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小型猪阻塞性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模型离体胰腺组织块行高分辨魔角旋转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照病理分级,探索慢性胰腺炎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谢变化规律.方法随机将36只巴马小型猪分为CP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行主胰管近端不全结扎,对照组为假手术组.造模后4、8、12周在两组中各随机选取1/3动物行影像学检查,处死并获得的新鲜胰腺组织,按病理诊断将其分为轻、中、重度(即病理Ⅰ期、Ⅱ期、Ⅲ期),选取中重度标本与对照组行进一步对比研究.两组标本经重水淋洗后,采用600MHz磁共振谱仪用cpmgprld脉冲序列并做单脉冲压制水峰检测1H-MRS,分析实验组中重度CP者与对照组的离体胰腺组织块代谢物间的区别.结果实验组中11只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中重度CP.与对照组相比,中重度CP胰腺组织的乳酸、N-乙酰糖蛋白、乙酰乙酸峰强度增加(P<0.05);而峰强度减弱(P<0.05)的有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乙酸、丙酮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肌氨酸、胆碱、甜菜碱、牛磺酸、甘油、酪氨酸、β-葡萄糖、尿嘧啶核苷、胞嘧啶和苯丙氨酸;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和α-葡萄糖等峰强度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小型猪中重度CP的胰腺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MRS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高分辨磁共振质子波谱显示代谢物中乳酸、N-乙酰糖蛋白、乙酰乙酸峰值强度增加,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α-葡萄糖等峰强度未见明显变化,而其他多种代谢物峰值强度均呈减弱趋势.

  • 标签: 胰腺炎 慢性 磁共振波谱学 代谢 病理学 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癌和肝血管瘤多普勒成像的特点,肝癌及肝血管瘤诊断和鉴别的影像学特征。方法用SIEMENSCT彩色超声诊断仪对45例肝癌患者及30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多普勒成像。结果在多普勒检测中,肝癌组和肝血管瘤组的RI值分别是0.753±0.095、0.513±0.051,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结果中各项指标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公式Y=1.147×X1+2.653×X2-3.462×X3。判断标准为Y>0,为阳性(肝癌),Y<0,为阴性(肝血管瘤)。其中X1、X2、X3、都为二值变化量,其中数值为1或者为0,分别代表周边点条状血流、内部树枝状血流、内部条状血流的发生或者不发生,运用此模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是93.22%、82.6%、87.9%。结论多普勒成像技术对于肝癌和肝血管瘤弥补了二位超声在判断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有效的帮助我们在临床医学上诊断和鉴定肝癌和肝血管瘤,对于肝癌和肝血管瘤的诊治和判断有着重大意义。

  • 标签: 肝癌 肝血管瘤 多普勒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肺血管成像对肺栓塞病情严重性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3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治疗前、治疗后1d及14d时的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结果治疗后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逐渐减小,Qanadli和Mastora评分在治疗前(分别为平均48.5、45.6分)与治疗后1d(分别为平均43.2、11.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后1d与治疗后14d(分别为平均25.0、8.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CT肺血管成像可以动态的对肺栓塞病情进行观测,进而确定肺栓塞病情的严重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CT肺血管成像 肺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全脑血管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颅内动脉瘤病例的CTA与DSA资料,其中14例接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就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及其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方面DSA检查优于CTA检查。14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中无1例死亡,术后行DSA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使用药物后缓解。结论CTA可以作为筛选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DSA在观察动脉瘤附近重要的穿支动脉血管方面明显优于CTA;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减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改善预后。

  • 标签: 成像 三维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放射摄影术 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联合血管成像技术在肝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间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80例肝Ca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将动脉期、门脉期图像传入工作站,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重建技术,分析其对肝脏病变及与肝血管关系的显示情况,并与三期增强扫描的轴位相比较。结果MSCTA图像及三期增强扫描的轴位图像均可清晰显示全部肿块和部分肿块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门静脉癌栓,但前者更直观、准确显示,尤其是对微小肝Ca。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血管成像能直观的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门脉系统状况,多角度观察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肝脏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3月到2011年11月间我院16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疾病患者30例,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并分析其表现。结果主动脉夹层21例,Stanford分型A型11例,B型10例。主动脉瘤9例,主动脉夹层范围及主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清晰。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显示主动脉疾病形态学改变,其应用对明确诊断主动脉疾病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管成像 16排螺旋CT 主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对临床怀疑的15例主动脉疾病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检查,分析其CT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主动脉疾病的患者中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10例,其中I型2例,Ⅱ型4例,Ⅲ型4例,应用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均能显示主动脉夹层范围及主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16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行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结果双源CT三维图像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大小、形态、变化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的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理解剖关系,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直接影像信息。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双源CT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1月-2011年11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疑似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48例,对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其进行诊断,采用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曲面重组以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图像。对所得的心血管影像进行评估,对血肿的部位以及范围予以明确。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对48例患者进行检查后得出,被诊断为AIH的患者有48例,在这其中有4例被诊断为A型,有40例被诊断是B型,有16例被诊断是AIH合并有主动脉穿通溃疡。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主动脉壁内血肿 诊断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DWI和PWI扫描技术在界定超急性期脑梗死影像半暗带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神经内科收治的38例经临床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8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立即先后行CT和MRI扫描,排除脑出血,并在临床治疗后2d~1个月后进行MRI复查。对比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DC)和表观扩散系数比例(ADCR)。结果38例病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MRI平扫T2WI未能明显显示新近梗死灶,而同一层面DWI38例患者全部显示脑梗死的强异常高信号区,其中32例为大面积脑梗死,5例为腔隙性脑梗死。梗死中心对侧镜像区(ADC值10.112+0.976)与影像半暗带区ADC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与其他两个测量部位影像半暗带对侧正常区、病灶中心区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DWI和PWI扫描技术均能及早发现超急性期脑梗死,综合应用二者能显著提高缺血性半暗带的预测率。

  • 标签: 磁共振DWI PWI 超急性期脑梗死 影像半暗带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56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率,探讨检出心肌桥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借助256排螺旋CT对56例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而检出心肌桥患者。结果多排螺旋CT(MSCT)可用于心肌桥的检出。结论256排螺旋CT可以明确显示心肌桥,可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及厚度,图像直观、可靠、清晰,是诊断心肌桥较可靠实用的无创检查方法。

  • 标签: 256排螺旋CT 心肌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比较三种三维重建方法的特点。方法35例肝硬化患者,行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后,分别用MPR,VRT及MIP三种三维重建方法显示门静脉血管,比较三种三维图像对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MPR,VRT及MIP三种三维重建方法均可以清楚的显示门静脉4级以上分支,对于血管立体结构的显示,MPR,MIP无显著差异,而VRT优于前者。结论三种三维成像技术各具优势,是一种快捷而无创伤显示门静脉血管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后处理技术 门静脉
  • 简介:<正>随着"胎儿也是病人"这一观点的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母亲会选择对腹中的胎儿进行全方面的监护及诊断,这就不得不依赖于胎儿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层出不穷的产前筛查技术。超声检查在评价胎儿发育情况方面能体现出安全、方便、经济等特点,而且能实时成像,所以迄今为止,超声仍然是产前筛查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磁共振成像(MRI)由于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

  • 标签: 胎儿医学 超声诊断 磁共振技术 临床应用 中国地区 胎儿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对比剂注射量。方法对120例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注射量一组为60ml;一组为45ml。注射速率相同。在工作站进行血管成像,采用VR、MIP、MPR、CRP等方法重建图像。结果两组的影像质量优、良率相当,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颈部CTA对比剂的注射量与影像质量不成正比。

  • 标签: 头颈部血管成像 对比剂 注射量 影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动态MRA成像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5T超导磁共振全身成像仪对33例疑有胸部、腹部大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MRA检查。结果所有33例MRA均一次检查成功,清楚地显示了胸部、腹部大血管解剖结构,包括血流信号,血管壁及其壁周组织,对病变的定位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相关性均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正确的图像分析和后处理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病变 胸部 腹部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表现特征,探讨肿瘤组织ADC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肿瘤微血管面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分析其DWIBS图像特征,分别测量肿瘤中心实性部分、肿瘤边缘部分和瘤周正常肌层的信号强度、ADC值。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及微血管面积,并分析二者与ADC值的关系。结果DWIBS原始图像、3DMIP重建及相应黑白翻转图像可立体、直观显示肿瘤病灶部位、大小及范围,肿瘤组织于原始图像上呈明显高信号,黑白翻转图像呈低信号;肿瘤组织中心实性部分、肿瘤边缘部分信号强度、ADC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瘤周正常肌层信号强度、ADC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组织ADC值与VEGF表达和肿瘤微血管面积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DWIBS可直观显示子宫内膜癌病灶;ADC值定量测量可明确肿瘤边界,并提示肿瘤的组织病理学信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背景抑制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对第Ⅷ颅神经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16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3例。3例伴有轻度眩晕。结果16例患者术后耳鸣完全消失,3例伴有眩晕者术后眩晕症状随之缓解。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 耳鸣 血管压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医学CT的逐步改进也是日新月异,其在医学各领域的应用也是日益广泛,西门子四排螺旋CT颌面部全景成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为镶牙、种植牙、齿科矫形提供准确而又直观的各种参数,而且在颌面部外伤及颌面部各种疾病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普通曲面断层成像及传统X光平片相比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正遂步成为颌面部及齿科疾病诊断中最为重要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四排螺旋 齿科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