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对建设老年病房护工培训基地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培训内容和建设策略。培训内容为:护工职业基本素质培训、护工专业照护技能培训、护工安全防护意识培训、护工院感消毒意识培训、心理护理沟通技能培训。建设策略为:确立培训基地重点,根据需求确定基地规模;区内师资资源整合,建立专业培训师资团队;培训模式多样化,根据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培养专业化护工队伍,规范护工行业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煤工尘肺合并肺栓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尘肺合并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治疗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指标、凝血和纤溶指标、炎症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的PaO2、PaC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②治疗后,两组的D-D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APTT、P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治疗后,两组的PCT、Hs-CRP、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煤工尘肺合并肺栓塞的临床效果与华法林相当,但其能更好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治疗不良反应,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润燥解毒为核心治法的中药组方对煤工尘肺病的疗效。方法将119例煤工尘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根据辩证分为三型燥毒痰瘀气阴虚型20例;燥毒痰瘀气阴虚夹风型30例;燥毒痰瘀虚寒夹风型1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分型分别给予1号、2号、3号方剂治疗,疗程70天,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气、高千伏X线胸片、肺功能、临床症状和体征、肾功能。结果治疗后,X线高千伏胸片,治疗组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aO2和SaO2均明显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咳喘、胸憋、咯痰、易感冒等症状明显改善(P<0.05),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un明显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损伤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肺功能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以润燥解毒为核心治法的辩证组方,可以提高煤工尘肺患者的血氧分压,改善低氧血症,部分软化和分解已经形成的肺纤维化结节,改善肾功能,明显缓解咳嗽、咯痰、胸憋、易感冒等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工在全程服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各层次人员的能力,实现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选择2010年1月-6月180例住院,患者需护工陪护为观察组,选择2009年1月-6月176例住院患者需护工陪护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制定患者日常生活服务的级别,制定护工任职级别,任职标准及岗位职责。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洁公司直接管理模式。结果患者对护工服务满意度,服务质量,生活服务到位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护工分层使用,实现了能级的对应,达到了最优化的组合,使护工工作安排更有合理性,对护工管理的发展和前景将取得积极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护工的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水平,分析护工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为改善护工的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水平、提高护工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对武汉市一所三级甲等医院100名护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方便取样收集资料,并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工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4.23±6.29;护工的生存质量总分为60.59±9.12,低于常模;护工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446,P<0.01)。结论护工的生存质量水平低于常模;护工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滚动导轨已经成为成熟的功能部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车床尾座在使用直线导轨其锁紧结构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形成标准化产品。本文总结归纳了几种尾座在使用滚动直线导轨的锁紧型式,分析不同结构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几种锁紧单元的工作原理,对线轨尾座锁紧结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在重症病人治疗中,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需要反复长期吸痰,负压吸引管及吸痰管的接头的放置位置是临床护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方法是在床头系一支玻璃消毒试管或消毒瓶子里暂时放置,有的瓶子直接放在床底下,或者放于吸引器上;中心负压吸引管连接吸痰管一端的接口处包裹一次性手套,压于床垫下,或者放入用别针固定在床头的布兜里,另置于床头简易布兜,以上方法都出现吸引管随意盘旋或散落于地下。这些方法既不美观、放置不牢固,吸引管易脱出,又易造成工作人员或患者的针刺伤;更重要的是不能有效保证吸痰管接头的清洁,而且不符合保持无菌清洁状态,给患者带来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有研究报道,确保吸引器管接口的清洁是保证治疗质量,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由于吸痰管重心问题固定不牢而倾倒及按预防医院内感染原则,我们针对以上情况,在2010年1月起巧妙的将反尾夹用于吸痰用吸引管在床边固定的应用,解决了吸引管及吸痰管的放置问题,近1年来在临床使用中得到医护人员的一致肯定,应用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原地区不同运动负荷下尾加亚素(Urotensin,UⅡ)的变化,从本角度探讨高原地区所适应的运动强度。方法随机抽取移居拉萨满两年的健康汉族人120名。分为4组,共8组,每组30人,按照课题设计的Bruce运动方案,进行平板运动实验。运动前后5min各抽血一次,用抗凝管存取血液、离心、分离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移居汉族8分钟3、4级别运动和10分钟3、4级别运动前后UⅡ相比较均为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各个运动级别、时间下UⅡ相比较均为P<0.05,且为运动后小于运动前,结合UⅡ在人体内的作用可以看出,运动对血液循环及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益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胰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胰体尾切除术的2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9例,女性192例,年龄(51.01±13.65)岁。对可能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特点、术前空腹血糖、血生化、肝功能和手术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1例行胰体尾切除的患者中无胰瘘/生化漏245例(87.2%),有临床意义的胰瘘(B/C级)36例(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因素有BMI、术前空腹血糖、是否结扎主胰管(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25 kg/m2(OR=2.354,95%CI:1.137~4.873,P<0.05)、未结扎主胰管(OR=4.067,95%CI:1.191~13.885,P<0.05)。结论BMI较高者可增加术后胰瘘发生的风险,手术过程中结扎主胰管可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