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和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建设亦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当它融人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精神文
简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苏南的伟大实践,既为繁荣苏南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也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以无锡市为例,近几年来,该市社科联组织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开展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去年由无锡市社科联组织开展的无锡市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共评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历史5大门类,59个学科分支284项优秀成果.同时评审推荐14项优秀成果参加江苏省第四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都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特别是,这次获奖证书第一次由市政府盖章,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颁奖,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视.苏州、常州、镇江等地区社会科学工作抓得颇有成效,也先后组织了有关社科优秀成果的评奖,出了一大批硕果.这说明苏南社会科学事业兴旺发达,特别是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理论工作者脱颖而出,预示出社会科学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后劲和希望.
简介:金融法研究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第一,“概念法学”流行,缺乏对真实世界的关注;第二,简单法律移植进路泛滥,忽视中国本土问题;第三,“技术法学”与“社科法学”之间存在张力。在金融法研究的去概念化、本土化和社科化方面,“社科法学”范式作出了极大努力,但是,它远没有改变金融法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概念化、简单移植化和技术化问题。缺乏学术议题和学术范式的独立追求,超越“技术法学”具备难度,“社科法学”自身存在短板,这是“社科法学”还未能改变金融法研究格局的主要原因。“社科法学”的未来在于提高它的可接受度,实现金融法研究的“三派融合”,并形成金融法研究的学术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