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刑事政策导向下,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审判实践中出现了放宽对案件证据要求的现象,易导致对案件定性量刑的偏差.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涉及的数额认定、是否复制他人作品的认定以及犯罪行为与损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认定等方面要严把证据关,严格依照查证属实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裁判结果的正确性和公正性.

  • 标签: 侵犯知识产权罪 证据把握 案件事实 证据裁判
  • 简介:对网络犯罪形势的宏观预测是指导公安机关进行微观行动的有力支撑。为了提高预测的精度,分析了应用数据变换技术所需满足的构造条件,提出了基于三角变换函数的灰色预测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三角变换函数满足以上构造条件。以某地区的网络犯罪数据为样本,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4年网络犯罪形势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GM(1,1)模型相比,模型给出的预测值具有较小的平均误差。

  • 标签: 灰色理论 犯罪预测 数据变换 情报分析
  • 简介:案例:被告人刘某1995年出生于农村的一个单亲家庭,小学辍学后,一直无正当职业。没有经济来源的她,跟着表姐刘某某开始从事卖淫行业。2009年9月,刘某的朋友严某等人在上海开洗头房,要招聘“服务员“,想通过刘某和她的表姐介绍一些女孩,并告诉她们只要带到人就能赚钱。在利益的刺激下,刘某竟打起了好同学的主意。

  • 标签: 案例分析 青少年犯罪 2009年 单亲家庭 服务员
  • 简介:案例16岁的中学生刘某是高二学生,从小就娇生惯养,在学校不求上进,几乎每天都出入网吧并染上了赌博的恶习,花钱如流水,父母知道他的恶习,便严格控制他的经济来源。一天,他趁父母外出之机,将家里的5000元现金偷走。一个多月后,刘某的父母发现5000元现金被盗,很快就怀疑到他,于是追问儿子有没有拿家里的钱。

  • 标签: 案例分析 青少年犯罪 高二学生 中学生 恶习 现金
  • 简介: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生产、销售民间偏方”、“生产、销售保健品”、“销售假冒中药材”等危害药品安全犯罪行为的定性,应结合具体案情选择适用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等罪名.在犯罪形态上,生产假药罪以制成成品得以出厂销售为既遂,销售假药罪以进入交易环节为既遂.在刑罚裁量上,应贯彻从严刑事政策精神,加大刑法打击力度.

  • 标签: 危害药品安全犯罪 罪名 犯罪形态 刑罚裁量
  • 简介:美国联邦和州分别对操纵体育比赛犯罪进行了刑事立法。联邦层面,体育贿赂法主要被适用于规制跨州以及全国性的操纵体育比赛犯罪;该法对体育比赛的性质、犯罪构成要件、犯罪主体以及刑事管辖权做出了明确规定。美国法学会制定的《模范刑法典》明确设立了操纵公开竞赛罪以供各州参考。州层面,50个州中共有16个州制定了规制操纵比赛犯罪的成文立法,各州主要采取贿赂罪、欺诈罪和赌博罪进行罪名设定。研究认为,我国宜借鉴美国联邦规制操纵体育比赛犯罪的刑事立法规定,在刑法修正案中增设非法操纵公开竞赛罪,以此打击与操纵比赛相关的各类犯罪行为。

  • 标签: 操纵体育比赛 刑事立法 罪名 立法模式
  • 简介:犯罪显著性概念存在文化解释维度,也只有在文化解释中重新审视犯罪显著性的定义和关键变量,才能发现文献中存在矛盾和巨大争议的原因。对西方刑事司法中的这一概念进行文化解释必须涉及对西方现代化视野下的刑罚观的产生与流变的解读。为什么会产生矫正主义与新保守主义刑罚观,以及两种相互对立的刑罚观在西方现代具体犯罪惩罚与社会控制措施中所起到的社会意识形态指引作用,是理解犯罪显著性概念乃至重新构建这一概念的关键路径。也正是基于这种文化论的解释机理,西方意识形态下的犯罪观念与犯罪治理变化才能得到更为充分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下中国的犯罪治理理论的方法论研究和实践。

  • 标签: 犯罪显著性 文化解释 矫正主义 新保守主义 刑罚观
  • 简介:作为一个开放式的交流平台,微信给人们日常生活及通信联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微信犯罪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不仅影响了人与人之间借助微信的正常交流,还严重地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微信犯罪有"摇一摇"诈骗、"朋友圈"代购伪劣商品、微信赌博等各类型犯罪,微信犯罪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手段隐蔽性强、犯罪风险小成本低等特点,合理的防范对策: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加大对微信的监管力度;加大打击微信犯罪力度。

  • 标签: 微信 网络犯罪 通信安全
  • 简介:郭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郭先生是我国最早并且长期坚持青少年犯罪研究的著名学者之一。他为开创我国犯罪学和青少年犯罪学的研究,填补我国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犯罪学界和青少年犯罪研究领域享有相当高的声誉。1997年被中央五部委评选为“中国保护未成年人优秀公民”,1995年被美国犯罪学会国际分会授予“国际杰出学者奖”。1998年被澳大利亚国际刑事教育论坛授予“终身会员”称号,2008年被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授予“中国青少年研究事业终身成就奖”。

  • 标签: 犯罪学 中国 郭翔 青少年研究 终身成就奖 推介
  • 简介:激情犯罪在我国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由于司法实践中常常涉及,但在理论上又缺乏明确依据,造成了激情犯罪理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混乱与错位。笔者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于实践中的案例进行探究,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来探求我国司法实践对于激情犯罪的被接受程度以及接受理由。在此基础上,对于激情犯罪的立法模式进行论证。

  • 标签: 激情犯罪 司法现状 实证 立法模式
  • 简介:近些年,全国各地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频发,以侵害对象不特定的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更为猖獗。根据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人的自身特征、社会属性及心理特征,认为其作案的原因主要是精神或身体上具有某些障碍或缺陷,长期存在负面情绪,法律意识淡薄,反社会人格突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备,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经常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表达和解决,也容易引发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公安机关的应对措施应以控制、打击、防范为主,以避免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标签: 泄愤 犯罪主体 特点 原因 对策
  • 简介:当前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呈现多发态势。如何有效防控此类犯罪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运用频率统计、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从公开媒体收集到的2001~2014年的75例相关案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该类犯罪的特征,并对其制约因素和刑罚威慑效应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犯罪人的贫困发生率是制约其犯罪的重要原因,而刑罚对其犯罪的威慑效应较小。因此,对此类犯罪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做到社会控制与社会支持并重。

  • 标签: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刑罚威慑效应 贫困率 实证检验
  • 简介:正确处理台婚姻中离姆后子女抚养、探视问题不仅关涉两岸父母的利益,更关系到两岸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由于两岸分属于不同法域,与抚养、探视相关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差异集中反映在法律术语的使用上和未成年子女利益的酌定上.在相关案件中,两岸共同面临诸如缺席判决率高、文书送达和调查取证难、儿童拐带问题严重等问题.在裁判文书的承认和执行、大陆配偶居留等多个领域,台湾地区均表现出歧视性态度.由于台湾地区歧视性政策的存在,大陆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权利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并进一步诱发了儿童拐带问题.未来两岸应沿着强化司法互助和裁判文书的承认执行的路径来保障离婚后父母和子女的合法权益.台湾地区应尽早废除在大陆配偶居留、工作政策以及裁判文书承认和执行上的歧视性政策.

  • 标签: 涉台婚姻 抚养 亲权 探视 会面交往 儿童利益
  • 简介: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警网络群体性事件不断出现,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影响了公安执法公信力。公安执法公信力,体现了公众对警察执法活动的支持配合、信服认同,是公安机关存在的立身之本。公安执法公信力流失的原因在于公安机关的履职、社会公众的认知、媒体的信息传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以致形成了公众对警察的刻板印象,激发了公众的逆反心理,造成警民关系趋于紧张,正常的警务活动受到干扰,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

  • 标签: 网络群体性事件 警察 执法公信力 流失 负面影响
  • 简介:近年来,“从人到案”深挖犯罪的侦查模式以其线索来源广泛、获取成本低、利用效率高等特点,成为“从案到人”传统侦查模式的重要补充.科学合理的审讯方法在深挖犯罪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错觉审讯法的运用原理,分析错觉审讯法在深挖犯罪审讯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可以利用错觉审讯法深挖犯罪,帮助侦查部门破获大量陈年积案,提高侦查破案的效率.

  • 标签: 深挖犯罪 错觉审讯法 心理错觉
  • 简介:对比现行法律对于官员贪贿犯罪与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在制定与实施上的巨大差异,可知现行法律对官员贪贿犯罪处罚畸轻,因为官员贪贿罪的本质是性质更为恶劣的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对官员贪贿犯罪处罚畸轻造成破坏以德、能选拔人才的标准、以财富多寡作为评判人价值标准、破坏党的执政基础、可能招致外敌入侵等严重社会后果。官员贪贿犯罪产生的制度根源在于利重罚轻。国家与民众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而官员的利益与国家、民众利益具有不一致性。对贪贿官员适用死刑既是遏制官员贪贿犯罪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家对人民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

  • 标签: 贪贿罪 立法不公 司法不公 法律公正 死刑
  • 简介:实地调研发现:孤寡老人再次故意犯罪的原因是监狱的物质保障比在社会上得到的福利更多。权宜之计是应当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对孤寡老人罪犯实行“个性化”的分层管理,监狱应当让罪犯体验到惩罚的痛苦。

  • 标签: 孤寡老人 再犯罪 犯罪预防 监狱 分层管理
  • 简介:计算机犯罪在金融、保险、银行等领域比较严重,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认识,并从加强立法、加大惩罚措施与力度、加强技术层面的防范等方面防范计算机犯罪

  • 标签: 计算机 犯罪 防范对策
  • 简介:从风险社会的角度出发讨论入罪问题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要弄清因风险社会产生的犯罪问题就需要对犯罪进行不同视角的考察。犯罪学、刑法学和侦查学视域中的犯罪是不一样的,具体表现为:犯罪学研究犯罪现象,刑法学研究犯罪方式,侦查学研究犯罪行为。由于社会具有不同的面向,所以需要认定直接影响犯罪的社会面向是什么。可以肯定,风险社会和犯罪并不直接相关。直接影响犯罪的是其他社会面向,比如信息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着重培养技术型人才,实现侦查的专业性是侦查应对犯罪之策。

  • 标签: 风险社会 犯罪行为 侦查行为规律
  • 简介:2014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重点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现状与特征,犯罪原因及预防,以及未成年被害人这几个方面。学者们多依据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总结犯罪特征;对犯罪原因的探究总体上仍是因循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四因素分析模式,也有学者运用经典犯罪学理论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在犯罪预防及对策方面,综合治理仍为多数学者所主张,同时研究呈现出多角度、深入化的趋势;在未成年被害人方面,儿童性侵、虐待以及校园安全问题是研究的重点。学界的探讨也有突出的热点问题,即青少年涉网犯罪及防治和流动青少年、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现状与特征 原因与对策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