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休克犬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失血休克组(SHAM组)、休克组(HEM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刺激组(STM组)、胆碱酯酶抑制组(THA组)5组,每组6条。采用股动脉快速放血法制作失血休克模型,将左侧迷走神经远端连接刺激电极,于制模成功即刻(0 min),以5 V、2 ms、1 Hz强度的电压持续电刺激30 min。各组犬均行经右颈外静脉置入5F Swan-Ganz漂浮导管,股动脉置管,经压力传感器连接多功能监测仪,股静脉置管备用。使模型稳定40 min,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休克前、0 min和180 min时分别取股动脉血检测乳酸值,模型制备完成后每小时记录1次尿量。并记录氧供和氧耗的数值。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制模成功后,SHEM组平均动脉压MAP(mmHg)高于其余4组[(121.30±8.66)、(40.70±0.82)、(41.30±1.21)、(40.50±1.23)、(41.20±1.17),F=110.156,P<0.01],STM组和THA组在90 min时MAP(mmHg)高于HEM组[(65.30±10.63)、(59.30±5.85)、(54.00±5.66),F=105.649,P<0.01]。犬血乳酸值(mmol/L)在0 min时HEM组高于SHAM组[(5.58±0.57)、(0.79±0.18),F=51.454,P<0.01],在180 min时HEM组高于SHAM、STM及THA组[(9.93±2.04)、(0.86±0.14)、(3.19±0.42)、(3.50±1.12),F=75.875,P<0.01]。120 min及180 min时除SHAM组外其余组尿量均减少,但STM组和THA组均高于HEM组[(11.00±1.80)、(10.00±1.20)、(7.00±1.00) ml/h;(11.00±1.00)、(9.00±1.20)、(4.00±0.82) ml/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772、129.037,P<0.01)。180 min时除SHAM组外,犬血中氧供及氧耗均降低,STM组和THA组氧供[(284.0±14.8)、(260.7±18.1) ml/min]HEM组[(179.1±7.5)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375.026,P<0.01);HEM、VGX、STM和THA组氧耗[(73.6±6.6)、(71.5±4.3)、(78.4±3.2)、(73.6±9.2) ml/min]均低于SHAM组[(138.0±18.4)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667,P<0.01)。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休克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标签: 胆碱能抗炎通路 失血性休克 电刺激 迷走神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严重创伤休克患者加强手术室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休克患者,共计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强手术室急救护理, 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究组患者采血送检时间、纠正休克时间、备血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休克患者加强手术室急救护理可提高抢救效果,快速纠正休克,降低死亡率,建议推广。

  • 标签: 严重创伤性休克 手术室急救 护理措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休克急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80例创伤休克患者分对照、观察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病情好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率比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创伤性休克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休克患者在急救中开展预见性护理,探究其所产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52例创伤休克患者,将其全部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对半划分,其中26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26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A组患者实行普通急救护理,对A组患者则加以实行预见性护理,后就两组患者抢救所用时间、抢救的结果及患者症状的改善用时等作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从抢救所用的时间来看,A组患者所花费的时间较短;从抢救的结果来看,A组中多数患者被抢救成功,其成功率高达96.1%;从患者症状的改善用时来看,A组患者所用时间较短,各方面两组形成显著对比(P<0.05)。结论:对创伤休克患者在进行抢救期间实行预见性护理所体现出的价值极高,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予以患者一线生机,而且还能够大大缩短抢救的时间,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创伤性休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急诊收治的严重创伤休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创伤休克患者中选择4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患者抢救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存在的统计学结果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的,也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用于急诊收治的严重创伤休克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严重创伤性休克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创伤休克行院前急救护理的作用。方法:纳入82例急性创伤休克患者,随机分组,组别设置为急救组和一般组,前者41例行院前急救护理,后者41例行一般急救护理,样本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入选,记录抢救时间,统计抢救成功率。结果:抢救时间、休克恢复时间等统计后,在急救组均比一般组短,P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临床影响 院前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80例创伤休克患者,根据来院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由家属等护送入院,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为120接诊,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中心救治的创伤休克患者,予以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结果:经有效护理后,患者的病情得以明显改善,抢救成功率较高,进一步促进了其生存质量的改善。结论:针对创伤休克患者而言,院前急救护理直接影响着其抢救成功率,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院前急救 创伤性休克 抢救成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理论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休克患者护理中应用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接诊的严重创伤失血休克患者10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纳传统急诊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纳4R危机管理理论干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平均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4R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急诊严重创伤失血休克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赢得患者认可与赞同,值得借鉴。

  • 标签: 4R危机管理理论 急诊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以创伤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共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抢救介入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 创伤性休克 抢救成功率 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在严重创伤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减少并发症。方法以72例严重创伤休克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4月-2020年10月,36例患者是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36例患者是研究组,应用急诊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严重创伤性休克 急诊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 1 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失血休克的抢救治疗护理体会。方法:回顾 1 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失血休克的抢救治疗的护理要点,包括针对患者病情早期识别、正确评估与应急处置;应用优质、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结果:患者失血休克经紧急抢救治疗,搭配优质、个体化护理及患者积极配合,患者转危为安,住院71d后康复出院。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有效的抢救措施,搭配优质、个性化护理,能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获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 失血性休克 抢救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团队(MDT)的急救护理路径在创伤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创伤休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12月收治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措施;2019年1—12月收治的10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基于MDT的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抢救反应时间、抢救结果和家属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介入时间为(8.4±5.8)min,急诊停留时间为(15.0±4.3)min,术前准备时间为(10.4±3.2)min,低于对照组的(14.1±6.7)、(19.7±4.1)、(13.6±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0.7% vs. 73.2%)、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4% vs. 17.0%)、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6% vs. 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40.8±3.6)vs.(37.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DT的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创伤休克患者的院内抢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急救 多学科协作 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创伤休克患者通过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受的90例创伤休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的是常规护理,后者进行的是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干预后分析结果。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院前急救 护理干预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失血休克患者实施急性血液稀释对孕产妇术中循环、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孕产妇失血休克患者,观察组实施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照组除了外血液稀释,其他处理措施同上。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T1的HR降低,观察组T1的各项生命体征均明显好转,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T1的Hb、Hct、PLT降低,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T1的FiB降低,观察组T1的TT、APTT、PT均明显提高,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晶体液明显更多、HES明显更多、输血量明显更少,P<0.05;对比两组出血量,P>0.05。结论:孕产妇失血休克患者实施急性血液稀释,可以迅速缓解患者休克生命征。

  • 标签: 急性血液稀释 孕产妇 失血性休克 术中循环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与悬浮红细胞等比例输注对失血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采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136例失血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浆与悬浮红细胞比例分组。43例患者采用低比例(1.0∶2.5)输注为低比例组,46例患者采用等比例(1.0∶1.0)输注为等比例组,47例患者采用高比例(1.5∶1.0)输注为高比例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失血量)、血制品使用量(血浆、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凝血4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治愈率、生存率。结果低比例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9.89±6.75)岁,体质量指数(22.56±1.63)kg/m2,失血量(1 589.68±137.58)ml;等比例组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51.73±7.12)岁,体质量指数(22.42±1.58)kg/m2,失血量(1 624.25±142.94)ml;高比例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50.91±7.08)岁,体质量指数(22.38±1.65)kg/m2,失血量(1 615.74±139.58)ml。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比例组血浆使用量为(0.51±0.20)L,等比例组为(1.42±0.56)L,高比例组为(2.13±0.63)L,随着血浆与悬浮红细胞输注比例升高,血浆使用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使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后3组PT、TT、APTT长于输血前,FIB低于输血前,但等比例组PT、TT、APTT短于低比例组、高比例组,FIB高于低比例组、高比例组(均P<0.05);低比例组治愈率为81.40%(35/43)、生存率为90.70%(39/43),等比例组治愈率为84.78%(39/46)、生存率为93.48%(43/46),高比例组治愈率为78.72%(37/47)、生存率为93.62%(44/47),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失血休克患者等比例输注血浆与悬浮红细胞能调整血浆输注量,维持凝血4项指标变化,预后效果好。

  • 标签: 血浆 悬浮红细胞 等比例输注 失血性休克 血制品使用量
  • 作者: 宋英晓 张平平 董元航 黄怡 邵成伟 边琪 宋彬 白元 杜奕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4-09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上海 20043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及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43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上海 20043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上海 20043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上海 20043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急性期救治取得较大进展,更多的SAP患者进入恢复期,但胰腺假性囊肿和感染胰腺坏死仍是恢复期SAP治疗过程中需面对的难题。现报道一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SAP患者的多学科协作诊治过程。该SAP患者恢复期出现感染胰腺坏死,给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胰腺假性囊肿金属支架置入术和胃镜下经金属支架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但术后合并出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2次危象,最终经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感染性胰腺坏死 感染性休克 休克,出血性 多学科团队
  • 简介:【摘要】总结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创伤休克患儿的急救与护理。 通过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处理其它合并脏器损伤,同时做好体位管理,防止二次损伤及再次出血,并将疼痛护理及心理鼓励贯穿整个病程中,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病情逐渐好转,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 标签: 骨盆骨折 创伤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多学科协作团队的急救护理路径在创伤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4例创伤休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双盲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急救护理路径)与实验组(27例:基于多学科协作团队的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分诊等待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等诊疗指标耗时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多学科协作团队 急救护理路径 创伤性休克 抢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