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私之辨是伦理学核心问题之一,伦理学诸多问题都与此相关或由此衍生。耙梳中外伦理思想上公私之论,能够发现在不同文化谱系中对公私问题理解措置上统一和差异,这对于我们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合理地处理公私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公私之辩
  • 简介:视觉无疑是绘画美学中一个核心概念。要对其进行深入理解,首先应区分视觉视见之间异同,从而将视觉自身纯粹性作为一个首要出发点。此种纯粹性,既指向着一种原初生成结构,又似乎必须在与其他异质性序列(尤其是言语)之间开放关联中获得呈现。德勒兹抒写光之诗学,以及福柯对临床目视洞察,都启示出可贵线索。在中国古代画论和画作之中,同样存在着"观""言"这个基本问题,而如恽寿平这样独到画家则尝试着种种打开二者"知识"—"积层"实验和实践

  • 标签: 视觉 积层
  • 简介:在西方宗教研究脉络中,多数学者认为,只有少数人宗教信仰是在经过一番研究和慎思之后,通过有意识地追求而获得,大多数人宗教认同基本是通过家庭宗教社会化而获得。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社会宗教徒,其宗教认同是一个在自我发现和自我指导中不断建构过程,其中,人际网络导引是认同建立初始媒介,个人特定宗教体验则是认同建立关键要素。

  • 标签: 宗教信仰 宗教认同 教义 宗教皈依 人际网络
  • 简介:早期佛教基本世界观,包括有为法无为法、此岸彼岸、生灭涅柴对待,都植根于奥义书形上学;其人生观悲观出世取向,以及把解脱、系缚归因于觉悟和无明,也是沿袭了奥义书思想;佛教业力轮回说无我说,亦可视作对奥义书思想继承和发展,可能经过了数论中介;故早期佛教世界观是以奥义书思想为根源、基础,但揉合了沙门思想因素。而早期佛教修道论,直接来源于印度瑜伽学,后者来源于非雅利安苦行实践,但被嫁接了奥义书世界观和宗教理想,故佛教修道论通过瑜伽间接受到奥义书影响。

  • 标签: 早期佛教 奥义书 名色 涅槃 瑜伽
  • 简介:随着手机使用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手机形成依赖。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过度使用行为",也是"成瘾行为"一种。手机依赖健康生活方式相关,也与人格及自我认同等心理因素也相关。未来研究应更关注研究方法探索,研究手段更新,研究样本扩大,深入探讨手机依赖心理机制。

  • 标签: 手机依赖 过度行为 成瘾行为 人格
  • 简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创立了群众路线,并坚持贯彻执行了群众路线。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层原因在于他对党根本宗旨有着极为深刻理解.在于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价值追求。真正坚持党群众路线,就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不断加强主观世界改造。对于党和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坚持贯彻好群众路线,必须加强世界观、价值观改造,解决好我们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思维方式和革命精神问题。

  • 标签: 毛泽东 群众路线 贯彻实施
  • 简介:2012年3月,谢文郁教授出版了《道路真理——解读〈约翰福音〉思想史密码》①(下文称为"谢著")一书。该书深入地剖析了"真理"问题在希腊思想中困境,并指出是《约翰福音》带领人们彻底走出了"真理"困境。

  • 标签: 《约翰福音》 真理 道路 柏拉图 宗教 哲学
  • 简介:本文尝试以台湾法鼓山佛教社会福利实践为例,分析“法布施”在其创建前十年中表现形式及其社会意义。法鼓山自1989年以来在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上卓有成效,而以佛教教育为核心“法布施”是其佛教社会福利主要平台。法鼓山以“人间佛教”理念为基础,以多样化社会教育和实体化教育、僧团教育和信众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良性互动“法布施”体系,体现了都市佛教早期社会福利建设若干特点:社会教育介入性强,组织形式富有时代感、延续性和叠加性;实体化教育学术倾向明显,紧扣国际前沿,易于树立话语权威;僧团信众教育之间相互补充,形成自下而上独特组织结构。这些对大陆沿海地区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 标签: 法鼓山 佛教社会福利 法布施 人间佛教 僧俗互动
  • 简介:2010年《中国宗教报告》指出,基督教发展较快,估计全国基督徒人数为2305万人;在2011年《中国宗教报告》里则指出了中国基督教在当今社会中能为推进"公民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基督徒的人数上升了,牧养压力也随之加大,我们所面对问题也日趋严峻。随着政府对宗教"脱敏",我们所谓"私设聚会点"或"家庭教会"也慢慢浮出水面,这样,就更加需要理解教会真意,以便办好中国教会。我们教会究竟是而且应该是怎样教会?其中又经历了哪些变迁?能给当下社会提供怎样指导意义和资源?对当下问题又该如何回应?因此,本文就《圣经》、教会历史中国本土中教会论,作简单探讨。

  • 标签: 教会论 《圣经》 教会历史 中国本土
  • 简介:人类肉体是思维产生和发展基础前提。人类天然思维功能是一种“认知机制”,它是由遗传母体直接通过“遗传”途径所赋予。除此之外,人类还通过遗传途径直接获取了包括“本能知识”(即无条件反射)等肉体思维,以此作为新生个体启动生命体必要手段。人类思维基本可以分为肉体思维、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类,而人体最为信赖是肉体思维,其次是意象思维,最后才是以逻辑理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中西学界一直强调逻辑理性思维其实具有天然缺陷,其对于人类重要性反而不及肉体思维意象思维。

  • 标签: 思维 肉体思维 先天说 遗传 信度
  • 简介:作为彻底革命,法国大革命旨在建立全新理想社会,但此种彻底革命从否定特权,发展到否定全部特权阶层,到否定所有旧制度,直至不停地否定自己,从而导致制度断裂,不能实现可持续治理。而对待旧制度更为宽容尊重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虽然比法国革命不彻底,却能有效地立宪,实现制度延续性。可见最好不要通过彻底割裂历史革命进行立宪,否则极可能欲速则不达。

  • 标签: 立宪 法国革命 制度断裂 可持续治理
  • 简介:古往今来,治水传统华夏文明相生相伴,但中华民族深受水患历史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得以改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治水作为治国安邦大事,从造福人民高度给予高度重视,并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毛泽东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并发出了“要把黄河事情办好”号召,勾勒了治理长江、开发长江水利资源以及南水北调宏伟蓝图。以毛泽东为代表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治水新局面,铸就了一个又一个水利丰碑。

  • 标签: 毛泽东 水利建设 中华民族
  • 简介: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两个重要命题:“美德即知识”和“美德可教”。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是普遍、客观、必然知识,是超验,而不是那种个人、主观、经验意见,因此,相对于不可教主观意见而言,美德是知识,是可教。围绕美德是否可教问题,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等智者主要分歧在于:苏格拉底认为人具有自身善,教化主要是让人发现自身善,以增强自身内在道德自律;格劳孔则更强调入性自私,强调法律等外在他律。就美德教化问题,中国古代哲人也进行了深思,特别是儒家对美德教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孔子基于“性相近,习相远”而重视道德教化,孟子主性善而强调反求诸己,荀子主性恶而重视礼法约束,王阳明致良知则在孟子良知说基础上进一步强调道德教化知行合一关系。中西哲人有关美德教化讨论体现了人类对于普世道德追问,同时也展现了中西道德哲学不同旨趣。

  • 标签: 美德 教化 中西比较
  • 简介:道教碑文包括碑传、碑记、碑铭、题辞、摩崖等等,既有史传征实之强,又兼文辞精美之善。目前对道教碑文研究主要集中于拓片整理研究、源流考辨、版本校勘等方面。对碑文中富有鲜明道教语体功能修辞套式,以及道教特殊语言表达方式和叙事结构上修辞模式等缺乏必要研究。本文运用修辞结构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分析构成或制约道教碑文语体特征实现修辞模式。

  • 标签: 道教碑文 修辞结构 语体
  • 简介:对于传道人生计问题,使徒保罗有十分明确教导:“你们岂不知为圣事劳碌,就吃殿中物吗?伺候祭坛,就分领坛上物吗?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靠着福音养生。”(林前9:13—14)对于牧者,保罗所强调是权利;对于教会,保罗所强调是责任。

  • 标签: 养生 生计问题 传道人 保罗 福音 强调
  • 简介:一、哲学教育在当代中国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哲学曾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启动和加速了改革开放进程。哲学再一次历史性地成为社会变革先导。随后,“人道主义研究”、“异化”和“主体性”问题讨论、“萨特热”、“尼采热”,等等,都对人们思想转变产生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深人,哲学似乎有点跟不上这趟列车行进速度了,哲学影响力似乎社会发展进程出现了成反比现象。社会越是发展,人们似乎越是远离哲学。

  • 标签: 哲学教学 批判性思维 改革开放初期 培养 社会变革 “主体性”
  • 简介:奖赏决策中自控是指为了获得更大价值或更长远利益而抵制即时诱惑行为模式,而冲动则是指相反选择偏好。自控冲动脑区空间定位是由不同神经区域在不同决策阶段参与发挥作用:在决策前期,无论是自控还是冲动决策都有边缘系统或旁边缘系统参与,包括腹侧纹状体、腹内侧前额皮质、后扣带皮质等;而在决策后期,额顶叶区域和背外侧前额皮质可能在自控决策中发挥决定作用,边缘结构和眶额皮质可能在冲动决策中起支配作用。此外,从奖赏类型角度来看,二级奖赏初级奖赏既共享一些脑区域如边缘系统,又拥有独特脑区定位如眶额皮质。时间进程方面,相关ERP研究表明自控冲动决策会引起早期成分P1、N1以及晚期成分P3、ERN等成分幅度变化。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设计更严密实验范式和考察分析大脑各个子区域单独作用以及彼此间交互作用。

  • 标签: 奖赏决策 自控与冲动 神经系统假设 时间进程.
  • 简介:前言从1976年到1983年,在韶关南华寺,蔡文在拼搏中完成了可拓学第一篇开创性论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并发表于《科学探索学报》上,一门横跨哲学、数学学科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难发展之路。而今三十多年时间过去,这中间开了12届年会和各种研讨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为首鉴定委员会作出了鉴定,出版了“可拓学丛书”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但我们仍觉得它发展缓慢,可拓学目前没有形成独立学科,没有自己学术刊物,筹备可拓学国际学术会议也是一议再议,一直拖了下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

  • 标签: 可拓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鉴定委员会 创新 国际学术会议
  • 简介:佛学是人类智慧。医学佛学相通了,就能使医学提高智慧含金量。所以我提倡医佛相通研究。所谓医佛相通,就是以医学为平台,用医学话题,保健话题来阐述佛学思想,这实际上也就是以佛学智慧阐述本来就是说不清道不明医理。这样也就有可能改变当今不良医学现状,会有一定现实意义。医、佛相通则首先应当通在对医理认识上。其中病理(包括衰老之理)乃是一个医、佛相通切入点。大干世界中一切事物皆合佛理,病理中显然亦会含有佛理。这就是本文基本认识,特写出来供同道参考。

  • 标签: 衰老 佛学思想 疾病 中观 医学 智慧
  • 简介:作为儒家经典《孟子》,在辽、金二朝都得到了不同程度传播。辽代并无孟学著述著录信息,但从营州人马保忠进谏辽帝,称扬“孔孟圣贤之教”表述可以推断,《孟子》在辽代有所传播,并且认定“孔孟”乃属一体之学。至于金代,由于汉化程度更高,《孟子》也在国子监、国语译经、科举考试等领域得到更广范围流传,孟学著述亦更丰富;无论是金朝科考科目规定,还是王若虚等人著作,都体现出北方学术传统对南方朱子理学反动特色。《孟子》在辽、金传播,对于二朝教化广施和器度涵养,对于推进二朝儒学化进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孟子》 辽代 金代 四书学 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