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黎虎先生《汉唐外交制度史》1998年初版,2018年再版。《汉唐外交制度史》出版20年来,以其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生命力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该书出版后,中外学者纷纷撰写专题论文加以评价,认为这部著作在课题、理论、内容、结构体系等方面表现出全面的创新性,提出并架构了"中国古典外交制度"新学科;该书坚持论从史出,以翔实可靠的史料为依据,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具有普遍性的借鉴价值和意义。第二,该书引领了学术风向,在其启发下,中国古代外交史、外交制度史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专题论著、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即使是一些关涉性论著,也都指出或强调《汉唐外交制度史》对它们的影响或启发,体现出对学术研究所具有的"普适性"价值。《汉唐外交制度史》问世20年来的实践,表明它经住了时间的考验,它所提出并建构的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研究的学术体系,乃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术构想,其科学性、合理性已被学界广泛接受,并为新出土史料和相关研究实践所充分证明。
简介:由于明代制度设计导致的理想与现实双重失意,根植于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晚明儒生重构道统论,开始新一轮儒学革新浪潮,但也导致儒生集团分裂及与皇权关系更加紧张。清初孙奇逢率先通过重构道统论来重建儒学体系,费密则通过对孙奇逢道统的展开与重构,建构其"中实之道",走向"王道政治"和汉唐儒学,体现了清初儒生建设新社会和重构儒学体系的一种蓝图。由于书生论政,外王方面,费密虽把道统论建构转化为"王道政治"构想,但除鼓励儒生更加积极、全面向专制权力靠拢外,了无新意,内圣方面,虽转化为对汉唐儒学的重视却又不从事具体考据学的开拓,所以隐而不彰。宏观来看,清学也正是在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基础上,在清朝不断汉化的制度设计中,通过各立道统的方式,各学派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