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误诊为妇科肿瘤的女性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0—2019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12例初诊为妇科肿瘤、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1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8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消化道症状5例,妇科查体可触及右附件区肿物6例,合并腹膜假黏液瘤3例。腹水伴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升高4例。全组患者术前超声均提示右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肿物。术前行盆腹腔增强CT和(或)增强MRI检查5例,2例提示阑尾来源可能,1例提示淋巴管囊性肿瘤。全组患者行腹腔镜或开腹探查术,术中仅行阑尾切除术7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1例探查术后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11例,阑尾黏液性腺癌1例。11例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无复发9例,失访1例,死亡1例(死因乳腺癌),1例阑尾黏液性腺癌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亡。结论妇科医师应提高对阑尾黏液性肿瘤与妇科肿瘤鉴别诊断的能力,术前查体结合超声和CT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能力,争取专科或联合外科治疗,以期获得最佳治疗。

  • 标签: 妇科肿瘤 阑尾黏液性肿瘤 腹膜假黏液瘤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误诊为妇科肿瘤的女性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0—2019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12例初诊为妇科肿瘤、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1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8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消化道症状5例,妇科查体可触及右附件区肿物6例,合并腹膜假黏液瘤3例。腹水伴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升高4例。全组患者术前超声均提示右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肿物。术前行盆腹腔增强CT和(或)增强MRI检查5例,2例提示阑尾来源可能,1例提示淋巴管囊性肿瘤。全组患者行腹腔镜或开腹探查术,术中仅行阑尾切除术7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1例探查术后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11例,阑尾黏液性腺癌1例。11例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无复发9例,失访1例,死亡1例(死因乳腺癌),1例阑尾黏液性腺癌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亡。结论妇科医师应提高对阑尾黏液性肿瘤与妇科肿瘤鉴别诊断的能力,术前查体结合超声和CT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能力,争取专科或联合外科治疗,以期获得最佳治疗。

  • 标签: 妇科肿瘤 阑尾黏液性肿瘤 腹膜假黏液瘤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能否通过调控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的分化参与调节哮喘病理过程。方法6~8周的雌性野生型(wild-type,WT)及SP-A基因敲除(Sp-a-/-)型C57BL/6J小鼠,利用鸡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和氢氧化铝免疫构建哮喘模型(WT哮喘小鼠:8只,Sp-a-/-哮喘小鼠:8只),并分别设立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处理的对照组(WT对照小鼠:6只,Sp-a-/-对照小鼠:4只)。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纵隔淋巴结中Tfh细胞及其亚群的组成,Tfh亚群根据其胞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4的表达情况,分别定义为IFN-γ+Tfh、IL-17+Tfh和IL-4+Tfh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的水平。将T-B细胞共培养,检测培养体系中IgE抗体的水平。在体外,给予人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human SP-A,hSP-A)处理并设立对照组,培养5 d后检测体系中Tfh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OVA激发后小鼠BALF中和肺组织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WT及Sp-a-/-哮喘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显著高于其相对应对照组小鼠[(11.38±1.43)×104比(6.40±0.68)×104,(14.38±1.52)×104比(6.25±0.48)×104,t值分别为2.61和3.64,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OVA激发后,WT和Sp-a-/-哮喘小鼠BALF中IgE的水平明显高于其相应的对照组小鼠[(16.85±2.50)pg/mL比(4.94±2.01)pg/mL,(25.52±3.17)pg/mL比(8.05±2.90)pg/mL,t值分别为3.63和3.58,P值均<0.05)],且Sp-a-/-哮喘小鼠BALF中IgE抗体的水平明显高于WT哮喘小鼠(t=2.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显示,Tfh亚群组成在哮喘模型的WT和Sp-a-/-小鼠中存在不同,表现为Sp-a-/-哮喘小鼠IL-4+Tfh细胞比例高于WT哮喘小鼠,IFN-γ+Tfh细胞比例降低,但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fh细胞的亚群组成发生变化,其中IL-4+Tfh比例与肺泡灌洗液中IgE水平呈正相关(r=0.50,P<0.05),而IFN-γ+Tfh比例与肺泡灌洗液中IgE水平呈负相关(r=-0.56,P<0.05)。脾脏中IFN-γ+Tfh/IL-4+Tfh的比值在Sp-a-/-哮喘小鼠中显著低于WT小鼠(t=2.31,P<0.05),且与肺泡灌洗液中IgE呈负相关(r=-0.55,P<0.05)。T-B细胞共培养实验发现,Sp-a-/-小鼠脾脏来源Tfh细胞具有更强的辅助B细胞合成IgE抗体的能力(t=3.18,P<0.05)。后续的体外T细胞刺激实验证实,hSP-A处理可以上调培养体系中IFN-γ+Tfh细胞比例与IFN-γ+Tfh/IL-4+Tfh的比值(t值分别为6.34和3.16,P值均<0.05),但并未明显改变IL-4+Tfh细胞比例(P>0.05)。结论异常的Tfh细胞亚群分布与哮喘的发生相关,SP-A可能通过稳定Tfh细胞亚群的分布,从而缓解哮喘气道炎症反应。

  • 标签: 哮喘 滤泡辅助性T细胞亚群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评价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HCC)血管生成和分化程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HCC 88例,术前行MR-DWI检查,并测定ADC值。计算ADC值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情况将其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按分化程度不同分为高、中、低分化组,分别进行组间ADC值的比较,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值判断VEGF表达情况及分化程度的性能。结果ADC值与MVD存在负相关性(rs=-0.726,P<0.05)。VEGF表达阳性组的ADC值明显小于阴性组(U=406.50,P<0.05),ADC值<1.291×10-3 mm2/s预测VEGF表达阳性的AUC值为0.790,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1.43%、78.26%。随着分化程度降低,EHCC的ADC值逐渐下降(χ2=72.51,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1.319×10-3 mm2/s预测高分化癌的AUC值为0.986,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77%、89.47%,ADC值<1.184×10-3 mm2/s预测低分化癌的AUC值为0.998,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97.10%。结论EHCC的ADC值与MVD有关,并能一定程度地预测VEGF表达情况及分化程度。

  • 标签: 肝外胆管癌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血管生成 分化程度
  • 作者: 应丽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3-04
  •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 机构: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南苑小学
  • 简介:摘要: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的诉求是确保每一个学生的英语素养能够得到发展和进步,也就是说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不能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但是在小学高段英语教学中,就是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对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有着清晰的认知。本文以小学高段英语教学为基本视角,对于两极分化的原因进行归结,并且据此提出对应的改善策略。

  • 标签: 高段英语教学 两极分化 英语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腺外侵犯(extrathyroidal extension,ETE)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92例初诊为DTC的临床资料,收集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其生存状况。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伴ETE者相关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ETE对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592例DTC中100例伴有ETE(16.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伴ETE的危险因素是:肿瘤最大径≥2 cm、多发病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1)。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范围为29~64个月,36例复发。DTC伴ETE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86.9%,5年无病生存率83.2%,明显低于不伴ETE组(P<0.001)。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结果均显示伴有ETE(HR:10.564,95%CI 3.712~30.063,P<0.001)是影响DT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TC伴ETE与肿瘤直径大、多发病灶等危险因素相关,伴有ETE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概率更高,且5年无病生存时间更低,是影响DTC复发的危险因素。具有以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患者术前应考虑ETE的可能,术后重点长期随访。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腺外侵犯 复发 无病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缺氧环境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在正常氧浓度、5%O2浓度和1%O2浓度条件下诱导培养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后进行计数。Western blot检测缺氧条件下破骨细胞中HIF-2α的表达。应用HIF-2α抑制剂PT2385(5 μmol/L)抑制HIF-2α活性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破骨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TRAP染色显示骨髓基质单核细胞(BMM)可成功诱导成多核的破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数目在正常氧组为(55.1±8.2)个,5%O2低氧组为(72.5±10.7)个,1%O2低氧组为(94.7±15.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1,P<0.05)。破骨细胞在低氧条件下HIF-2α的蛋白表达增高,5%O2低氧组为正常氧组的3.1倍,1%O2低氧组为正常氧组的6.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70,P<0.05)。TRAP、组织蛋白酶K(C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基因表达在5%O2低氧组升高,PT2385(5 μmol/L)可抵消低氧这种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环境可以通过激活HIF-2α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阻断HIF-2α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 标签: 破骨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2α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一个远支。其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和临床意义,不仅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发生及进展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对于疾病的风险分层及远期预后亦具有一定意义。通过回顾GDF-15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及基础实验,阐述GDF-15在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对生物标志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生长分化因子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正畸力值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PDLSCs)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用50 g、150 g力值建立大鼠牙齿移动模型,加力7 d后分离培养PDLSCs,检测其生物学功能和分子信号通路。结果相比对照组,加力7 d后,50 g力值组大鼠第一磨牙近中移动,150 g力值组移动距离大于50 g力值组。分离培养不同组PDLSCs,50 g力值组PDLSCs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150 g力值组PDLSCs成骨分化能力小于对照组,而成脂分化能力大于对照组。机制研究显示50 g力值组PDLSCs的active-β-caten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150 g力值组PDLSCs的active-β-catenin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不同正畸力值对PDLSCs作用不同,50 g力值促进PDLSCs成骨和成脂分化,而150 g力值抑制其成骨分化

  • 标签: 正畸力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临床及MRI影像特征预测分析肝细胞癌(HCC)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180例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的临床和MRI影像资料,对比分析低分化HCC与中高分化HCC患者甲胎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D-二聚体水平、中国肝癌分期、Child-Pugh评分、肿瘤大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强化类型等临床和影像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低分化HC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80例HCC患者中低分化59例,中高分化12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甲胎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D-二聚体水平、中国肝癌分期、Child-Pugh评分、肿瘤长径、包膜是否完整、瘤体ADC值、最大层面ADC值、强化类型与HCC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优势比(OR)=4.524,P<0.05]、D-二聚体水平(OR=8.576,P<0.05)、中国肝癌分期(OR=5.598,P<0.05)、肿瘤长径(OR=0.498,P<0.05)、强化类型(OR=2.988,P<0.01)、瘤体ADC值(OR=0.059,P<0.05)是预测低分化HC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MRI影像特征可以作为术前有效预测HCC分化程度的指标,同时结合D-二聚体、甲胎蛋白值准确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癌,肝细胞 D-二聚体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计算能力、数感、空间思维等方面良性发展与学习奠基的关键阶段,教师不仅需指引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还需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及学习方法,为学生数学素养不断增强助力。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两极化分问题,这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喜好、个人习惯等方面有关。本文通过探析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两极分化问题的方略,以期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两极划分
  • 简介: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立足于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与初步的理性思维的学科,由于学生个体间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种种因素,导致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了学优生与学困生数量相当,且“学优生一点就通,学困生不明所以”、学困生与学优生间差距较大的“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不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就小学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应当积极研究其原因并加以相应的改善。

  • 标签: 小学数学 两极分化 成因 对策
  • 简介:摘要:当前虽然很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英语,并且掌握了一些英语知识,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前进,很多学生到了八年级以后,英语成绩就逐步下降;很多在小学阶段成绩不错的学生到了八年级就开始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是厌恶感,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这种行为简而言之就是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要想阻止这种分化现象的出现和延续,八年级英语老师就必须从根源上找原因。本文根据当前八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能够从根源上阻止两极分化的出现。

  • 标签: 八年级 英语学习 分化现象 现状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数学教师对初中生实施课堂教学时,会发现班级学生在知识学习上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学生未能理解所学的课程知识,一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能力很强。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学习现象,怎样制定科学的教学对策,促使学生都能正确理解所学的课程知识。为此,本文分析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之后提出数学教师积极解决初中生两极分化教学问题的对策,希望对相关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 标签: 初中数学 两极分化 原因和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趋势进一步加深,全球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造成居民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生长分化因子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中的应激细胞因子,通过抑制生长因子受体,激活ALK4/5/7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在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起到保护心脏。有研究证明,高水平GDF-15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正相关。在心肌肥大、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中,GDF-15的表达明显升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生长分化因子 - 15 心血管疾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行和普及,不仅带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新课程中的一些问题点与生活中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以及开放性,导致了小学英语的学习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出现这种原因的方面一般在学生、教法这些方面,只有针对原因去寻找解决办法,才能更好的缩小两极分化现象。本文就针对两极分化的原因以及对策进行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借助更加合理的方法,去改善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

  • 标签: 小学英语 高段教学 两极分化 研究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需求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关注和培养,小学教育的发展正在成为重点。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科目中唯一逻辑推理与理性分析并存的理科性科目,关于其学习对学生的考验也是巨大的。就针对学生群体“两极分化”的现象来看,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并不如其它学科灵活,十分不利于孩子数学基础的培养,不利于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而形成此等现象的原因以及各方的解决对策成为了教育者研究的方向,旨在提升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

  • 标签: 小学数学 两极分化 原因及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工作中观察到瘢痕疙瘩存在与增生性瘢痕等其他类型瘢痕显著不同的特性,瘢痕疙瘩的生长通常超出原始伤口边界,向周围皮肤不断入侵,瘢痕疙瘩经手术、糖皮质激素注射等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提示瘢痕疙瘩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征,因此不能仅仅站在瘢痕的角度看待瘢痕疙瘩。本文试图以肿瘤的视角重新描述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从生长信号的自给自足、避免凋亡、异常血管生成等方面总结瘢痕疙瘩的肿瘤特征。

  • 标签: 瘢痕疙瘩 细胞凋亡 肿瘤特征 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