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建立和落实长效机制,才能彻底扭转安全上的不利局面。 关键词:煤矿 安全生产 长效机制 事故是一个可怕的黑洞,一旦发生就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全面停产,形成巨大的损失,而且它吞噬生命,损害健康,给人留下一生的遗憾和心灵上的创伤。党和国家本着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任的精神,正确地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了安全的地位和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又提出了“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进一步为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建立健全责任制约机制 首先要确立国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监督体现了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和负责精神,国家强制力是安全监督实施的保障,保证安全监督能够顺利进行,并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和个人对安全管理的思想和行为对安全的关注。 安全工作范围广泛,各个区域又有其各种不同的特点,所以有必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分行业进行管理,以保证安全管理的专业性。我国的行业管理已经比较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企业的一切工作都由企业决定和实施,安全管理也不例外,所以企业也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只要企业重视安全、安全投入充实,安全管理到位,全国的安全生产才有保障。《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第一责任人,进一步把企业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 明确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和各企业、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每个人的权利清楚,责任明确,权责一致。形成一个包涵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企业内部各岗位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全的责任体系。 二、教育培训机制 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人们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获得对安全的基本认识。尤其对新工人的安全培训更为重要,使他们在工作之前先了解安全和认识安全。在工作之前先树立安全意识。 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人了解怎样安全怎样危险,什么是企业提倡的,什么是企业反对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认识安全的基础上,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操作和技术,从个体上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职工入厂教育是安全教育的启蒙,是预防为主方针落实的第一步。入厂教育使新职工初步了解本单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源、防护措施和规章制度,在煤矿,就是必须经过入井安全培训,使职工获得安全的初步认识,留下第一印象。入厂教育搞得好,将为职工以后的安全生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而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岗位又有其不同的特点,所以必须加强以岗位为主的安全教育。特殊岗位工种必须严格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宣 传是制造舆论环境的主要手段。由于人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浓厚的安全氛围必然是安全工作的强大动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培训应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笔”的单调说教做法。广泛采用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投入必要的教学演习装置,提高专业培训的质量。在经常性的教育宣传中,更要广泛采用广播、电视、橱窗、板报、表扬信、亮相台等多种形式,做到动态的有声有色,静态的图文并茂。 三、安全装备保障机制 安全装备是安全工作的物质保障,煤矿必须严格按“三同时”的要求,进行落实。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欠缺的 ,要补充完善 ,安全装备的建设 ,要做到以下几点 : 矿井安全设施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符合煤矿生产建设规模,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严格进行审批。 安全设施必须严格按设计和作业规程施工,加强现场管理,严格进行验收。 安全设施建设必须建立专项资金,物资必须及时采购,单独管理,专项资金和物资不得挪作它用。 四、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机制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是辨识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害,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为持续改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提供衡量基准。 煤矿行业由于其特殊的风险特点,更有必要开展严格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从而采取全面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遏制煤矿行业事故多发的势头,煤矿行业的主要风险特点是: 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高能量场所的设施设备,作业人员密集,一旦能量失控,很容易发生重大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事故。这些事故可能的类别是:瓦斯爆炸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火灾事故、透水事故、顶板和地压事故、中毒、窒息事故、机电事故、其它事故。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应覆盖矿井全部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主要有采掘系统、通风系统、粉尘防治系统、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系统、防灭火系统、防治水系统、提升运输和空气压缩系统、爆破系统、电气系统、救护系统等。 将人的失误作为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除考虑煤矿企业内部员工活动所带来的和风险外,还应考虑访问者等相关的活动。 考虑作业场所和库房内备用的物品、装置和设备的质量和过期老化的因素,尤其是在煤尘、瓦斯爆炸矿井使用的各类用电设备、用电保护设备和机械设备等。 五、安全质量标准化机制 质量标准化从专业分工的角度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详细和明确的工作标准。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给出相应分值,实现了工作效果的量化。认真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可以真实地反映一定时期的安全工作水平。通过持续地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断消除存在的差距,就能不断巩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矿井安全工作水平。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涉及到安全和质量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所有单位和部门的密切配合。同时,由于它是基础性工作,要从每一个细节抓起,所以更要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落实。在实施之前,一定要将标准化的内容贯彻到职工,使每一个职工都了解掌握与自己有关的标准化工作的全部内容。在进行验收时,必须强调标准化工作的专业性,采用专业组的形式,对照标准进行严格验收,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监督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应有效果。 六、现场管理机制 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和最终归宿,其它各项机制的目的都要落实到现场管理中,其作用最终要在现场管理中得到体现。现场管理好坏,是检验各项机制落实情况的最终指标。所以,现场管理又集中体现了各种机制的全面效果。在这个意义上说,现场管理机制就是将其它机制应用于现场的过程。 职工是作业现场中安全工作的最基本因素,他们分布最广,有一定经验,可随时发现和消除作业过程中出的安全隐患,或向领导汇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解决安全必须提供参考和基本保证。 按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班组长担负着现场生产和安全的双重作务,是现场管理中最根本的领导者,直接担负现场安全检查贯彻的程度,隐患整改的责任,是安全管理最基本的组织者。 安全职能部门具有内部安全执法的权力,和其它职能部门一起经常性地到现场检查,能够发现基层安全管理中的不足,督促其改进工作。同时安全职能部门不定时地安全检查和最严格的处罚更能对违章者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安全大检查的参与者最为全面,检查的范围也最广,可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并研究解决重大隐患和解决难度大的安全问题。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靠简单的方法做好,更不能凭一时之功。我们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依靠先进的科技装备和科学的管理,对这个系统进行不间断的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乙肝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为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干扰素进行乙肝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长效干扰素进行乙肝治疗,对两组患者的HBV—DNA和HBeAg转阴率进行记录并对比,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HBV—DNA为16.7%,实验组患者的HBV—DNA为73.3%;对照组患者HBeAg转阴率为23.3%,实验组患者HBeAg转阴率为76.7%,乙肝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效果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较为相同,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效干扰素较常规干扰素而言,在治疗乙肝过程中临床治疗效果较高,所以长效干扰素应在乙肝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