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应用于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取2008年9月21日至2016年11月8日我院50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加压钢板固定,予以观察组带锁髓内钉治疗。观察两组手术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失血量(322.71±6.82)ml、术后引流量(104.05±2.33)ml,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两组操作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对比性不强,P值大于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仅为8.00%,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值小于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应用于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中,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控制病情。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8例腰骶椎结核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6~39岁。病变部位:L131例,L452例,L5~S11例,L342例,L352例。术前按Frankal分级:D级5例,E级3例。四联抗痨治疗后,采用Ⅰ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神经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神经功能恢复为E级,所有植骨块均骨性愈合,局部无复发,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无移动、吸收。无后突畸形发生。结论:Ⅰ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突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复合可吸收骨锚钉重建伸肌腱中央束止点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们采用复合可吸收骨锚钉治疗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患者1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5例合并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术后克氏针固定4~6周,拔除克氏针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26个月,平均12个月,5例撕脱骨折均获得良好复位,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周。术后患指远指间关节活动度主动伸直平均-3°(-5°~0°),主动屈曲平均40°(30°~65°);近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平均-5°(-15°~0°),主动屈曲平均85°(30°~90°)。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复合可吸收骨锚钉是重建伸肌腱中央束止点的一种良好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磷酸钙骨水泥(CPC)强化穿透单侧椎体皮质椎体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6个,实验组磷酸钙骨水泥强化后椎体钉穿透单侧椎体皮质固定;对照组为无骨水泥强化,螺钉穿透双侧椎体皮质固定。应用螺钉拔出实验,记录螺钉最大拔出力并观察椎体破坏形态。结果拉力值CPC组(1393.33±189.37)、对照组(957.42±71.34)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椎体中螺钉抽出占75%(6/8),螺钉入口处皮质破损占25%(2/8)。CPC强化椎体中螺钉入口处皮质破损占87.5%(7/8),螺钉抽出占12.5%(1/8)。.结论CPC强化椎体钉后固定效果更好,增加手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0例从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实施更换髓内钉治疗,10例患者实施加压钢板治疗治疗,10例患者实施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对比不同二次手术方式患者治疗后的骨不连的愈合率。结果:实施不同手术治疗骨不连的效果不同,相比于加压钢板治疗与自体髂骨植骨,实施更换髓内钉治疗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愈合率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换髓内钉应用于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研究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藤黄健骨片联合元七骨痛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于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之间我院疼痛门诊接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机与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患者给予藤黄健骨片联合元七骨痛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7(95.91)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36(73.46)例,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8(16.32)例,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17(34.69)例,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给予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藤黄健骨片联合元七骨痛酊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骨髓内钉开髓点取骨植骨用于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对照组去除断端硬化骨后进行胫骨髓内钉固定,观察组去除断端硬化骨后,采用胫骨髓内钉开髓点取骨植骨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结论胫骨髓内钉开髓点取骨植骨用于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壮骨片联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老年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10例老年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65-78岁;其中男60例,女1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6例,男32例,女74例;平均年龄(66.27±8.14)岁。对照组104例,其中男28例,女76例;平均年龄(65.97±8.19)岁。治疗组予以壮骨片联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对照组予以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骨密度测定、止痛效果测定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对提高骨密度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达89.6%;治疗组对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达92.4%,而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乏力等症状方面比对照组有较大改善。结论:壮骨片联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老年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疗效。
简介:目的:为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临床测量方法及定量指标.方法:埘90名50岁以f上中t老年患者的曲面体层片下颌后牙区不同部位颌骨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高度,有牙侧15.91±1.85mm,无牙侧9.07±2.48mm,平均值相差6.84mm;颏孔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3.64±2.69mm,无牙侧23.65±4.28mm,平均值相差9.99mm;下颌后牙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0.68±2.76mm,无牙侧20.96±4.15mm,平均值相差9.72mm.结论:通过曲面体层片测量颏孔和颏孔后1.0cm颌骨高度,了解下颔后牙区骨量丧失情况.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定量数据,方法简单,位置较恒定.下颌后牙区颌骨垂直吸收7~10mm,可供该区牙槽嵴增高术参考.
简介: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变革性的变化,在“互联网+教学”模式兴起之下,网课突破具体的空间、时间的限制,将丰富的网络资源融入课堂,融入课本,实现课本与网络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保证教学任务实施,本文作者以钉钉软件为例,探讨钉钉平台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并对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策略作为研究对象。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正侧位X线片上钉道尖端位置判断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安全性的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入院患者40例颈椎CT数据,男24例,女16例,年龄(47.6±13.2)岁。基于Mimics软件三维模型重建及X-ray功能,模拟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及其正侧位片的透射。模拟螺钉钉道尖端位置在正位虚拟片上由内至外被分为5个区域(区域Ⅰ~Ⅴ),虚拟侧位片上分为上下两个区域(区域a、b),通过调整螺钉方向,使得钉道尖端在正位及侧位虚拟投影上分别位于对应的10个位置区域(每个区域80个螺钉),并通过CT分析其准确性,判断是否穿破椎弓根内侧壁或椎动脉孔。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34例行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患者(共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67枚)的正侧位X片和术后CT数据,男18例,女16例,年龄(45.8±14.1)岁。以同样的方式划分钉道尖端在正位及侧位片上的位置,分别统计对应10个位置上的螺钉数量,并通过CT分析判断各枚螺钉是否穿破椎弓根内侧壁或椎动脉孔。结果影像学模拟置钉研究结果显示,模拟螺钉钉道尖端在区域Ⅳ和区域Ⅴ内其椎动脉孔穿破率分别为75.0%(120/160)和100%(160/160),而在区域Ⅰ时其椎弓根内侧壁穿破率为85.6%(137/160)。区域Ⅱ和Ⅲ内置钉失误率相对较低,其中位于区域a的模拟螺钉表现更优于区域b,区域a-Ⅱ和a-Ⅲ的置钉椎弓根内侧壁穿破率分别为7.5%(6/80)和0,椎动脉孔穿破率为0和21.3%(17/80)。影像学回顾性研究中同样显示区域Ⅰ、Ⅳ和Ⅴ内螺钉失误率较高,区域Ⅱ和Ⅲ内失误率相对较低,其中区域a-Ⅱ和a-Ⅲ内共15枚螺钉且未发生任何椎弓根内侧壁和椎动脉孔的破坏。结论区域a-Ⅱ和a-Ⅲ是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钉道尖端位置的“安全区域”。通过分析正侧位X线片上钉道尖端所在区域,术者可以确定合理的置钉轨迹,预防颈髓和椎动脉的损伤,降低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