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以我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0例;参照组实施超声加压雾化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效果,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单独超声加压雾化治疗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可有效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D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A组口服低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片6个月(每次0.6g和安慰剂,每日各1次),B组口服高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片6个月(每次0.6g,每日2次),C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肺功能参数和生活质量指数(SGRQ评分)的变化。结果B组治疗后FEV1、FEV1%pred和FVC较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GR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组和C组治疗后FEV1、FEV1%pred、FV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SGRQ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FEV1、FEV1%pred数值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而SGRQ评分均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长期每日口服1200mg的N-乙酰半胱氨酸可减缓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改善生活质量。口服600mg的N-乙酰半胱氨酸未观察到同样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及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中度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6月-2021年12月,选取64例稳定期中度慢阻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N-乙酰半胱氨酸+呼吸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CAT(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评分及肺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CAT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N-乙酰半胱氨酸+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中度慢阻肺患者的临床价值显著,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采取HFNC治疗的方式,研究组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HFNC进行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气指标以及肺通气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较对照治疗总有效率71.43%更高(P<0.05),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2组治疗后PaO2、OI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2组PaCO2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功能,安全可靠性高,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82例,分为NAG正常组(NAG<12 U/L,14例)、NAG升高组(NAG>12 U/L,68例);分析两组患者间临床与病理指标的差异,并评估NAG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关系。结果NAG正常组的NAG、血肌酐、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的统计量显著低于NAG升高组(P<0.05),NAG正常组的eGFR的统计量显著高于NAG升高组(P<0.05),病理改变中,NAG正常组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积分显著低于NAG升高组,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量白蛋白、eGFR、系膜增殖、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为影响NAG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NAG水平与患者eGFR、mALB以及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和监测IgAN的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临床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质N-α-乙酰转移酶基因10(NAA10)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通过METABRIC数据库分析33个乙酰转移酶基因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NAA10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AA10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应用NAA10小干扰RNA(siRNA)处理NAA10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株,选取乳腺癌国际联盟分子分类(METABRIC)数据库1974例乳腺癌患者,其中腺腔A型(Luminal A)718例,腺腔B型(Luminal B)占488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占240例,基底样型(Basal-like)占329例,正常乳腺样型(Normal-like)199例。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AA10基因沉默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NAA10的mRNA表达与乳腺癌的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对风险比分别为1.31(1.14~1.51),1.13(1.01~1.25);NAA10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诺丁汉指数(NPI)明显正相关(P<0.01);NAA10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Basal-like型乳腺癌表达最高;与对照组比较,NAA10基因沉默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50%左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A10基因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且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关系密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COPD-PIF)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治疗的94例COPD-PI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罗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NA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44/47),高于对照组的78.72%(37/47),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77.78±6.67)、(67.78±4.45)、(56.78±3.74)%,高于对照组的(68.86±6.63)、(62.10±5.06)、(52.22±4.03)%,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21.22±1.42)ng/L、(0.30±0.07)ng/ml、(18.89±1.08)ng/L,低于对照组的(30.30±1.65)ng/L、(0.41±0.08)ng/ml、(25.50±1.12)ng/L,P<0.05。结论COPD-PIF患者联合应用罗红霉素+NAC治疗可更加显著的改善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老年冠心病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冠脉造影的24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按患者所接受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术前及术后予以NAC联合0.9%氯化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142例),单用0.9%氯化钠静脉滴注治疗。为保证两组重要基线数据可比,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最终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70例。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清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数值,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CIN的发生率及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冠脉造影后治疗组较对照组CIN发生率明显降低[1/70(1.4%)比8/70(11.4%),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较术前比较,Scr[(186.01±36.62)μmol/比(195.84±36.39)μmol/L,t=4.957、P<0.001]、BUN[(13.97±2.89)mmol/L比(14.84±2.85)mmol/L,t=5.206、P<0.001]下降,Ccr[(31.84±6.54)ml/min比(30.08±5.65)ml/min,t=-5.076、P<0.001]、eGFR[(31.60±6.93)ml·min-1·1.73m-2比(29.82±5.92)ml·min-1·1.73m-2,t=-5.200、P<0.001]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比较,Scr[(186.65±27.28)μmol/L比(182.53±22.08)μmol/L,t=-1.783、P=0.079]、BUN[(17.57±3.33)mmol/L比(17.13±3.35)mmol/L,t=-2.234、P=0.029]上升,Ccr[(30.57±6.37)ml/min比(31.06±6.01)ml/min,t=1.435、P=0.156]、eGFR[(30.76±6.46)ml·min-1·1.73m-2比(31.26±6.02)ml·min-1·1.73m-2,t=1.436、P=0.156]下降,除BUN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使用NAC能够降低CIN的发生风险,且有助于改善肾脏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纤维化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3),对照组实施常规剂量的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治疗组实施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肺功能改善情况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质量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敷贴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及布地奈德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98例肺炎患儿,按1:1比例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与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咯痰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均治疗7 d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及布地奈德可缩短小儿肺炎的病理表现,降低血清炎症表达,临床效果较理想,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联合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方案对CHF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心功能分级。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以及免疫比浊法测定120例CHF患者及120名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血浆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CHF患者组的血浆BNP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实验室常用的参考值时BNP、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5.7%、10.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HF患者NYHA心功能I级到Ⅳ级血浆BNP及D-二聚体含量逐渐升高,不同分级组之间BNP、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CHF诊断准确性,而且还可作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CHF的客观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N-乙酰半胱氨酸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方法:取我院特发性肺纤维化 患者 46 例,随机 分研究组(孟鲁司特钠联合 N-乙酰半胱氨酸) 与对照组(泼尼松) 各 23 例,评估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有效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 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活量指标、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无差异 , P> 0.05;治疗后研究组 一氧化碳弥散量( 3.69±0.24 )、肺活量指标( 2.19±0.14 )与血氧分压指标( 97.68±4.32 )均高于对照组 3.41±0.08 、 2.01±0.07 与 70.47±3.19 ,研究组二氧化碳分压( 55.25±2.36 )低于对照组 74.08±3.52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04% )低于对照组( 39.13% ),研究组有效率( 95.65% )高于对照组( 73.93% ), P< 0.05(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特发性肺纤维化 患者采用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能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指标与血气分析指标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值得借鉴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吡非尼酮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PubMed、WOS、CNKI、万方、维普检索以吡非尼酮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为干预措施治疗IPF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合计504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功能主要指标用力肺活量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94,95%CI:0.74~1.13,P<0.001),次要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改变也具有统计学意义(SMD=1.06,95%CI:0.83~1.29,P<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CI:0.54~1.74,P=0.91)。结论吡非尼酮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比单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更有效,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将N-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在肺炎患儿中进行使用,分析其效果和IL-3、IL-6水平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肺炎患儿进行选择,在不同治疗方案中对所选择的8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的是N-乙酰半胱氨酸药物治疗,观察组则是采用联合治疗(N-乙酰半膀氨酸+布地奈德),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影响。结果:在炎性水平以及效果分析对比中得知,观察组整体效果和炎性水平降低现象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应用联合治疗措施,可有效将患儿病症进行控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保障患儿治疗疗效。
简介:目的:评价N-葡萄糖基L-半胱氨酸(NGP,I)的食用安全性.方法: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NGP,I进行90天大鼠喂养试验.取70~90gSPF级SD大鼠120只,分为4组,雌雄各半,分别给予各供试品组动物1.0、2.0、3.0g·kg-1·bwNGP,10.5%羧甲基纤维素钠(0.5%CMC-Na)混悬液,对照组给予0.5%CMC-Na.结果:90天后各组动物生长发育情况良好,给予NGP,I对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无明显影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脏器系数等指标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除少许自发病变外,未见与喂食供试品有关的病理改变.结论:在上述剂量范围内NGP,I对大鼠血液生化、血液学等指标无明显影响,未引起大鼠肝脏、肾脏等主要器官组织形态学改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NGP,I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3.0g·kg-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9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为研究时段,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47例。对照组采纳布地奈德治疗,试验组以对照组为基础,采纳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较高,与对照组肺部X线阴影、肺部啰音、气促、咳嗽、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试验组较短,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情,加快临床症状消失,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评价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辅助抗菌药物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36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8例);A组患儿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B组患儿在A组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体温、咳嗽、喘息和肺部哮鸣音)复常时间和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免疫因子即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B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咳嗽、喘息和肺部哮鸣音复常时间均早于A组(P〈0.05),IgA、IgG水平测得值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辅助辅助抗菌药物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地改善了患儿免疫功能,促进其症状消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与患者前额叶皮层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站精神科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其临床症状分为阴性组(n=20)及阳性组(n=20),并选取同期2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NAA、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复合物(Cr)变化与正常组检测值,分析阴性精神分裂症与NAA含量的关系。结果阴性组治疗前前额叶皮层NAA/Cr明显低于阳性组及正常组(p<0.05),Cho/Cr无明显差异;阴性组治疗后前额叶皮层NAA/Cr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ho/Cr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NAA/Cr及Cho/Cr水平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p>0.05);阴性组治疗前PANNS评分总分(88.3±10.6)分,治疗后降至(45.2±5.3)分,显著下降(p<0.05);阳性组治疗前PANNS评分总分(89.2±11.4)分,治疗后降至(44.3±4.9)分,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组间及治疗前后PANNS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阴性组左侧前额叶皮层NAA/Cr值与PANNS总分及阴性症状值呈负相关(p<0.05),右侧前额叶皮层NAA/Cr值及阳性组双侧NAA/Cr值均与PANN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与患者前额叶皮层NAA含量呈负相关,其左侧前额叶皮层NSS降低则提示患者为阴性症状,且NAA值越低则临床症状越严重,与患者左侧前额叶神经元损害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抗纤颗粒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肺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IL-4、INF-γ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肺纤维化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强的松,给予观察组抗纤颗粒+N-乙酰半胱氨酸,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血清IL-4、INF-γ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纤维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抗纤颗粒和N-乙酰半胱氨酸,效果显著,能对血清IL-4、INF-γ水平有效改善,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