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方法“PICC”在护理肿瘤患者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回顾并分析了2012年4月~2013年11月来我院就诊并确定为肿瘤的患者88例,根据查阅治疗记录、病历本及随访记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47人以及对照组41人,治疗组采取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护理方法,即PICC;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方法。3个月后对比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5.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仅为73.2%,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护理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6月诊治的36例肿瘤患者作为护理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干预;研究组开展细节护理。对比指标: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堵管发生率、护理工作质量、导管维护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堵管发生率低,护理工作质量、导管维护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应指标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细节护理 癌症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堵管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方案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1-2023.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6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结合患者置管情况和不良事件引发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存留时间为(5.51±1.13)天,明显比对照组存留时间短,出血量为(1.02±0.13)毫升,明显比对照组出血量少,置入操作耗时(11.14±1.21)min,明显比对照组耗时短。观察组患者引发不良事件比例为3.33%,明显低于照组的26.67%(p<0.05)。结论:肿瘤患者临床进行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改善患者治疗状态,降低不良事件的引发概率,增加认可度,可以借鉴。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运用导管漂浮原理预防穿刺置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异位颈内静脉。方法将2012年9月到2014年1月400例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0例。采用体表定位结合超声实时观察,确认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后,试验组(200例)即从末端分离导丝和导管,撤出导丝3cm,继续送至预测量长度。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方法置入PICC。比较两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无颈内静脉异位,对照组颈内静脉异位率为1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导管漂浮原理可以有效预防PICC异位颈内静脉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对 PICC进行维护以保持其通畅。方法 回顾性总结为 76例置管的患者维护过程。结果通过住院期间祥细的宣教,精心的护理,及出院后延伸护理服务,均已达到保持通畅的目的。结论只要规范维护 PICC导管,讲宣教落实到位,并进行正确的的冲封管,就能保证导管通畅,维持有效的静脉通道。

  • 标签: PICC 导管 正常维护 保持畅通
  • 简介:摘要:血栓性堵塞一般由血液流速缓慢造成,是中心置管常见并发之一,根据临床堵塞原因不同,其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穿刺置入中心导管(PICC),是利用导管手臂静脉进行穿刺,使导管直达心脏大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为避免化疗药物直接与静脉接触,从而防止药物对血管刺激。为此,本文将如何治疗穿刺置入中心导管血栓性堵塞进行综述,首先简要阐述PICC血栓性堵塞诊断标准,其次分析造成堵塞因素,最后提出针对性预防护理建议,供大家参考。

  • 标签: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性堵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时段预约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PICC维护门诊分时段预约诊疗应用前后两个月的就诊患者,应用前为对照组,采取人工纸质取号,应用后为研究组,采取分时段预约诊疗,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每时段平均候诊人数、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候诊时间中位数为1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中位数为4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候诊区内候诊人数:研究组每个时段人数相对稳定,候诊人员密度低,而对照组各时间段差异显著,人流高峰出现在8∶00—10∶00和13∶30—14∶3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4.99±0.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研究组护士满意度评分为(4.67±1.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维护门诊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实现患者合理分流,改善就诊环境,提高护患满意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维护门诊 分时段预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时段预约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PICC维护门诊分时段预约诊疗应用前后两个月的就诊患者,应用前为对照组,采取人工纸质取号,应用后为研究组,采取分时段预约诊疗,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每时段平均候诊人数、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候诊时间中位数为1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中位数为4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候诊区内候诊人数:研究组每个时段人数相对稳定,候诊人员密度低,而对照组各时间段差异显著,人流高峰出现在8∶00—10∶00和13∶30—14∶3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4.99±0.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研究组护士满意度评分为(4.67±1.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维护门诊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实现患者合理分流,改善就诊环境,提高护患满意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维护门诊 分时段预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恶性肿瘤病人接受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期间的护理方法,结合导管堵塞的预防情况,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将62例接受PICC置管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1例,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的导管堵塞发生率(2.23%<25.81%,χ2=4.679)及其他并发发生率(2.23%<25.81%,χ2=4.292)相对更低(P<0.05),而病人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93.55%>25.81%,χ2=4.292)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血液恶性肿瘤病人接受PICC置管期间,需要加强对导管堵塞的预防,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血液恶性肿瘤 PICC 堵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极)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的114例(极)低体重早产儿进行观察,分析选择不同部位置管、建立标准化管道维护流程的效果。结果(极)低体重早产儿PICC置管选择以贵要静脉为主,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的可能性较小,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达到90.3%;标准管道维护流程是减少并发的有力保障,同时可减少撕揭敷料时患儿表皮损伤的风险,减轻患儿的痛苦。结论应用PICC置管技术对(极)低体重早产儿进行救治,能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极)低体重早产儿 管道维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头端定位的相关解剖参数,以指导PICC头端影像学定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334例患者胸部薄层增强CT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患者右主支气管起点、右锁骨内侧头最上缘、气管隆突与心包返折及房腔交界之间的间距(解剖参数绝对值)。测量T6椎体上缘平面至T7椎体上缘平面之间距(L单元高度),将各解剖参数绝对值除以T6单元高度,计算出解剖参数相对值。记录房腔交界和心包返折所对应椎体位置。结果82%(274/334)的患者房腔交界位于T6~7水平、79.3%(265/334)的患者心包返折位于T5-6水平。气管隆突-房腔交界间距、气管隆突-心包返折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房腔交界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心包返折间距、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房腔交界间距及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心包返折间距的绝对值分别为(38.4±8.8)、(21.9±9.2)、(50.7±9.1)、(34.2±9.4)、(110.2±15.9)、(93.7±16.3)mm,相对值分别为(1.85±0.43)、(1.05±0.44)、(2.44±0.45)、(1.64±0.45)、(5.30±0.75)、(4.50±0.7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解剖参数绝对值与患者身高有相关关系(P值均〈0.01);而相对值与身高相关性明显减弱,并且部分解剖参数相对值与身高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气管隆突及右主支气管起点用于PICC头端定位的可靠性相对较好;而心包返折的位置变异较大,利用影像学标志推断心包返折的位置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将延续性护理应用到肿瘤患者中,讨论该种干预措施对于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影响,讨论该种护理措施所具备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从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群体中进行筛选,有74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本研究成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肿瘤患者。对74例患者进行组别划分,随机分组得到了人数相同的常规护理组和优化护理组。延续护理应用在后者。评价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稳定状态,记录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数据结果。在时间总发生率上显著高于接受延续护理的优化护理组(P<0.05)。同时,在导管相关并发方面,优化护理组患者的相关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在心理健康方面、身体机能方面、社会生活方面以及独立生活方面都获得了更高的评分结果是接受延续护理的患者,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接受了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处理的肿瘤患者来说,延续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避免出现计划之外的拔管事件,降低导管相关的并发发生率,让导管状态更加稳定,提升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优化预后情况,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值得进行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PICC 肿瘤 延续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 并发症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2年10月门诊收治的10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干预)和延续护理组(常规护理+延续护理干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导管相关并发总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延续护理组非计划性拔管总发生率为10.00%、导管相关并发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方式有效应用后,观察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导管相关并发总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获得明显改善,可促进肿瘤PICC置管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显著增强。

  • 标签: 外周静脉 PICC 肿瘤 延续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小儿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预期带管率的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8例患儿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未经分析,直接操作)和实验组(分析影响因素后进行干预),每组34例。对比拔管原因、并发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拔管发生率为8.82%,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并发发生率为5.88%,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堵管、[1]感染和家属要求拔除以及感染拔管等为影响预期带管率的主要因素,需要利用调整体外导管放置位置以及预防感染等方式减少影响因素,确保患儿得到有效治疗。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 导管 预期带管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肿瘤患者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栓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3日—2020年1月10日由我院血管外科会诊的92例放疗科CR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彩超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无症状74例,感染症状9例,血栓症状9例。会诊的主要问题包括:拔管时机及能否续用;是否进行抗栓治疗;是否需要制动等。结果:48例建议直接拔除导管;30例建议继续使用导管;14例建议延迟拔管并暂停使用导管。32例建议行抗凝和(或)抗血小板等的抗栓治疗,另外60例未建议受抗栓治疗。共4例建议行患肢制动,余88例未建议患肢制动或会诊中未提及。所有92例患者遵照会诊意见处理,无症状性或致死性肺栓塞发生,无血栓新发或加重事件等发生。在74例无症状患者中分析显示,是否行抗栓治疗以及患肢是否制动均对该类患者肺栓塞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均χ2=0,P>0.05)。结论:对于有高BMI危险因素的PICC-RVT血液肿瘤患者,应及早控制BMI,提升血栓预防强度;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PICC-RVT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分析血液肿瘤PICC-RVT的有效预测工具。

  • 标签: 血液肿瘤 外周静脉 相关性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经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置管处置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纳入8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延续性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置管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置管期间的并发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置管安全,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延续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式集束化护理对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间10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改良式集束化护理),各5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皮肤过敏等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率低于对照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改良式集束化护理效果更好,用于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可减少相关并发,降低拔管率,提高舒适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式集束化护理 PICC置管 肿瘤 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治疗的患者使用静疗专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治疗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静疗专科护理),每组40例。对比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以及并发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依从性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护理后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治疗患者使用静疗专科护理能够提升依从性,减少并发的发生,加快恢复健康的速度。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 静脉导管治疗 静疗专科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疗团队管理模式在置入中心导管患者导管维护及并发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03-2024.03进行经置入中心导管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50例)和观察组(静疗团队管理模式,50例),对比两组并发发生。结果:观察组并发发生8.00%低于对照组24.00%(P<0.05)。结论:静疗团队管理模式下的置入中心导管患者对导管维护技能显著提升,进而降低并发的发生率。

  • 标签: 静疗团队管理模式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维护 并发症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