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microRNA-155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短RNA,在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免疫维持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模型证明microRNA-155可调控Th2细胞的分化影响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发生,也可介导白细胞介素-33诱导2型固有淋巴细胞参与作用。本文主要对microRNA-155在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玉屏风散合苍耳子药加减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9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采用奇偶数字法分成中医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给予中医组患者玉屏风散合苍耳子药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苍耳子药加减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疗效安全可靠,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特异性变应原血清检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30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lgE)阳性率。结果占比最高的两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为荨麻疹126例(42.00%),皮炎103例(34.00%);3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变应原检测中总IgE阳性246例(82.00%),sIgE阳性195例(65.00%);吸入性变应原中阳性率位于前三位的变应原是尘螨(50.67%)、蟑螂(23.67%)、真菌组合(10.67%),食入性变应原中阳性率位居前三位的变应原是鸡蛋白(32.33%)、牛奶(15.67%)、虾(12.33%);患者变态反应强度主要集中在1~3级;≤14岁患者占比最高(54.00%),其中食入性变应原sIgE阳性率(33.33%)高于吸入性变应原(22.22%)。结论儿童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易感人群;吸入性变应原以尘螨、蟑螂、真菌组合为主,食入性变应原以鸡蛋白、牛奶为主。
简介:目的检测变态反应性哮喘产妇新生儿脐血的氧化应激状态,及与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介质能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分娩的16例妊娠前有变态反应性哮喘史产妇(哮喘产妇组)和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产妇18例(正常产妇组)的新生儿脐血中提纯嗜碱性粒细胞,采用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测定嗜碱性粒细胞CD63及白细胞介素(IL)-4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3-硝基酪氨酸(3-NT)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孕龄及新生儿脐血采集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哮喘产妇组新生儿脐血嗜碱性粒细胞CD63的表达高于正常产妇组(215.59±47.15vs.11.33±3.26,233.65±51.25,12.98±3.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8.97;P〈0.01);所释放的IL-4亦高于正常产妇组[(3.27±0.40)pg/mLvs.(1.78±0.48)pg/mL;(3.56±0.47)pg/mLvs.(1.92±0.52)p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3.61;P〈0.01).哮喘产妇组的产妇外周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中3-NT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产妇组[(443.86±95.20)μg/mLvs.(288.17±57.23)μg/mL;(474.69±92.55)μg/mLvs.(273.7±68.09)μ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79;P〈0.01).IL-4水平与新生儿脐血中3-NT的含量相关(r=0.607,P〈0.05;r=0.619,P〈0.05).结论哮喘中,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的刺激均与氧化应激有关,这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分布情况,分析主要的过敏原种类。方法采用德国AlIergyscreen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208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常见的过敏原检测,并计算阳性百分比。结果208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总IgE阳性率为45.3%,常见过敏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户尘螨26.5%,点青霉15.3%,牛奶7.4%,屋尘6.2%,矮豚草4.2%,羊肉2.9%,蟑螂2.4%,栎花粉2.4%,腰果2.3%,鸡蛋白2.3%,牛肉2.2%,狗毛2.1%,蟹1.7%,桑树1.5%,虾1.4%,猫毛1.2%,芒果1.0%。结论在常州地区,最主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吸入性过敏原为户尘螨,食入性为牛奶,且患者血清中总IgE明显升高。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剂(CTHHG)对小鼠光变态反应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其中,有一组为模型对照组,五组为用药组,另设正常动物为空白对照组。以氯丙嗪为光敏剂,经长波紫外线(UVA)照射诱导Balb/c小鼠产生光变态反应模型。灌胃采用0.2mL/10g,1次/d,直至光激发当天,共13d。并于激发后48h,通过测定小鼠耳部的肿胀厚度差、重量差、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来判断各组药物抗光变态反应的效果。结果CTHHG对于激发前后的左耳厚度差、激发后左右耳厚度差及重量差、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几个指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的作用更为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THHG对激发前后左耳厚度差的影响,高、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激发后左右耳厚度差及重量差的影响,高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激发后小鼠耳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的影响,高、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高剂量组P〈0.01,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CTHHG对光变态反应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疗法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并与口服息斯敏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疗法较口服息斯敏效果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无痛苦,见效快,治疗彻底,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临床各家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随证加减治疗各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收到了良好疗效,现将近年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并探寻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邀请80名急性荨麻疹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将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依巴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通过对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外周血相应比较、有效率结果进行相应讨论。结果:患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患者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IL-10、Th1/Th2较低。实验组的Th1/Th2,Th17/Treg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97.5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P<0.05的标准。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具有明显的免疫炎症,应用依巴斯汀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缇解一复发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进行病理学研究,为多发性硬化(MS)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呆用大鼠脊髓和弗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剂一次性注入SD大鼠双足垫和尾部,1周后半剂量注射进行一次加强.诱导大鼠发生EAE;观察发病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监牢兰染色观察脱髓鞘情况j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均未出现症状,HE染色小脑及脊髓无炎性细胞浸润,监牢兰染色未见髓鞘脱失;模型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90%以上,HE染色可见小脑白质及脊髓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监牢兰染色发现有大片髓鞘脱落。结论:用SD大鼠脊髓髓鞘蛋白和弗氏完全佐利混合乳剂可诱导同种SD大鼠发生缓解一复发型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