者,7例高危患者,5例极高危患者。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可对脑卒中患者发生静脉形成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有效性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诊断脑卒中患者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我院将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这段时期于我院接受诊疗的脑卒中并发生下肢静脉形成的 2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随机抽取 24例未发生下肢静脉形成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基础信息、危险度分级和 Caprini风险评分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和脑卒中类型无明显差距,数据经检验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长期卧床及瘫痪情况具有显著差距,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中, 2例低危患者, 3例中危患者, 5例高危患者, 14例极高危患者,对照组中, 7例低危患者, 5例中危患者, 7例高危患者, 5例极高危患者。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讨论: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可对脑卒中患者发生静脉形成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