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伤性闭合性骨折采取生骨贴膏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本次总共抽取60例病例展开研究,年限截止为2020.01~2021.12,均以外伤性闭合性骨折确诊,对比研究以随机法展开,分为对比组(30例)与分析组(30例)。采取生骨贴膏治疗分析组,采取生骨Ⅰ号贴膏治疗对比组。研究结束后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等数据,以评定效果。结果:研究结束后,2组对比总有效率数据,分析组96.67%高于对比组50.0%(P<0.05)。2组对比不良反应率数据,分析组6.67%略高于对比组3.33%,但差异较小(P>0.05)。结论:外伤性闭合性骨折采取生骨贴膏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安全,可进一步研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伞形Octoparms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平行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国内10家医疗单位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拟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受试者188例。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将受试者按照 1∶1随机纳入试验组或对照组,每组各94例。试验组使用Octoparms腔静脉滤器,对照组使用Celect腔静脉滤器。主要疗效指标为临床成功率,包括滤器置入的临床成功率和滤器取出的临床成功率;次要指标包括输送鞘系统的手术成功率,肺栓塞的发生率(6个月内),滤器出现断裂、移位(>20 mm)、置入/取出时倾斜(>15°)的发生率,下腔静脉血流状况(6个月内);安全性评价包括手术即刻、随访过程中滤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与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88例受试者滤器置入成功率100%,试验组87例(92.55%)进行滤器取出,对照组91例(96.81%)进行滤器取出,试验组临床成功率97.87%(92/94),对照组临床成功率98.94%(93/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77,P=0.380),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非劣效。试验组和对照组输送鞘系统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81%(91/94)、98.94%(93/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1)。滤器置入后试验组有1例(1.22%)新发无症状性肺栓塞,对照组有2例(2.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滤器断裂、移位(>20 mm)。滤器置入时倾斜(>15°)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例(1.06%),滤器取出时倾斜(>15°)试验组0例,对照组2例(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器取出术前下腔静脉血栓试验组有5例(5.75%),对照组有3例(3.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两组在滤器置入/取出过程中均未出现即刻严重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滤器阻塞、移位、变形、血管壁穿透、腔静脉闭塞等并发症。两组与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伞形Octoparms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栓塞,使用过程较安全,非劣效于进口的Celect腔静脉滤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37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术前临床特征、围手术期评估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术前HGB、生活习惯、手术方式、T分期、N分期、神经浸润、淋巴浸润及再次手术与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有关(均P<0.2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30 kg/m2(HR:2.30,95% CI:1.27~4.17,P=0.006)和N1~N2期(HR:2.97;95%CI:1.48~5.97,P=0.002)是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80以上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同时BMI和N分期是影响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诊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7月因胆胰疾病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ERCP的1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所患疾病分为胆道疾病组及胰腺疾病组,分别统计ERCP操作次数、技术成功率、诊断、干预措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分析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127例患儿中男54例、女73例,首次行ERCP的中位年龄14岁,共接受ERCP治疗181例次,成功率98.3%(178/181)。术前影像学检查中B超、CT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儿童胆胰疾病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4.1%(53/98)、56.1%(37/66)、79.3%(88/111),3种检测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3,P<0.001)。胆道和胰腺疾病行ERCP最常见适应证分别为胆总管结石(77.0%,107/139)和胰腺先天结构异常(31.0%,13/42)。ERCP术后患儿腹痛明显缓解,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均P<0.001),胰腺疾病组患儿术后较术前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下降(t=7.73,P<0.001)。ERCP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2.2%(22/181),其中以PEP发生率最高(7.2%,13/181),胰腺组PEP的发生率高于胆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7/42)比4.3%(6/139),χ2=7.38,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0,95%CI 0.67~0.96)。结论MRCP是儿童胆胰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儿童ERCP操作技术成功率高,对胆胰疾病的缓解作用明显,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儿童胆胰疾病的诊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难治性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从建库到2022年4月13日关于甲状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文献,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试验组(分子靶向药物)样本量为1 201例,对照组(安慰剂)样本量为7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安慰剂,分子靶向药物有更佳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RR=14.19,95%CI 4.12~48.93,P<0.000 1)以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RR=1.40,95%CI 1.20~1.63,P<0.000 1),并且明显提高了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HR=0.35,95%CI 0.25~0.51,P<0.000 01)。试验组≥3级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3.85,95%CI 2.90~7.10,P<0.000 1),主要为腹泻、高血压、疲劳、手足综合征、食欲下降以及体质量下降。结论分子靶向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通过调整剂量和给予支持治疗可使大部分AEs得以控制。因此,分子靶向药物可成为治疗难治性甲状腺癌新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21年1 - 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集结节性痒疹患者,给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分别于第0、4、16周使用研究者整体评估(IGA)、数字评价量表(NRS)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估疗效。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女12例,男5例,年龄(48.47 ± 16.26)岁。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6周时,NRS瘙痒评分由基线(8.00 ± 1.50)分降至(1.29 ± 0.85)分(t = 6.98,P<0.001),NRS睡眠影响评分由(5.18 ± 2.98)分下降至(0.12 ± 0.49)分(t = 12.55,P<0.001),DLQI指数由(13.29 ± 4.03)分降至(0.88 ± 0.70)分(t = 16.39,P<0.001);同时,所有患者由IGA 3 ~ 4级下降至IGA 0 ~ 2级,16例达到IGA 0 ~ 1级;12例达到IGA活动性0级。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轻度结膜炎,1例出现局部注射反应,均在短暂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成人结节性痒疹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期)患者,其中40例患者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HoLRBT组),42例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TURBT组)。观察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术后病理及复发情况。结果HoLRBT组的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UR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oLRBT组术中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有1例患者发生膀胱穿孔;TURBT组术中有6例患者发生闭孔神经反射,2例患者发生膀胱穿孔;HoLRBT组术后病理中有肌层组织情况及术后肿瘤残留率明显优于TURBT组(P<0.05)。随访两年,两组的肿瘤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 vs. 19.0%,P>0.05)。结论HoLRBT治疗T2期以内的膀胱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肿瘤残留,避免行二次电切除术。
简介:摘要:目的 对小儿龋齿应用改良非创伤性填充计数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并分析方案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小儿龋齿患儿,将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5例患者,依次实施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治疗和常规填充技术治疗,结合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评估治疗方案的治疗意义和推广意义。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较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数据组别之间的差异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小儿龋齿疾病进行治疗时,选择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方案,总体效果显著,且方案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实施加味香砂六君子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展开此次研究,将我院2019.8-2020.12内212例CAG患者纳入研究,遵从“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4例,常规三联疗法治疗)和观察组(108例,联合加味香砂六君子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血清胃蛋白酶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98.15%,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78%,对照组分别为91.35%和16.35%,观察组用药安全性较高,P<0.05。加用香砂六君子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上腹痛、反酸等中医症状积分各指标分值较低,血清胃蛋白酶水平明显升高,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CAG患者实施加味香砂六君子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临床疗效并确保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运用抽样调查法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标准根治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缩小根治术,对比两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缩小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开展欣母沛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4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并随机均分为XM组以及CG组,XM组进行欣母沛治疗,CG组进行缩宫素,比较两组孕产妇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平均出血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XM组孕产妇在产后2小时、3到8小时以及9到24小时的产后平均出血量要低于CG组(p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估产妇宫缩乏 力性产 后出血情况,探讨卡内缩宫素预防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2020-1月至2021-1月中,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随机选取72例宫缩乏 力性产 后出血产妇纳入研究,以数字抽签法将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产妇36例,其中对照组使用缩宫素,观察组应用卡贝缩宫素,对2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相比之下,明显观察组产妇的各个时间点出血量更少,(P<0.05);此外,相比观察组产妇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对于宫缩乏 力性产 后出血的预防,临床应用卡贝缩宫素的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可有效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采用针灸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科于2020年0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病人114例,通过抽签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7例,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7例,针灸治疗。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颈椎疼痛评分及颈部残障指数评分情况,颈椎活动度情况,治疗效果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颈椎疼痛评分及颈部残障指数评分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均较优;颈椎的屈伸、侧屈以及旋转等颈椎活动度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均较优;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较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应用于患者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的治疗中,颈椎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得以缓解,颈椎活动度水平得以改善,且安全性高,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卡贝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安全性。方法 选择从2020年3月-2022年2月在我院行自然分娩后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120例,依据干预药物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卡贝缩宫素,二组采用缩宫素注射液,比较两组产妇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产妇产后30min、2h、24h的出血量更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两组产妇产后的心率并无太大不同(P>0.05);而产妇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产妇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贝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的控制产妇产后出血,为可行的预防手段,值得广泛利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采用针灸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科于2020年0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病人114例,通过抽签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7例,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7例,针灸治疗。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颈椎疼痛评分及颈部残障指数评分情况,颈椎活动度情况,治疗效果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颈椎疼痛评分及颈部残障指数评分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均较优;颈椎的屈伸、侧屈以及旋转等颈椎活动度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均较优;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较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应用于患者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的治疗中,颈椎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得以缓解,颈椎活动度水平得以改善,且安全性高,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栓治疗中结合应用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的效果。方法:脑血栓患者取样61例,用药时间2019年11月至2022年01月,顺序编码分组,给予他汀类药物结合阿司匹林治疗(n=31,研究组)和阿司匹林治疗(n=30,参照组),比较BI、NIHSS分值、斑块面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I指数(70.08±4.37)分,比参照组(65.40±4.31)分高,NIHSS(10.64±2.75)分,斑块面积(1.29±0.24)cm2,全血黏度(5.06±0.25)mPa·s,血浆黏度(1.61±0.13)mPa·s,比参照组低,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率10%,与研究组6.45%相近,P>0.05。结论:脑血栓治疗中结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具有良好安全性,可优化疗效,加快神经系统恢复,改善血液循环,缩小斑块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