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及病情评估影响。方法:以1:1比例纳入本院确诊新发糖尿病患者50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共100例,于2019年3月~2021年1月期间行对比性临床研究。两组均接受实验室血清检验。统计血清检验结果组间、组内差异,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性影响。结果:(1)超敏C反应蛋白:新发糖尿病患者(无并发症、合并并发症)血清hs-CRP检验数据均高于健康者,且合并并发症新发糖尿病者血清hs-CRP检验数据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2)血脂:三组血脂检验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相关性分析:以血清hs-CRP(>10mg/L)为因变量,糖尿病并发症为预测变量,可知血清hs-CRP水平可负向预测糖尿病并发症,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对于糖尿病新发患者临床早期筛查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观察组,根据梗死程度分为三组,轻度患者10例为A组,中度患者10例为B组,重度患者10例为C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对照组,均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B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A组(P<0.05)。C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A组和B组(P<0.05)。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且病情越严重,升高幅度越大,二者呈明显正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入我院诊断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单支病变组(25例)、两支病变组(20例)和三支病变组(15例)。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同时分析稳定性心绞痛组(SA)、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和心肌梗死组(AMI)的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关系。结果两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MI组、UA组和SA组相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严密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冠心病的标准。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CI患者82例(ACI组)及健康对照者3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ACI组又分为轻型亚组30例,中型亚组27例,重型亚组25例。分别对ACI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脑梗死轻、中、重型亚组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7.63±1.26)、(11.76±1.52)、(16.49±2.38)m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8±2.3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亚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的(1.18±0.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I组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判断病情及评价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冠心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内科门诊和病房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9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5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l,分离血清,操作按试剂说明书严格进行。结果各组间hs-CRP比较,AMI、UAP和SAP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UAP患者较SAP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升高,AMI患者较UAP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比正常人明显升高,血清hs-CRP与冠心病的病情成正相关,可作为冠心病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验在临床上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术后病理分为轻型组44例,重型组56例;另外选取同一时期于我院常规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研究者进行hs-CRP水平检测,其中研究组包括术前与术后,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液中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重型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而在有效手术治疗后,急性阑尾炎患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hs-CRP的检测可用于区分急性阑尾炎患者与健康人群,且对急性阑尾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有指导意义,在临床上将hs-CRP检验可作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一项指标,指导相关诊疗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不同时间的hs-CRP含量变化,分析血清hs-CRP含量与脑梗死病灶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脑梗死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s-CRP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金堂医院诊治的96例NSCLC患者(NSCLC组)、5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和45例同期体检正常者(健康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三组血清hs-CRP水平,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分析NSCLC患者hs-CRP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疾病进展的关系,计算血清hs-CRP联合四种肿瘤标志物检测NSCL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NSCLC组和肺良性疾病组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4.9 ± 7.5)、(26.4 ± 10.2)mg/L比(5.1 ± 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NSCLC组hs-CRP水平低于肺良性疾病组[(14.9 ± 7.5)mg/L比(26.4 ± 10.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CEA、CA125、Cyfra21-1、NSE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96例NSCLC患者中,49例hs-CRP水平在正常范围(hs-CRP正常组),47例hs-CRP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hs-CRP升高组),单因素分析表明,血清hs-CRP升高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采用胸部CT检测患者病灶情况,结果显示hs-CRP升高组可测量实体瘤率高于hs-CRP正常组[66.0%(31/47)比40.8%(2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089,P<0.05)。同时对NSCLC患者均进行2个月的随诊复查,hs-CRP升高组疾病控制率低于hs-CRP正常组[59.6%(28/47)比85.7%(4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300,P<0.01)。hs-CRP联合四项肿瘤标志物检测NSCL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9.0%、80.4%和82.3%。结论NSCLC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其与临床分期和疾病进展存在相关性,hs-CRP联合四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在NSCLC的辅助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施以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结果的不同,最终确定为属于轻型患者15例,属于中型患者10例以及属于重型患者5例;依据梗死面积的不同,最终确定为属于轻度梗死的患者13例,属于中度梗死的患者12例以及属于重度梗死的患者5例;同时间段选择25例健康者作为实验对照组;临床均展开hs-CRP检测工作,回顾性分析hs-CRP检测结果。结果在hs-CRP水平方面,观察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对照组健康者比较,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并且同轻型脑梗死患者比较,中型脑梗死患者以及重型脑梗死患者呈现出显著的提升(P<0.05);同轻度脑梗死患者比较,在hs-CRP水平方面,中度脑梗死患者以及重度脑梗死患者呈现出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患者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同患者自身hs-CRP水平密切相关,并且此项指标的升高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变程度可以加以准确反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C-反应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择取本院6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020.05-2021.05)将其作为观察组(将其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同时取同期70例入院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C-反应蛋白指标,对比两组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各疾病类型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中各疾病类型C-反应蛋白相比,治疗后更低(P<0.05)。结论:通过C-反应蛋白指标变化情况发现,指标水平与冠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有效的诊断指标,临床检测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