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储气库工作气量是指储气库在一个采气周期内从上限压力至下限压力采出的累计产气量。而最低外输井口压力关系到采气末期从井口流至外输管网是否需要上压缩机,若是在海上建设储气库,则更关系到平台大小。从工作气量定义与外输压力意义上看,工作气量大小与储气库注采能力、井数、下限压力、外输最低井口压力相关,而注采能力又与无阻流量、井径等相关,是一个多因素优化的结果。为使工作气量设计论证方法具有合理的正向思维,且具有高效实操性,本文以海上H岩性气藏改建储气库为例,在井径一定、下限压力不同的条件下,通过采气末期井口压力、井数、采气末期采气能力等多个方案的对比,尝试建立不同井径下工作气量-井数-外输最低井口压力图板,最终依据气藏及工程要求找到最优全局参数。本文主要分析多因素影响下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优化方法。
简介:【摘要】探讨患者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高危因素患者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连续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急诊行pci且术前血钾正常共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术后血钾正常组A组64人及低钾血症组B组34人,分析两组间年龄≤60岁、性别、发病时间是否≤2小时、是否为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及入院时血糖、血钠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A组与B组间在年龄≤60岁(76.5% vs 50.0% p=0.012)、发病时间≤2小时(50% vs 26.7% p=0.021)、血糖≥11.1(41.2% vs 14.1% p=0.003)具有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口腔健康、口腔致病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的有效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 100例口腔疾病患者的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为患者建立档案,采取问卷方式调查其口腔卫生习惯、口腔知识态度及饮食习惯等方面情况,并对口腔致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研究组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习惯、防治口腔疾病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牙周疾病中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含氟牙膏应用情况、 1年内接受常规口腔检查、甜点类食物食用频率等都是危险因素( P<0.05)。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医保情况及对口腔知识的态度等都是危险因素( 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干预措施后,对口腔定期检查、含氟牙膏应用情况、每日不少于 2次刷牙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每月饮料购买量超过 1升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少( P<0.05)。结论:口腔健康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体重指数、医保情况及对口腔知识的态度等,采取干预措施后,口腔健康危险因素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使口腔卫生习惯逐渐养成,对口腔疾病进行有效防治,对于口腔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形式术前护理干预对儿童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准备行择期全麻腺样体刮除手术的2~12岁患儿4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实施多形式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分别对两组患儿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麻醉实施前进行焦虑量表测试,比较两组患儿焦虑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焦虑评分接近〔试验组(70.59±4.86)分,对照组(71.62±5.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9,P>0.05);干预后试验组焦虑评分〔(35.76±5.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6.27±4.59)分,t=18.967,P<0.01〕。结论多形式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前焦虑状态。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多模式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变化,发现多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多模式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护理中具有积极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手卫生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8月-2017年7月)科室的10名医护工作人员应用多模式手卫生方法实验组(100例患者),再在2013年8月-2015年7月将科室的10名医护工作人员未应用多模式手卫生方法作为对照组(100例患者)。分析两组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不同指征手卫生依从性变化(操作前与操作后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结果:实验组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接触患者后、接触体液等污物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手卫生应用在控制院内感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